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通過「政商學」有機結合實現對ESG發展的積極影響,並將成果傳導至政界和商界。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國俊認為,跨界合作的模式之一為政府提出相關需求或搭建平台,由學術界針對性承擔科研任務,提供解決方案並為企業所用。政府亦適當提供科研資金或行政簡化,促使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至商品化,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進步。
3 Sep 2024
教學人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中國支持基礎研究的 “主渠道” ,其獲准項目情況是衡量高校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港大經管學院今年取得亮眼成績,4位傑出學者的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撥款資助, 其中包括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和 “青年科學基金” 的項目資助。這無疑是對學院在基礎研究領域卓越實力的有力肯定。
2 Sep 2024
院校發展
早前,世界經濟論壇將錯誤資訊 (misinformation) 和虛假資訊 (disinformation) 視為全球面臨的最嚴重短期風險。另有研究報告指出,假新聞資訊每年造成股市 390 億美元的損失。 錯誤和虛假資訊的殺傷力何以如此驚人?皆因配以一套陰謀論,便可以提高其可信性,令普羅大眾防不勝防。隨着各地社會資訊泛濫、真偽難辨;加上政治漸趨兩極化,經濟持續不振,種種傳言與臆測如貨幣戰爭陰謀論以至美國登月均不脛而走。
28 Aug 2024
教學人員
在這個數據當道的時代,各行企業都積極尋求各種方法收集和使用消費者的數據。例如打車軟件Uber被指控監察用戶的手機電量,並向電池快將耗盡的用戶收取更高的價格【注 1】;而在缐旅行平台Orbitz曾被質疑向蘋果Mac用戶顯示較昂貴的酒店價格【注 2】。數據若被濫用,勢必加劇消費者對於平台數據收集的擔憂,也迫使立法者更加審慎的監管企業收集數據的行爲。
22 Aug 2024
教學人員
近年香港各行業公司(尤其是中小企)對本地營商環境和出口展望偏向審慎,地緣政治導致營商環境挑戰重重、內地遊客消費模式改變,以及來自周邊地區的競爭更趨劇烈。 何志培博士和曹曦月博士根據物流和運輸、本地生產總值、物價、勞工市場、產業、人口結構和經濟展望指標,運用圖表數據分析各範疇表現和未來挑戰。
21 Aug 2024
教學人員
鄧希煒教授最近接受了RTHK的採訪,討論香港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他提到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增長。
15 Aug 2024
教學人員
截至7月底,國內共推出超300個大模型。經過大模型數量之爭的上半場,下半場中國大模型該如何押寶?“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持、龐大的算力規模和廣闊的應用場景是中國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蔣鎮輝教授認為,大模型將從數量到更重視應用端發展。
15 Aug 2024
教學人員
當今經濟結構變化極快,投資教育的開支不一定會帶來高回報,那麼上大學還值得嗎? 由於內地經濟處於調整期,大學畢業生不單難找工作,更不尋常的現像是,學歷愈高的畢業生反而愈難就業。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教育產業在過去20年擴張過度,加上經濟發展不均加劇,社會流動性減弱,抑制了教育回報。而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使用,為未來的教育回報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14 Aug 2024
教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