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QE, 財政QE與MMT

QE, 財政QE與MMT

1 Sep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原定上星期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因疫情關係只能和去年一樣以視像方式舉行。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會議中的講話尤為矚目,皆因全球財經界人士都密切關注,他就聯儲局減購債券(tapering)會否提供什麼新的訊息。

聯儲局主席今年的講話特別重要,主要是由於美國的通脹已上升至多年來的新高點,加上聯儲局轄下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不久前公布其7月份的會議紀錄,文件披露大部分與會者認為,聯儲局可在本年底前開始減購債券,比他們之前的理解為早。此外,在去年的全球央行年會中,鮑威爾推出了美國貨幣政策的新框架,將通脹目標定在平均2%(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但沒有說明這個平均是按多長時間來計算,以及和2%目標的差距,會在多長一段時間來彌補。經過了通脹上升的一年,市場自然想了解聯儲局如何進一步闡明這個框架。

跟聯儲局的雙重使命(dual mandate)一樣,這個貨幣政策的新框架也包括通脹和就業兩部分。在就業方面,新框架的重點放在低於充分就業的部分。換句話說,若目前就業高於充分就業,聯儲局未必會採取什麼行動。此外,新框架強調就業情況,須以廣泛的、全方位的勞動力市場來理解。因此,即使總體就業情況向好,但若出現「K形反彈」,情況也不算理想。

市場注視美就業

一如所料,鮑威爾在上周的講話中表示,聯儲局可在今年開始縮減購債,但他沒有提供具體的時間表和規模。他亦重申縮減購債不等於加息。即使減購債券,相關的時間和規模都和加息無關。鮑威爾表示,聯儲局的通脹目標已達到,但就業目標是否已達到,則有所保留。充分就業所代表的就業人數,按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狀況而改變,不能像通脹目標一樣,以一個數字來表達。新冠肺炎在去年3月開始肆虐美國,美國的就業人數從去年2月的高峰跌到4月的低谷,減少了2240萬人。即使隨後經濟復甦,今年7月的就業人數仍低於去年2月570萬人。同時,疫情下的經濟復甦並不平均,再加上病毒變種導致的不確定性,都令聯儲局遲遲未能確定何時縮減購債。不過今年6月和7月,美國的就業人數分別增加了90多萬,比之前大半年為多。現時市場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星期五公布的美國8月份就業人數,聯儲局自然也會參考這個重要的數字,以決定下一步政策。

2008年金融海嘯後,聯儲局除了把利息降至近乎零之外,還大量購買政府債券和房貸抵押證券(mortgaged-back securities),即進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簡稱QE)。新冠肺炎後,聯儲局又迅速加碼重施故伎,令聯儲局的資產由2007年底的0.92萬億元(美元.下同),增加至上月中的8.34萬億元,增加了整整8倍,其中包括了政府債券5.3萬億元和房貸抵押證券2.5萬億元。和這個增幅粗略比較,美國的名義GDP在2007年是14.45萬億元,到2020年達20.94萬億元,也只是增加了45%。另一方面,標普500指數則從2008年1月初的1411點,升至上星期的4500點。多年來的QE導致市場資金泛濫,但向金融活動而非經濟活動傾斜,已經是愈來愈多人的共識。

量化寬鬆太寬鬆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聯儲局在短期內把資產總值翻了一番。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遠超出金融海嘯後的操作。然而,金融海嘯令美國陷入18個月的經濟衰退,而新冠肺炎所帶來的衰退卻只維持了兩個月。同時,金融海嘯的經濟震盪主要在市場需求方面,新冠肺炎的震盪則同時出現在供應和需求兩方面,但QE並不能紓緩供應方面的困難。換句話說,美國的量化寬鬆做得過於寬鬆了。

事實上,聯儲局也有同樣看法。這一點可以在政府債券的逆回購隔夜市場(over night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s)上表現出來。聯儲局逆回購,等於從市場借入資金,並在指定日期償還,也就是暫時減少市場上的資金流通量。這個逆回購的數值,在本年2月初還等於零,但隨後不斷上升,到上周五已達到1.12萬億元 【註1】。聯儲局目前的QE規模是每月1200億元,因此目前的逆回購,抵消了9個月的QE。逆回購到期,聯儲局需要歸還資金時,它可以再作另一輪的逆回購來抵消QE。因此,聯儲局可以表面上不減購債券,令貨幣政策如常,但卻在另一個市場將放出的資金短暫性地收回。

