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of opening up school facilities

3 Jan 2018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開放校舍 共享體育設施

香港公共體育設施不足,是鐵一般的事實。每當繁忙時段,各大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的體育館主場的使用率幾近100%。以中西區為例,區內五大體育館於繁忙時段的使用率均達到95%以上。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的中西區體育館主場使用率 (2017年9月)
 啟用年份繁忙時段 (%)非繁忙時段 (%)合計 (%)
香港公園體育館1991998391
士美非路體育館1996997789
石塘咀體育館1991997186
上環體育館1989988592
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1995987185
* 資料來源:中西區區議會議討論文件

人口增加和近年政府大力推廣體育運動,都為體育設施增添需求,可是體育設施的供應遠遠落後。

有地只會蓋樓房

要增添體育館,談何容易!哪來土地?縱使今天在中西區找到一塊可以適合興建體育館的土地,我估計極可能不會、也不應用來蓋體育館——用來蓋體育館,就是放棄蓋樓房、放棄蓋商業大樓。看看香港的高昂樓房價格,我們便知道蓋體育館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有多高。如果有地,當然可以考慮蓋低層為體育館、高層為住房的混合大樓,那是後話。

既然缺地蓋體育館,能用其他途徑增加體育設施嗎?我認為可以在同類資源的需求和供應「時間差」入手。沒錯,這就是共享的概念。

體育館的繁忙時段一般為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同樣有體育設施,而且各區都有不少的,就是學校。

以中西區為例,區內有16所官立╱津貼小學、9所官立╱津貼中學,學校正好在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閒置。想像區內有5間學校於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提供禮堂予公眾作羽毛球場使用,以一個禮堂能提供兩個羽毛球場計,5個禮堂便有相當於10個羽毛球場,區內便像多了一個體育館的主場(主場一般有8個羽毛球場),那可大大紓緩區內羽毛球場短缺的情況。

這種共享學校體育設施的構想,早已有人提出,並非新鮮事。2015年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討論本地體育政策的最新概況時,曾討論開放學校予公眾作「體育設施」使用。

開放校舍增額外成本

當時的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李沙崙回應時指出,說服學校開放校舍有困難。我認為李主任說的是實話,也是重點。我們明白,開放校舍牽涉保安和監管問題,對學校管理會帶來額外成本,難怪校長口頭表示歡迎開放校舍的多,實際開放的少。明顯不過,要學校開放校舍,必須從減低成本、提高誘因着手。

2016年,馬逢國議員循立法會向政府提問:「教育局會否提供經濟誘因(例如提高津貼學校分攤外借運動場地及設施所獲租金收入的比例,以及容許官立學校分攤該等收入),以鼓勵更多學校外借場地及設施?」

節錄時任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如下:

「政府一向鼓勵學校盡量開放學校設施,讓社會機構租用校舍,作為一項加強學校及社區合作的措施。教育局透過多方渠道,當中包括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告、日常與學校及學校議會的溝通等,鼓勵學校在沒有影響整體運作及學與教的情況下,開放設施予公眾團體,尤其是非牟利機構,例如福利服務和青少年活動等,作為對社區服務和活動的支援。

「學校一般會制定租用校舍收費政策,並確保政策獲得校董會或法團校董會同意,以及不會妨礙學校正常運作為原則。學校應盡可能根據收回全部成本的原則,向租用者收取費用。儘管如此,學校亦可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目的,例如:考試、非牟利制服團體活動或非牟利慈善機構及宗教團體活動等,調整收費或豁免整筆收費。」

恕我直言,這是明顯的「答了等於沒答」。可喜的是,2017年的《施政報告》,政府終於踏出一大步:「教育局與民政事務局於本學年起推行『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為學校提供額外資助,以鼓勵公營學校向體育團體開放學校設施及提升校園體育文化。」(2017年《施政報告》,第258段)

隱藏成本不容忽視

政府於2017/18學年為參與計劃的學校第一個外借活動提供20000元津貼,其後每個活動15000元,每校每個學年上限為80000元;津貼可用作招聘額外人手、加強保安措施、支付額外水電開支,以及進行緊急小型維修工程等。

