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Confirmation Bias”: an illustration from the political analogy of a poetic advertisement

21 Aug 2019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確認偏見」——由黃台之瓜說起

李嘉誠先生日前以「一個香港市民」的名義,在多份報章頭版刊登兩款全版廣告。一款廣告為「正如我之前講過:『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另一款廣告正中位置印有反暴力標誌,上方是「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右邊寫「愛中國 · 愛香港 · 愛自己」,左邊寫「愛自由 · 愛包容 · 愛法治」,下方是「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

是次報章廣告為李嘉誠對近期香港局勢首度公開表態,即時引起社會各界及市民的不同解讀,第一款尤甚。如反修例者認為第一款廣告的對象是政府,把李先生的表態當作為他們發聲,請政府克制,別對激進示威者趕盡殺絕。對立一方的解讀卻正好相反,認為第一款廣告的對象是激進示威者,李先生希望激進示威者不要再將抗爭升級,以免政府作出極端回應。

李嘉誠很快透過發言人回應社會的迴響,表示刊登兩款廣告,是因為目前香港形勢複雜,難以用單一語言或溝通方式回應,形容「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之說法」。至於對政府有何看法,發言人形容,現時年輕人給政府的聲音和訊息震耳欲聾,政府已在絞盡腦汁。在談到對年輕人的看法時,發言人呼籲:「不要讓今天的激情,成為明天的遺憾」。

減偏見縮分歧

本文並非解讀李先生的廣告和回應,只是藉此帶出不同人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讀,其實十分普遍;此現象在行為經濟學上稱為「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確認偏見」的成因之一是模棱兩可的信息,可作不同的解讀,用以支持各自的信念。上述「黃台之瓜」廣告就是個好例子,不但因信息模棱兩可而無助收窄分歧,更因「確認偏見」,令分歧進一步加深。

政府在「反修例」風波中雖然讓步,但堅持只「暫緩」修訂《逃犯條例》草案,而決不按照法律清晰地「撤回」草案,以致回應變得模糊,無助收窄與反對陣營彼此之間的分歧。如果政府依法「撤回」草案,相信有利於收窄雙方分歧。

當然,「確認偏見」不是那麽容易消除,因為它還有兩大成因。第一,人們往往對與自己信念相反的信息不以為然,卻樂於接受與一己信念相同的信息。例如反修例者不在意建制派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資訊,相反建制派的注意力卻集中在這些資訊上。換句話說,建制派接收政府信息易,反修例者接收政府信息難。要處理相關問題,政府一方面須向反修例者加強宣傳、溝通和對話(技術上不難,視乎政府是否願意付出而已);另一方面,政府和建制派須承認自己也有「確認偏見」,從而作出糾正。

「確認偏見」的第二個成因,就是人們往往對接受(不單是接收)與信念相反和相同的信息抱持雙重標準;兩者之間,相反的標準遠高於相同的標準。舉例來說,建制派接受「暫緩」修例和「撤回」草案差不多,因為特首林鄭月娥說它們的效果差不多,他們便相信如此;反修例者的標準遠高於此,甚至要求特首「完全撤回」草案,才算符合他們的標準。

要處理相關問題,特首須檢討她的回應有否足夠說服力。到目前為止,特首還在逃避她是否有權「撤回」草案的問題。到底這是法律問題抑或政治問題?如果是法律問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應該可以給市民一個肯定的答案,讓特首可以依法回應「撤回」草案的訴求。若然是政治問題,特首應趁機解釋清楚,讓公眾明瞭如何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避免雙重標準

反對聲音的另一訴求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特首的回應同樣欠缺說服力。國務院港澳辦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8月7日在深圳舉行香港局勢座談會。消息指,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會上表示,在事件平息後則可以考慮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既然張主任也認為可以考慮成立獨立委員會,特首為何仍是一口拒絕,抹煞成立獨立委員會的可能性?張主任在座談會開場發言時說:「中央高度關注香港局勢,正從戰略等角度研判事件⋯⋯」希望特首也從戰略角度回應訴求,改善回應,提高說服力,以化解現時僵局。

糾正「確認偏見」有助收窄雙方分歧,然而究竟有何妙法?上文提到,政府須加強宣傳、溝通和對話,讓對方取得政府的信息;但接收不等於接受,政府務必加強說服力,信息才會被接納。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信息一定要清晰,若模棱兩可,徒添不同解讀,讓雙方把信息各自解讀為支持己方的信念,彼此間的分歧只會愈來愈大。

另一方面,政府和建制派也須自我糾正「確認偏見」,走出自己的安舒區,聆聽非建制派媒體和社交網絡聲音;但光是聆聽絕不足夠,政府還須克服雙重標準,別要把接受非建制派意見的標準,定得遠高於對建制派意見的標準。若信息有模糊之處,政府和建制派應該主動澄清,而不是任由別人隨意解讀信息,自欺欺人。縱然這些建議都是說易行難,但收窄分歧從來不易,政府必須身體力行,只說不做實在意義全無。

歸根究柢,收窄分歧倚仗雙方的付出。反修例者除了要努力糾正政府的「確認偏見」,也得努力通過進行自省而自我糾正:是否有偏聽、偏看?對政府和建制派是否持有雙重標準?是否任意把信息解讀為對己有利?是否嚴人寬己?

套用李嘉誠先生所登一款廣告模式,謹此以八字作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程騰歡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一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Tenants Purchase Scheme Helps Reduce Wealth Inequality14 Aug 2019
Who is going to be helpless and suffered severely?28 Aug 2019
Trending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来,香港在四大支柱产业上表现卓越,包括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专业及工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根据香港政府的研究统计,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四个行业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和近一半的总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支柱产业各自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区域和全球竞争、新的价值链发展、先进科技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创新”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法,而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制定创新策略——而不是单单为了“创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减贫的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业的发展,来思考创新策略的制定方法——这两个话题的共通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于香港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
14 May 2025
教学人员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0HKU_1881_2019
About Author
Prof. Stephen CHING

Associate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