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指出近年不少內地企業因應內地經濟轉型及增長放緩,欲透過香港集資及「出海」。他強調:「內地企業有雙總部概念,研發製造總部多於大灣區的深圳,對外貿易及集資業務設在香港,正是看中本港金融市場擁有全球視野,有助拓展業務。」
31 Dec 2024
教學人員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在最近的一次媒體訪問中指出:「香港並沒有堅實的工業基礎,這妨礙了科技商業化。」然而,他強調創造市場對科技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香港必須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和資本資源,以及製造和科技能力,以加速科技商業化的規模經濟。他表示:「當這裡建立更多戰略性企業時,將為本地和海外的人才創造高端科技職位,無論是在基礎科學還是應用科學領域,從而促進科技商業化。」
27 Dec 2024
教學人員
香港經濟自二戰後儘管經歷多次起伏,其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地位,依然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歷久不衰。然而,面對近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區域競爭激烈及地緣政治局勢惡化,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的自由經濟體,我們不能因為過去均能化危為機便心存僥幸。時移世易,香港現時面對人口老化等諸多內憂,加上外部挑戰,未必如昔日般「耐寒」。
18 Dec 2024
教學人員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加上內地本土市場過度競爭,不少當地龍頭企業希望「出海」開拓市場。他舉例,近期來港掛牌的美的集團(00300)及順豐(06936)在內地上市多年,擇此時機在港掛牌,希望作全球部署。他直言,若只在上海或北京設置總部,內地資本管制下,資金較難投資外地,「幾十億資金難以到馬來西亞或越南」;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就可集資及投資外地市場,擴展商業版圖。
18 Dec 2024
教學人員
在過去十年,兩大科技一直引領數位革命。 首先是人工智慧(AI),它已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次是備受爭議的Web3.0,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協定。 本文將重點探討Web3.0的發展,並進行深度解讀。
12 Dec 2024
今時今日,人工智能(AI)技術突飛猛進,從智能助手到自動駕駛,從工業生產到醫療診斷,AI的應用已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324億美元增長到2027年的5124億美元。
11 Dec 2024
教學人員
今天當我們戴上耳機聆聽音樂時,會否意識到超過30%的音樂已經是由AI生成的?從去年一首AI生成歌曲Heart on My Sleeve在Spotify上一舉獲得逾2000萬的點擊,到今年年初,最大唱片公司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因為AI音樂泛濫,而把旗下所有音樂從最大手機短視頻平台TikTok上撤銷,再到今年年中環球唱片和TikTok達成協議,後者同意在所有AI音樂視頻上加上「AI音樂」的標籤,AI技術對音樂產業的影響來勢洶洶。
4 Dec 2024
教學人員
鄧希煒教授在接受TVB Pearl節目的訪問時表示,貿易戰已惡化,科技領域(如半導體、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明顯出現脫鉤現象。 然而,他認為香港仍然可以把握未來的機遇,將這座城市定位為供應鏈管理和專業服務(如金融服務和稅務諮詢)的中心。
2 Dec 2024
教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