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Labubu到Chiikawa:IP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边厢是曾经供不应求的Labubu逐渐降温,那边厢是日系卡通新宠Chiikawa风头无两,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势头。追赶时尚的消费者好不容易买到了心心念的Labubu,却发现潮流的风向似乎转到了Chiikawa。上周末,日本境外的首家海外Chiikawa拉面店更落户香港,在旺角正式开业,未来几星期的预约早已额满,可见捧场者众。
Labubu和Chiikawa都是人气潮玩知识产权(IP),同样提供情绪价值,哪个能引领潮流?哪个又能持久走红?
不仅消费者晕头转向,投资者也无所适从。6月19日,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呼吁加强盲卡盲盒监管;加上摩根士丹利发表中国市场策略报告,将泡泡玛特从旗下中港股市焦点股名单中剔除,泡泡玛特股价自6月12日高点283.4港元回落至6月20日的248.6港元,累计下跌超过12%。而6月18日下午,泡泡玛特大规模补货,导致二手价格急速下跌,部分Labubu产品的跌幅甚至超过50%【注1】。
像这类潮玩经济,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长远发展?放眼海外,从日本卡通多啦A梦到韩国LINE FRIENDS,从任天堂的超级玛利奥系列到漫威宇宙(Marvel Universe)的超级英雄,群雄割据的IP世界如同当代春秋战国,绝大多数IP只能短暂流行,很快就被遗忘。
怎样的IP才能够跨越时空,屹立不倒?笔者去年在本栏曾分析漫威宇宙的长青不老之路【注2】,足以提供一些启示。漫威自1939年创立,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名下的IP包括脍炙人口的蜘蛛侠、X-Men、变形侠医等6000多个注册商标。这些IP人物能风靡全球,经久不息,其中一大要素在于漫威宇宙这个超级英雄帝国多年来的不断创新。
尽管超级英雄电影的主旋律离不开惩奸除恶,漫威往往敢于破格,起用经验丰富却从未涉足这类电影的名导演和演员,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例如电影《雷神奇侠2:黑暗世界》具有莎士比亚悲剧风格,《铁甲奇侠2》以对白幽默见称,《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则充满紧张刺激的间谍元素,《星际异攻队》更因大胆采用1970年代的歌曲而备受好评。
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风格,让漫威的IP人物鲜活灵动,紧贴时代的更替,迎合消费者喜好的转变。
与泡泡玛特受到官媒影响一样,漫威公司也经历过类似的挑战。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漫画行业蓬勃兴盛,包括DC和漫威在内的五大漫画公司,主要销售对象是小朋友。但业界在1954年却遭美国参议院针对,被批评漫画的内容有损儿童的身心发展,自此漫画销量直线下跌。
为了应对官方的指责和公众的质疑,漫威改以大学生为目标客户,并将旗下的超级英雄由“天生超能力”变为“普通人突然拥有超能力”,不仅实现了与竞争对手DC的差异化,更贴近高学历消费者的现实口味。
20世纪末,当漫威的主营业务漫画销售每年下滑20%,玩具厂商质疑其IP的可持续发展,不愿意购买相关授权,漫威的现金流面临随时干涸的危机。如何能够力挽狂澜?
为了重建IP的影响力,漫威意识到传统的漫画难以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喜好,老IP急需崭新的传播媒介,于是顺应时势,迅速瞄准电影这个欣欣向荣的行业,将IP授权卖给几家大型电影公司,比如与索尼影业签订蜘蛛侠的授权协议,X-Men授权给二十世纪影业,而变形侠医则授权给环球影业。
此一策略不仅摆脱了现金流困境,更以电影作为扩大其IP影响力的强大渠道,让其濒临过气的IP重振旗鼓,结果红遍世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质疑Labubu是否风头不再时,不妨参考老牌IP蜘蛛侠的成长历程;当我们暗忖泡泡玛特的成功能否复制时,可以从超级英雄电影的演变中找到答案;当我们思考今天的IP经济能如何永续发展,可以在漫威公司的创新经验中得到启发。
江山代有IP出,各领风骚几多时?IP经济的威力充满无限可能,我们拭目以待。
注2:〈九龙城寨的龙卷风 漫威英雄的蜘蛛网 如何打造常青的商业IP? 〉,范亭亭,《信报》,2024年5月29日
范亭亭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市场学首席讲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