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吹淡風時,勞動人口大减,亦可能爲失業率「减壓」。事關,經濟疲弱時,對崗位的需求减少,但剛好勞動市場「少」了近20萬的勞動人口,變相幫助「消化」了失業潮。例如企業本應裁員,但有員工移民,變相分子﹙失業人口﹚及分母﹙勞動人口﹚皆减少;又例如,少了的勞動人口,如果他們都是就業人口,意味市場上多了職位空缺,可讓原本失業的人填補,令失業率能够保持「穩定」。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則表示,本港失業率仍維持偏低水平,相信主要由于近年移民潮等因素,令本身勞動人口(分母)及失業人口(分子)均减少所影響,導致市民觀感與政府數據出現落差。 但他續稱,目前本港企業倒閉情况持續,預計失業率會有上升壓力。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移民潮流失的不少是出于事業黃金期的壯年人才,而港府近年透過人才計劃吸引的多爲內地人才,但很多人才都是傾向于先安頓子女在港教育,然後才找工作,不少可能先行從事保險業,出現職業錯配情况。
21 Oct 2024
教學人員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認為,香港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少屬於過往多年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大財團壟斷及產業單一化,經濟上過於依賴金融業,中央政府已提出香港要發展多元產業,包括推動高新科技的發展,並提升與大灣區合作,但這些改革目標相信受限於移民潮等因素導致的人才流失,以及公務員因循守舊文化,而未能有所突破。 他建議,本港要推動多元化產業,首先需要吸引相關龍頭企業來港,這些企業自然能夠帶動相關人才來港,而港府已有吸引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等,也可以進行優化,以產業轉型需求為主導,吸引相關專才,包括國際人才,目前這些人才政策吸引的大部分為內地人。同時,本港大學本身在高新科技等方面擁有頂尖的學者,可以透過提升產業互動,令其能夠更容易接觸到如天使基金等投資者,並便利其創業。
21 Oct 2024
教學人員
“第三季度的數據可能會令人失望,表現不及第二季度4.7%的同比增長,這使北京面臨更多困境,”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 “這就是為什麼北京在第三季度末積極推出經濟刺激措施。”
21 Oct 2024
教學人員
世上真的有「免費午餐」嗎?一些網購平台容許消費者撰寫評論時,以自願性質披露產品是否由商家免費送贈或提供折扣。這些免費標籤評論佔比不高,但後續引發的連鎖效應,卻能促進一些評論匱乏的網上社群活躍起來。當免費標籤評論不夠客觀時,會激發線上社群的自我調整機制,促使更多用戶發表更充分、公正的評論。相比於聘請專家撰寫評論,自願披露政策能以較低成本有效提升評論社區的活力。
17 Oct 2024
教學人員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一系列量化寬鬆措施,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支持股市的互換便利工具等,以應對中國經濟增長挑戰,避免通貨緊縮,並注入流動性來刺激股市,打破投資者對股市低迷的預期。然而,儘管股市表現火熱,實體經濟卻面臨困境,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近17%,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這讓投資者開始質疑政策的真正效果。
16 Oct 2024
教學人員
生成式人工智能(AI)會否成為下一個科技泡沫?抑或這純屬是短期調整?AI近年急速發展,各界爭相投資,但不少專家擔心已出現泡沫。有意見指出,AI公司的估值被過度推高,且其實際增益有限,提醒投資者須對這一行業的發展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
9 Oct 2024
教學人員
環境和社會(ES)基金的投票行為真的與其公開聲明一致嗎?每年,這些基金經理會代表投資者,對旗下投資組合企業的提案進行投票。投資者期望自己投資的企業會大力支持ES倡議,然而,筆者Roni Michaely教授聯同Guillem Calafi-Ordonez教授和Silvina Rubio教授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若果一些提案很大機會被通過或否決,這些基金通常會投票支持,然而,在票數相近的關鍵時刻,他們往往會投下反對票。
4 Oct 2024
教學人員
美國即將迎來一場歷史性的大選,其前景與經濟表現密切相關。近年來,俄烏戰爭、通脹飆升及中美科技戰等事件,造成國際局勢極度不穩。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就業、醫療及移民等問題。
2 Oct 2024
教學人員
中國在2017年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將大灣區打造成高科技強國,目標是與矽谷和東京灣相抗衡。以2035年為目標,這個地區是否正朝著這些目標邁進,還是面臨著減緩進展的障礙?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討論了在地區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大灣區的前景和挑戰。
30 Sep 2024
教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