財政QE惹質疑

金融海嘯後的QE把聯儲局的資產總額增加了好幾倍,遠超出之前人們的想像,也增加了不少聯想,似乎央行可以很輕易地大幅度增加貨幣供應和市場資金。既然如此,何不利用這些資金去應付社會和經濟的各種開支?特別是QE並沒有怎樣推高通脹。金融海嘯後,聯儲局在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期間實施了三輪QE,而美國已在2009年6月步出經濟衰退,但由2012至2020年,美國的平均通脹率只是1.4%。當央行購債的最終目的不是進行宏觀調控,而是為某些政策項目提供資金,便構成所謂「財政QE」(Fiscal QE)了。當央行可以大量購買債券來達到一些政策目的時,自然有人提出,為什麼只買這種而不買另一種債券的質疑。

曾在港大經濟系執教、現任美國智庫Cato Institute屬下的Center for Monetary and Financial Alternatives主任George Selgin,去年在他出版的書籍 【註2】 中指出,財政QE的具體方案最早來自英國工黨前領袖科爾彬(Jeremy Corbyn),後者稱之為「人民的QE」(People’s QE)。在美國也有類似的建議,認為聯儲局應該為美國的基礎建設、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或減少學生債務等項目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資金。內地也有相關的討論,在去年5月前後以「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標題出現。

和財政QE一步之遙的,就是所謂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簡稱MMT)。MMT的理論並不深入、謬誤也多,但在最近幾年於媒體上曝光率甚高,主要由於民粹主義的冒起和只看選票的政客。總括而言,MMT認為政府可以發行貨幣,因此政府開支不需要受到任何財政上的限制,可以輕易處理各種經濟問題。當經濟膨脹至資源缺乏、價格上升時,政府可增加徵稅、減少市場的購買力來應付通脹。

還好,目前的QE主要是一般的QE,並非財政QE,更加不是MMT。央行通過QE購買的政府債券,預期會在將來賣出。又或者說,央行並非長期貸款給政府、無需償還。政府因而有需要通過稅收或其他渠道另覓資金。相反,MMT下的央行發行貨幣給政府,並沒有預期政府將來會償還,央行只是政府部門的印鈔機器。

貨幣政策非仙丹

另一方面,QE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然分開。政府的開支和稅收,仍需要立法機關通過,因此政府開支仍然有優先次序和如何支付的考慮。在MMT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混在一起,政府開支完全不用量入為出。

單從經濟分析來看,MMT難以登堂入室,絕大部分的主流經濟學者都認為MMT歪理連篇。但今時今日,連毫無事實根據、違背常理的假消息,只要符合一些人的利益或身份認同,都可以鼓動出預期不到的行為和活動。另一方面,也許人類社會的問題多了,但解決問題的辦法卻沒有增加。央行在有意無意間,被賦予愈來愈多責任,從傳統上處理失業和通脹問題,到防止和解決金融危機,以至減少外貿赤字、應對氣候變化、縮減貧富懸殊及不同種族的經濟差異等等。特別在美國,美元的高度國際化,方便美國以貨幣政策解決問題,或把問題卸到國外。然而,貨幣政策只是一項政策,通常只應該用來集中處理一個問題。若政策能做到一石二鳥,也只是巧合罷了。

 

【註1】: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RRPONTSYD

【註2】:George Selgin, The Menace of Fiscal QE(Cato Institute, 2020)

 

陸炎輝 港大經管學院榮譽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九月一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香港大學商學院如何與顧主建立互惠合作的伙伴關係4 Aug 2021
香港工業有何出路? 港大教授建議 四行業有發展潛力1 Sep 2021
Trending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Prof. Michael C.L. CHAU
你是否注意到,有別於過往工業革命主要衝擊基層職位,此輪AI浪潮的影響顯然不同? 它不但深入自動化流程,更可能取代那些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AI或將影響全球高達40%的就業,其中在發達經濟體如香港,比例可能更高達60%。
16 May 2025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Y. F. LUK
About Author
Dr. Y. F. LUK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關鍵字
MMT
QE
財政QE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