雖然這個計劃的成效還要拭目以待,我個人是有懷疑的,但它是我樂見的一大步。

政府和眾人忽略的是「隱藏成本」(implicit cost)。外借校舍的成本可大可小,除了額外人手、加強保安措施、支付額外水電開支,以及進行緊急小型維修工程等費用外,還有很多「隱藏成本」——校方要與租借團體聯繫、簽約、向教育局申報、安排職工等;如遇上事故,又要安排老師回校跟進;加上若校外人士與學生於假日共同在校內使用設施,亦要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

減低隱藏成本,其實不是沒有可能。還記得香港有夜校這種安排嗎?部分辦學團體長期租借校舍的部分教室,作為晚上辦學之用,其實現在還有類似的夜校存在,只是因為需求下降,夜校數目也隨之減少而已。

為什麼學校願意外借校舍作夜校用途,而不願外借舉辦體育或其他活動呢?外借辦體育或其他活動,是一次活動簽一份約、與租借團體聯繫一次、向教育局申報一次、安排職工一次……這是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每個交易都要付的成本。

外借辦N個活動,是簽N份約、與N個租借團體聯繫、向教育局申報N次、安排職工N次。

最大的差異在於,外借校舍作夜校用途,是簽一份約、辦一次手續、用一年,甚至幾年校舍;同一團體重複使用同一校舍,交易成本便可大幅下降。即是說,如果能讓學校簽一份約、辦一次手續,把校舍定期借出一年或數年,那便會大大減低外借校舍的隱藏成本。

與學校訂立長期合約

據以上分析,我有兩個建議:

一、容許並鼓勵學校與部分體育會訂立合約,長期讓體育會在校舍開訓練班。我知道有學校和泳會訂立合約,長期讓泳會在校舍的泳池開游泳訓練班;除了繳付租金之外,泳會也會讓該校學生以優惠價參加訓練班。

值得留意的是,這種協作是在沒有政府津貼下達成的,可見類似安排實在可行。關鍵是,透過同一團體重複使用同一校舍,隱藏成本便會消減,我們不難想像,學校與其他體育會訂立類似的合約。一旦體育會能與學校訂立長期舉辦訓練班的協約,便會減少使用體育館的場地,體育館的求過於供的情況,便會得到改善。

二、由康文署作為中介,與學校訂立長期合約,租用校舍,再把場地出租予公眾;康文署亦會負責一般的場地管理,甚至保安。

雖然場地最終會出租予很多人使用,但學校面對的卻是單一機構,要付出的交易成本因而大幅下降。雖然理論上任何公司都可以扮演這個中介角色,我認為最適當的還是由康文署來做。

康文署是負責提供和管理體育設施予公眾的,對解決體育設施長期短缺的問題責無旁貸;校舍是政府的資源,學校開放校舍,紓解體育設施缺乏之困,也是責無旁貸。

康文署在租借和管理場地的經驗豐富,理論上只要把系統調整一下,便可應用到租借校舍體育設施上,應無困難。至於租金和津貼如何釐定,以及管理的細節,當然要由康文署、教育局和學校三方協商了。

開放校舍,共享體育設施這回事,我認為新一屆政府已走出很有誠意的一步。我盼望政府能持開放態度,容許多幾條腿走路,目的就是簡單的一個:提供足夠體育設施予大眾市民,創建一個健康的城市。

王家富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首席講師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八年一月三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多輪QE之後通脹為何還如此低?9 Jan 2018
Trending
貿易戰與宏觀經濟恆等式
貿易戰與宏觀經濟恆等式
Dr. Y. F. LUK
早前中美雙方在日內瓦就關稅會談,出乎意料地迅速達成休戰共識,關稅稅率暫時回落至所謂美國「解放日」之前的水平,但全球局面却難復舊觀。美國總統特朗普玩弄所謂談判技巧,叫價忽高忽低、忽真忽假,威逼利誘,爲己方製造談判空間。可是礙于底氣不足,邏輯紊亂,貿易戰猶如美方蹩脚的馬戲班雜耍,將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推至歷史高點【注1】。
21 May 2025
教學人員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Prof. Michael C.L. CHAU
你是否注意到,有別於過往工業革命主要衝擊基層職位,此輪AI浪潮的影響顯然不同? 它不但深入自動化流程,更可能取代那些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AI或將影響全球高達40%的就業,其中在發達經濟體如香港,比例可能更高達60%。
16 May 2025
Dr_Ka_Fu_WONG_2019
About Author
Dr. Ka-fu WONG

Principal Lecture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