The article 《美國國債能持續擴大多少?》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

The article 《美國貨幣政策新框架》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
23年前的今天凌晨,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標誌着百多年香港殖民統治的結束。這些年來,香港在歷史上沒有先例的「一國兩制」中摸索,期間經歷了各種不同考驗,還好仍然蹣跚前行。
在不到三個月內,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迅速下滑。速度之快,大概是二戰後各次經濟衰退中之最。國際貨幣基金去年底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會達到3.6%,但在上個月已改為負3.0%。至於個別經濟體在本年首季的GDP與去年同期相比,歐羅區減少了3.8%、美國減少了4.8%、而內地則減少了6.8%。香港的表現更差,經濟收縮了8.9%。由於西方國家的疫情比較遲才大規模爆發,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也不容樂觀。
年多以來,香港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戰、社會動盪和新冠肺炎的連番重擊,頹勢盡顯。按上星期《財政預算案》中發表的數字,2019年香港的實質本地生產增長率為-1.2%,是二戰後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第三次負增長。以季度而言,去年第三、四季比一年前分別萎縮2.8%和2.9%。今年首季加上新冠肺炎的影響,情況必然更加惡劣。在如此境況下,政府已先後推出各種財政紓緩方案,並在預算案中提出122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包括給每位18歲以上的永久居民派一萬元。
2020年伊始,最重要的國際事件,莫過於上周三中美雙方簽署第一階段經濟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中美貿易戰持續了差不多兩年,期間經過了多番轉折,亦為全球經濟帶來了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震盪。如今暫時叫停,避免戰況進一步惡化,即使協議內容受到各種質疑和批評,仍然受到多方面的歡迎。
The article 《是時候正視氣候變化了 》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
The article 《全民基本收入》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
The article 《從貿易戰到貨幣戰? 》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龍虎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