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勢不可擋,如何平衡勞工權益、商業利益和科技發展,成為全球各地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課題。根據數據顯示,到2027年美國零工工作者將佔勞動人口的51%。香港亦面臨同樣的挑戰,傳統的勞工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鄧希煒教授最近接受了RTHK的採訪,討論香港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他提到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增長。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在專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本次全會的《決定》為香港指明了發展方向。香港要繼續鞏固金融、航運以及貿易中心的地位,同時能夠惠及香港中等收入人群。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本次全會的重點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旨在呼籲各地、各經營主體遵循自身資源、產業基礎、科研條件,按比較優勢進行戰略佈局。
港大經管學院早前公佈2024年第三季本港經濟的預測,對於略顯低迷的消費氣氛,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於接受Now新聞的訪問時指出,投資和消費信心是關鍵。「受財富效應影響,由於短期内股市和樓市狀況形成負面的財富效應,市民投資和消費的信心自然不高,長遠而言要視乎政府三年內的經濟轉型政策,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過去4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8%,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但其消費僅佔GDP的39%,為全球最低之一。中國能否維持6%或7%的增長率呢?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認為,中國仍然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由於人口老齡化及民眾追求長壽導致高儲蓄率,因此目前已變得非常困難。鄧教授建議三項關鍵措施以重整中國經濟:改善公共醫療質素及減低醫療開支、促進更多以內需主導的增長,以及為低收入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
內地出入境管理局公布,由7月10日起,港澳外籍居民可獲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說,其在港外籍同伴每次到內地工作或演講,過關手續需時,例如在深圳灣或皇崗口岸,他自己只需一分鐘就可入境,外籍同伴卻需花約半小時。新措施只適用於香港永久居民,即需住滿7年,對於門檻會否太高,鄧希煒指今次屬第一步,期待日後會有更多放寬政策。
香港特區政府致力建構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作為內地企業與國際市場的「超級聯繫人」,相信這既是不少人心目中理所當然的目標,而香港亦較其他亞洲港口城市在以下三方面更具有優勢與底氣: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布《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回升至第5位,比去年升2位,當中本港經濟表現、營商效率、基礎建設均有所改善,政府效率則稍降。至於去年排第三位的新加坡則登上榜首,疫情以來已漸拋離香港,距離更逐年拉闊。有學者認為,香港各行各業在疫情時發展停頓,影響競爭力,未來需增加年輕就業人口及發展具競爭力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