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熱潮與金融革新:由Labubu到香港的Web3實體資產(RWA)
在Labubu人氣大增的同時,泡泡瑪特的市值已超過300億美元,超越了三大玩具巨頭——三麗鷗(Sanrio)、孩之寶(Hasbro)和美泰(Mattel)的總和。在北京的一場春拍中,拉布布創始人龍家昇(又稱“Labubu之父”)的藝術品和收藏品備受關注,他的一座薄荷色Labubu雕塑以超過15萬美元成交,而他的大型丙烯畫以超過10萬美元的高價賣出——遠超其盲盒玩具10美元的售價。這一鮮明對比凸顯了Labubu強大的跨界吸粉能力,無論是高端收藏者還是普通粉絲,統統被納入Labubu的全球應援團。
於商業市場,亦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與泡泡瑪特進行關於Labubu的跨界合作,其中最新的例子是高檔巧克力品牌GODIVA。此前,類似的商業合作曾發生在日本著名藝術家村上隆和草間彌生身上,但他們的影響主要在高端市場;雖有“杯緣子”等品牌玩具證明盲盒可以取得市場成功,但其成功仍然局限於扭蛋玩具的市場內,沒有破圈。而Labubu覆蓋從小朋友到大朋友的不同受眾群體,有更廣泛的路人緣。
我最近參觀了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2025動漫藝術節”,借Labubu之風,展覽成功吸引了本地漫畫藝術家和插畫師,展示了從傳統素描、墨線到新興藝術家的實驗作品,展現了香港豐富的創意生態。展覽還推出了IP主題的盲盒迷你玩具,代表香港IP領域的重要嘗試。雖然本地受眾反應不錯,但在商業化策略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例如怎樣更有效地連接和推廣本地IP和他們的創作者,助力他們走向國際市場。
鑒於已有很多文章探討過Labubu的創新營銷和客戶互動經驗,本文將聚焦Labubu的三個關鍵市場組成——專業收藏家、普通粉絲和全球市場——來討論其對Web3實體資產(RWA)經濟的啓示。
從IP生態的經驗來看,這一經濟現象依賴創意產業生態的持續演變。成功的IP生態通常通過反復優化,借助合作、市場定位和技術創新,將文化資產轉化為更廣泛的經濟價值。這不僅是創意社區的自然增長,也需要市場機制支持和生態圈推動其規模化和國際化。今年,在Web3領域我們也在見證類似的發展,如穩定幣和實體資產(RWA)的興起,不過這樣的發展更需技術基礎且更加無界化。
首先,在Web3背景下,RWA的發展反映了傳統資產(如證券、房地產或有規律回報的運營)以區塊鏈代幣化的趨勢。在香港,現有法規限制證券相關的RWA交易只允許專業投資者參與(最低資產1百萬美元),這類投資者就像Labubu飯圈中的資深收藏家。合理的政策設計在平衡創新和保護投資者方面尤為重要,此類法規旨在控制風險,確保市場穩定,也為未來香港成為Web3國際中心創造合適環境。
其次,Web3的核心技術特性營造了一個無國界的包容環境,改變了資產的獲取和交易方式。區塊鏈支持點對點交易,降低門檻,構建全球市場。加上VPN等技術突破了地域限制,使投資者可以跨國界進行交易和投資。這一開放性符合“無界經濟”的理念,令資本和資產在適當的法律和安全框架下得以在不同司法管轄區自由流動,包括投資散戶的更廣泛的群體因此得以通過RWA代幣投資高收益或增值資產。之前,由於高准入要求或監管障礙,他們是無法接觸到這類投資產品的。Web3技術所帶來的全球覆蓋,使投資機會更加全民化,推動了金融生態的多元包容。
最後,資產代幣化徹底改變了資產所有權和投資參與方式。傳統所有權會容易受到不同限制;而資產代幣化讓資產分割成更小的可交易單位——代幣,從而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以前的專屬資產。通過代幣實現的部分所有權可以加強傳統實體資產的流動性,讓資本有限的投資者得以參與高價值市場。此外,代幣還促進投資者建立圈子,共享興趣,通過積極反饋、口碑傳播和線上下互動建立社交和經濟網絡,放大資產價值,增強網絡粘性,激發價值擴散與口碑傳播。這不僅擴大市場參與,也催生線上社區,使其成為集體決策、推廣和協作的重要平台,推動生態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以Labubu為代表的IP生態不斷演進,為文化資產催生的更廣泛經濟和技術變革提供借鑒。而Web3通過RWA和代幣化,利用區塊鏈、監管及全球連接,正在重塑資產市場,打造更包容、更創新、更具韌性的金融生態。
陳炳雄教授
港大經管學院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副總監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七日載於《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