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和創造力,尋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天才卻能不費吹灰之力完成,使常人自嘆不如。天才少見,常人也難以猜度他們到底在想什麼,覺得他們怪怪的。可是,天才對於人類知識和福祉的貢獻十分之大。舉些例子,很多人提起天才,就會聯想到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發現的相對論顛覆了當時物理學,自此人對世界和宇宙起源等有了新的理解。他也發現光電效應,在現今社會應用廣泛,太陽能電池和人造衛星等,沒有它都不行。所以,沒有愛因斯坦,人類社會發展可能要倒退很多年!音樂家莫扎特也是公認的天才,幾歲就會作曲,人生短短35年,就寫出600首作品,當中旋律優美、膾炙人口者不計其數,不少人形容他的樂曲是天籟,此曲只應天上有。他為不少人的人生添上了歡樂。
4 May 2021
教學人員
港大經管學院將於5月14日舉行「香港經濟前景展望」研討會,探討香港本地經濟的未來發展,講者包括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不同商界代表等。研討會亦會就香港經濟、土地房屋、政策發展、人口老化及貧窮、教育等五大範疇進行討論,集結學者、商界等意見。
3 May 2021
經濟學
香港大學金融學副教授黃詩楊聯同多名教授發表研究報告,建議監管機構應鼓勵金融機構發行更多行業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藉以為金融市場和投資者帶來更多金融創新。
3 May 2021
金融學
對全球及未來一代而言,氣候變化是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全球日益關注當中涉及的風險,「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亦開始走入公眾視線,其中綠色債券(Green Bond)便是常見的金融工具。中國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成為綠色債券發行量最大的國家,而現時全球的金融中心在推動綠色債券上亦不遺餘力,站在發展前沿的香港亦不例外,特區政府除了積極發行綠色債券外,還致力推出不同的便利措施,吸引企業來港籌集資金,包括參與可持續發展並具有環境效益的投資。然而,綠色金融到底是解決全球暖化的關鍵,還是只是隨波逐流、迎合金融業趨勢的工具?兩者之間又該怎樣取得平衡?
2 May 2021
金融學
本地人口結構正經歷人口老化的轉變,特區政府估計20年後,每3個香港人中,約有1人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而長者人口增長的一個特點就是,80歲及以上的增幅在未來40年間尤為顯著。2021年8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40萬(5.3%),到2040年會倍增至接近99萬(12.2%),2060年更將跳升到125萬(16.3%)
28 Apr 2021
經濟學
美國總統拜登下周到國會發表演說,將宣布新一輪經濟方案「美國家庭計劃」。昨日便有消息傳出,為了補助大量社會支出,拜登計劃對高收入人士加徵資本利得稅,令資本市場大吃一驚,周四晚美國股指迅速走低,道指收挫逾300點。
23 April 2021
教學人員
自從國安法通過以來,香港特區進入了一國兩制2.0階段,香港人有需要進一步認識國情,現在中國實施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追本溯源,究竟社會主義如何來到中國?
21 Apr 2021
經濟學
HSBC Holdings Plc is shipping senior executives from its London headquarters to Hong Kong to seal a pivot by Europe’s largest lender to Asia. The moves are also stoking some discontent. Already smarting from a cut to the bonus pool after losses in Europe, some senior executives in Greater China worry their push into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could be slowed by added bureaucracy and blurred reporting lines,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discussions who asked to remain anonymous discussing a sensitive issue.
21 Apr 2021
教學人員
楊岳橋有句「金句」:「乜乜使人生更精彩。」香港這兩年經歷社會動盪,人心浮沉,一連串改變使一些人對未來更樂觀更確定更有信心,另一些人則可能要面對人生重大決定,或已坐言起行,或仍猶豫不決。近來在經濟學的頂級期刊有一篇論文,可能可以給予我們一些智慧。
20 Apr 2021
教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