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Reclamation and New Town Development Indispensable for Filling the Land Supply Gap

16 May 2018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填補土地供應大缺口 填海發展新區不能少

香港房屋不能負擔,是最嚴重的民生問題,而香港政府處理此問題絕不理想。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進行一項調查,比較世界各地樓價負擔困難程度。香港自2011年起被納入其調查範圍,即時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當時香港的樓價是家庭入息的11.4倍,而悉尼(全球樓價第二難負擔城市)同期的樓價為家庭入息9.6倍。

樓價高企 市民難負擔

根據Demographia最新的調查結果,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最新的樓價為家庭入息19.4倍(8年升幅高於70%);同一調查顯示,悉尼繼續是全球樓價第二難負擔城市,其最新的樓價為家庭入息12.9倍(8年升幅低於35%)。香港樓價愈來愈難負擔,惡化程度遠遠高於世界各地城市。

其實,樓價只是物業價格的一部分。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分類,除住宅外,物業市場還包括寫字樓、零售業樓宇和分層工廠大廈。【圖一】是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物業售價指數(1999 = 100)。在過去20年,住宅售價升幅固然令人擔憂,但還是遠遠低於寫字樓售價升幅;而寫字樓售價升幅又明顯低於零售業樓宇售價升幅;零售業樓宇售價升幅又遠遠低於分層工廠大廈售價升幅。【圖二】是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物業租金指數(1999 = 100)。如​【圖二】顯示租金大幅上升不局限於住宅市場。在過去20年,住宅、零售業樓宇和分層工廠大廈的租金升幅相若,而寫字樓的租金升幅還更高。

【圖一】
Graph 1

【圖二】
Graph 2

樓價直接影響民生,往往成為傳媒報道焦點,形成民意壓力。政府當然要應付民意壓力,強調增加房屋供應。但上述數據顯示,供不應求不單是住宅市場的問題,而是整個物業市場的問題,所以政府在增加房屋供應的同時,亦要增加其他物業供應;由於政府沒有土地儲備,增加土地供應是增加整體物業供應的唯一途徑。幸好政府終於正視問題,在2017年9月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就土地短缺的問題,向政府提供建議。專責小組最近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我們先了解該專責小組對土地供求失衡的分析。

首先,專責小組詳細檢視規劃署的《香港2030+》研究。《香港2030+》研究預計香港長遠至2046年欠缺至少1200公頃用地(即超過60個維多利亞公園的面積)。根據專責小組的分析,《香港2030+》研究的土地需求估算過於保守,而它的土地供應估算過於進取,所以專責小組認為香港土地短缺遠比1200公頃為高。

我們同意專責小組的分析,因為土地需求不妨高估,而土地供應不妨低估;萬一真的出現土地供過於求,亦是絕好機會,讓政府建立土地儲備(我們不建議政府放棄建立土地儲備的機會)。政府未來的土地供應目標,應定為填補遠高於1200公頃土地缺口,而專責小組應把這個土地缺口進一步量化。

短中期選項 難達共識

經過專責小組的篩選,有18個土地供應選項有潛力提供額外的土地;當中4個為短中期選項,6個為中長期選項,還有8個是概念性選項。

4個短中期選項包括:一、棕地發展;二、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三、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四、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政府康樂設施。選項一:根據初步估計,新界約有1300公頃棕地,其中約540公頃已被政府納入發展,未被納入發展的棕地約760公頃。選項二:粗略估計,大型發展商合共擁有不少於1000公頃的新界農地(部分或已被政府納入發展或與棕地重疊)。選項三:現時本港共有66幅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佔地共約408公頃。選項四:佔地廣的政府康樂設施一般指每幅佔地3公頃或以上,這類場地共有95個。

選項一和二分別涉及新界棕地和新界農地,皆為私人土地。私人利益一般與公眾利益有衝突,而兩者的分歧是本質上的,很難透過大辯論而收窄,達致共識。我們不相信此兩選項能有效地為香港提供大量額外土地供應,因此它們不應被定為主要選項。

選項三和四是本末倒置。增加土地供應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生活質素(推動經濟發展是手段,不是目的)。與其改變私人遊樂場佔地的用途,政府不如改變它的性質,讓公眾也可使用遊樂場設施,如大幅增加私人遊樂場開放予公眾的時間。政府更不應減少體育和康樂設施佔地,如現時康體用地未地盡其用,政府應該在原地或換地加建康體設施。我們認為此兩選項不應被列為額外土地供應選項。

中長期選項 應放首位

6個中長期選項包括:五、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六、發展東大嶼都會;七、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八、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九、發展香港內河碼頭用地;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兩個試點。

選項五和六皆涉及填海,專責小組預計5個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可提供最少400至490公頃額外土地,而發展東大嶼都會更可提供1000公頃額外土地。填海的最重要考慮是影響環境。其實所有土地發展皆對環境有影響,所以發展土地要顧及環保,但環保不能用來阻止土地發展,包括填海。在眾多選項裏,填海提供最多額外土地,政府萬萬不能因環保而放棄填海,反而要排除萬難,把選項五和六放在首位。

無論利用岩洞或地下空間,釋出的額外土地有限,所以選項七只是補充選項,適用於優化土地使用。

至於選項八,專責小組認為額外土地供應來源主要是發展新界北,預計提供720公頃土地。另外發展將軍澳第137區也可提供80公頃額外土地。這是主要選項,政府應該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選項九和十雖然被專責小組定為中長期選項,它們卻與另外兩項概念性選項密切相關(總共有8項概念性選項)。由於概念性選項需要不同的分析,不在此文討論。

經過專責小組的客觀檢視,發現香港缺乏土地遠高於《香港2030+》研究預計的1200公頃。要填補這個巨大缺口,政府應把可大量提供額外土地選項列為首要位置,如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除了填補土地巨大缺口,政府還應建立土地儲備,即不應放棄其他可提供額外土地選項。

 

程騰歡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六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How Pyongyang and Seoul could, formally, end the Korean War14 May 2018
Freedom in a Country that has Nothing but Money23 May 2018
Trending
訂立工業量度方法 監測產業發展動態
訂立工業量度方法 監測產業發展動態
Prof. Heiwai TANG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撰文指出,現時香港經濟結構單一,推動「新型工業」可促進多元化經濟發展。而為了監測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協助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和檢視政策成效,鄧教授提出一套量度香港工業經濟貢獻的新方法。 根據研究所得,鄧教授相信新型工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存在廣闊的增長空間,隨着香港創新科技的加速發展,2000-2023年間,「研發、設計、測試及環境工程」的增加價值從33億港元增至133億港元; 同時,「電腦編程、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服務」的增加價值則從50億港元增至255億港元。 此外鄧教授亦提到,香港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與新型工業同樣重要的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如物流、法律服務等,不但支援本地工業的發展,更推動全球工業的發展,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貢獻不容忽視。
22 May 2025
教學人員

HK01
貿易戰與宏觀經濟恆等式
貿易戰與宏觀經濟恆等式
Dr. Y. F. LUK
早前中美雙方在日內瓦就關稅會談,出乎意料地迅速達成休戰共識,關稅稅率暫時回落至所謂美國「解放日」之前的水平,但全球局面却難復舊觀。美國總統特朗普玩弄所謂談判技巧,叫價忽高忽低、忽真忽假,威逼利誘,爲己方製造談判空間。可是礙于底氣不足,邏輯紊亂,貿易戰猶如美方蹩脚的馬戲班雜耍,將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推至歷史高點【注1】。
21 May 2025
教學人員
0HKU_1881_2019
About Author
Prof. Stephen CHING

Associate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