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經濟內循環 人才外循環

經濟內循環 人才外循環

16 Jun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筆者三個月前在本欄撰文 【註1】,倡議「化西入中」的港式教育,吸引中國內地學生來港求學,從而促進香港和內地的人才流動,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融合。業界一些朋友看了此文,頗感興趣,致電商討。一位朋友特別前來香港大學,跟筆者探討教育和人才問題。寒暄幾句後,他便單刀直入:「你提出的觀點,無非是把香港當作內地人才加工的基地,然後走內銷的道路。這對你們搞教育的當然是一盤好生意,但對香港又有什麼『着數』呢?」此問乍聽突兀,細想卻值得思辨一番。

教育內銷 人才輸出

誠然,筆者前文不無把香港當作一個人才加工基地的意思。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廣東的金銀首飾店甚少手藝精湛的師傅,不得不把產品拿到香港加工。一經香港師傅之妙手,再拿回當地市場便可高價賣出。教育加工,說白了也大致如此。與金銀首飾不同的是,教育加工的對象是人力資本,是來港求學生活的人。

不難想像,把香港打造成一個高層次的人才加工基地,直接的利益便是帶動高等教育以及相關行業的發展。筆者有時在港大經管學院數碼港的教學樓執教,眼見來往其中的內地學子,數碼港平添熱鬧之餘,更頗有人才搖籃之勢,不由心生喜悅。

教育加工帶來的也許是蠅頭小利,對香港整體經濟的貢獻微不足道。然而,當教育加工變成人才輸出,意義顯然大不一樣。本地有名的珠寶品牌,譬如周大福、謝瑞麟,無論是中國內地的遊客來港購買,還是把分店開到內地去,都是港產輸出,港資賺錢。教育也是如此。一個香港人在本地的大學畢業後往內地就業,或者是一個內地人來港念書,再回內地就業,乃至內地人求學於香港大學、科技大學、中文大學設於內地的分校,對香港來說,都是教育的品牌和技術輸出。本港的教育輸出模式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一旦能全面配合市場需求,鞏固優勢,形成規模,便可給教育產業開闢巨大空間,成為特區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南下北上 人才分流

教育輸出的另一個好處是促進人才流動。港粵之間人才缺乏流動是大灣區經濟融合的一大障礙。

一方面,在香港常有人說,年輕人不願到內地工作;另一方面,在深圳、廣州的說法則是,就算香港青年願意前往內地工作,他們能否勝任也成疑問。撇開政治、社會、生活方式等因素,單從經濟角度考慮,這種人才缺乏流動的尷尬狀況,部分源自港產教育在內地城市缺乏網絡效應。試想如果在深廣兩地工作的香港大學畢業生隨處可見,校友網絡廣闊,學弟學妹到內地求職也就不愁門路。能否覓得理想職位,辦事是否有人照應,容易結交新朋友與否,這些都是港人移居內地實際考慮的問題。港產教育的輸出恰恰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效果應遠勝金錢補貼和勵志宣傳。

窒礙香港與內地人才流動的社會因素的確不少,對研究社會流動的學者來說不足為奇。在成熟的社會生態中尋求大規模的人群流動,談何容易!通過港式教育內銷來刺激人才流動,算是筆者拋磚引玉的新思路建言,效果如何,有待日後小心求證。

毋庸置疑的是,隨着大灣區人才流動加快,香港勢將面臨人才分流(talent sorting)的挑戰。大體上說,有意在中國內地市場發展的銷售、專業人才或從事製造業者,會選擇離港北上,而志在參與外循環及金融行業的內地人才,則會樂於來港打拚。這是經濟學的比較優勢原理使然,不難預測。大有可能的結果就是,香港經濟出現金融強化、商業淡化、製造業弱化、高科技分化。這樣一來,整個大灣區的經濟效率得以提升,香港卻可能因此承受經濟結構失調的風險,甚至國際競爭力備受削弱,長遠而言並不可取。筆者以為,要避免這樣的局面,人才戰略至關重要。

在經濟的常規運作中,大方向總是人隨事走。畢竟大多數人求職,無非為了金錢回報。然而戰略的要意旨在超越常規,既不能事事順水推舟,有時更得逆水行舟。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香港仗賴內地的內循環而尋求經濟發展,實乃大勢所趨;在人才戰略上,香港卻須堅守走外循環之路,加強人才的國際接軌和全球融合。

招賢納士 全球戰略

經濟內循環,人才外循環,看似互相矛盾,實是應有之義。中央政府近年大講經濟內循環,意在加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並不意味着要淡化對外貿易的重要性。部分政府智囊高參一再強調,中國經濟要走的是「雙循環」策略。筆者這幾年與內地的企業家多有交流,不少人還是更願意從事出口貿易,因為歐美商家訂單規模大,產品標準明確,合同規範,交付準時,而一旦轉戰內銷市場,狀況便大不一樣,企業往往為了打進一個小市場爭得一地雞毛。因此,香港熟悉國際業務的各種專業人才,在參與中國經濟雙循環的格局下,還是大有用武之地。

香港融入大灣區,並不意味滾滾商機撲面而來。除了在金融業上香港確實有內地難以比擬的優勢,在其他行業,深圳、廣州以至東莞、佛山都是香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如果香港不能在人才上勝出一籌,在金融業以外的行業恐怕要在競爭中弱化。與內地相比,香港的人才優勢全在其國際性。此外,香港若要走高科技方向,自身的人才儲備實在不敷應用,假使不能面向全球招賢納士,也就只能在高科技的大金盤中分得小小的一杯羹。筆者認為,香港採取人才外循環的策略,不但應當成為各界人士的共識,更應該是特區政府經濟規劃的重中之重。

當前外資在香港的進出,成了商界和政界的關注議題。上月香港美國商會發布一份調查報告,稱在325家受訪成員機構中,42%考慮離開香港。上周的《華爾街日報》就報道有關外資在港的去留問題 【註2】,引述多名熟悉香港的國際商界人士,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打出的「亞洲國際都會」品牌定位,現在面臨新加坡和上海的極大挑戰,形勢不容樂觀。文章特別提到,從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一年間,在香港的美國公司有45家關閉總部或辦事處;與此同時,來港開辦地區總部或辦事處的內地中資企業為數63家。此消彼長,中環區的高樓大廈還不至於人去樓空,但人才流動的格局已是悄然起了變化。這一點,特區政府不僅應關注事態發展,更須積極地去吸納全球精英,並且借助中國經濟內外雙循環的良性互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人才中心的地位。

 

【註1】: 〈灣區爭雄重育才 融匯中西港佔優〉,吳延暉,《信報》,2021年3月10日

【註2】:Global Companies Eye Exits From Hong Kong, John Lyons and Frances Yo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7 June 2021

 

吳延暉博士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管理及商業策略)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六月十六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為何現正是香港經濟轉型的良機?9 Jun 2021
教我如何相信他23 Jun 2021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