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回顧中美貿易戰

回顧中美貿易戰

3 Feb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在2018年年中至2019年年底期間,中美貿易戰是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焦點所在。雙方就進口對方產品徵收的關稅,以及輪流在兩國舉行的多次貿易談判,均牽動市場的投資氣氛。經過多番努力,中美最終達成一些共識,並於去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隨着新冠肺炎的出現和美國的總統大選,貿易戰已不再是重要的議題,媒體亦甚少提及。當然,這並不代表中美經濟摩擦已告一段落,只是轉移到其他戰場而已。

特朗普早在上台前已多番表示對美國的貿易情況不滿,並以此作為爭取選民的議題。他上任後的第二年即發動貿易戰,分別在2018年2月和3月對進口太陽能板、洗衣機、鋼材和鋁材等徵收關稅,涉及多個國家、包括中國的產品。中國遂在4月進行反制,也向一些美國產品徵收關稅。與此同時,美國以違反了其對伊朗和朝鮮的貿易管控為理由,打壓中國電子產品製造商中興通訊。而這些,都只是中美貿易戰的序幕。

特朗普事與願違

正規戰於2018年7月初啟動,美國先對中國340億美元的產品加收25%的關稅,其後分別擴闊至額外的160億和2000億美元的商品,最後的總數高達5000多億,等於2017年貿易戰前一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總額,稅率由10%至25%不等。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總值遠低於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因而以關稅回應的空間較小。即使這樣,雙方你來我往,涉及數千億美元的商品和高達25%的稅率,戰況堪稱激烈。

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以關稅和新的貿易協議為手段,主要目的是減少美國的外貿赤字,並從外國奪回製造業的工作崗位。然而,數年下來,這兩方面的成績都乏善可陳。先說美國的外貿,特朗普上台後,包括商品和服務的貿易赤字都差不多按年增加,其中2019年略低於2018年,但2020年首11個月已經超過6000億,高於歷史上任何一年。去年全球貿易明顯地因新冠肺炎收縮,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一個多月前的估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比一年前減少5.6%,而美國的貿易赤字卻增加那麼多。即使不算12月,去年的美國貿易赤字比2016年特朗普上台前增加了25%,與發動貿易戰以減少貿易赤字的原意背道而馳。

若只看中美貿易,大幅度的關稅施加於大額的進口商品,的確減少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由2018年的4189億下降至2019年的3452億美元,跌幅達17.6%。但由於美國貿易的總赤字只是輕微下跌,反映出對中國的貿易戰,只是將從中國的進口轉換為從其他經濟體的進口,並不能把製造業的工作崗位從外國帶回美國。

事實上,美國製造業職位的減少,主要是技術進步替代勞動力的結果。

美國的製造業就業人數,早在本世紀初已開始迅速減少,到金融海嘯時進一步下跌。奧巴馬執政時,製造業人數緩慢增加,特朗普時繼續這個趨勢,但也只是增加了約50萬人,改變不多。美國的勞動力約1.65億人,其中製造業約1500萬人,少於10%,即使增加的50萬個職位完全是貿易戰的成果,也難以抵消貿易戰造成的經濟損失。不過,若有關的職位比較集中在政治上的所謂搖擺州份,貿易戰對特朗普便有可取之處。

說到經濟損失,關稅使進口商品價格上升,減少對有關商品的需求,若該商品是原材料,自然會帶動下游產品的價格上升,削弱有關產業的競爭力。若外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影響自然會更大。特朗普政府對進口鋼材徵收25%的關稅,增加美國下游產品如汽車的生產成本,減少它們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關稅及特朗普飄忽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使密歇根州汽車工業的投資額,在特朗普政府首三年與之前三年相比,下跌了29%。然而,這個州有不少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如反對民主黨州政府處理疫情政策的示威群眾,其中有持槍衝入州政府大樓抗議,甚至揚言綁架州長。貿易戰的原意是為這些人爭取經濟利益,起碼表面說法如是,但結果卻是給他們製造經濟困難。

美關稅得不償失

特朗普曾多次重複,說對中國商品所徵關稅的稅款是由中方支付。這個說法是否成立,視乎中國出口商會否因美國的關稅而減低售價來促銷,以及減價的幅度。有關這個問題,已有多份研究報告說明,特朗普的提法是錯誤的。其中一份由哈佛、芝大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合作研究、即將發表的論文【註】,指出美國徵收20%關稅時,外國企業只把售價壓低1%,亦即美國進口商或消費者要承擔餘下的19%。反過來說,若外國對美國出口加徵15%報復性關稅,美國的出口商要壓低售價5%。這個分別反映出不同商品的需求彈性有異。美國企業從其他經濟體進口取代中國產品的空間比較少,因此中國出口商在關稅下毋須怎樣減價。反過來說,中國進口商購買美國如大豆等產品時,因中國政府的關稅使價格上升,可轉向巴西或阿根廷購買,美國的大豆商便有減價的壓力。

上述研究還有另一個發現,就是在貿易戰中,中國商品在美國零售店舖的售價增加不多。在20%關稅的情況下,消費者付出的價格平均只增加0.7%。換句話說,美國對華的關稅,大部分是美國進口商付給美國政府的。

就誰支付美國的關稅這一問題上,特朗普的助理、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還嘗試幫特朗普自圓其說,認為要應付美國的關稅,中國的出口需要減價、人民幣需要貶值,中國的付出是間接的。但中國出口價格只輕微下跌,而人民幣貶值,美國一向的說法是對中國有利對美國有害,因而以貨幣操控國的標籤來刁難中國,但現在又說人民幣貶值是中國在美國關稅下付出的代價,論點前後矛盾。

至去年10月,美國政府從進口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稅收達660億美元,但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施行反制關稅,使美國有關產品的農民怨聲載道。特朗普為了安撫民心,曾多次撥款補貼農民。至去年9月,補貼總額達610億美元,接近美國政府從貿易戰所得的稅收。幾年下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沒有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也沒有怎樣增加美國的製造業職位,只是將美國進口商的錢間接轉移給農民。雷聲大、雨點小,莫此為甚。

中國在2018年把貿易戰作為個案交給WTO仲裁,理由是美國的關稅稅率,遠高於其對WTO的承諾,而有關稅率針對中國,也違反了最惠國待遇的原則。到去年9月,WTO裁定了中國勝訴,但有關的報道不多,或許因為仲裁沒有實際後果。今天的WTO可說是武功全廢,即使美國的貿易代表上訴,WTO的上訴委員會也沒有人手處理,因為過去幾年所有新會員的提名都被美國否決。

拜登上台後,面對一個撕裂的美國社會,要在兩黨和不同的利益集團中找尋共識,最方便的是製造和面對同一敵人。在特朗普和他的謀臣如蓬佩奧、班農、納瓦羅等經營了四年後,美國人普遍對中國存有戒心甚至敵意,即使拜登及他的內閣都明白中美貿易戰是前朝的亂局,也不會急於收拾。

 

註: Alberto Cavallo, Gita Gopinath, Brent Neiman, and Jenny Tang,”Tariff Pass-through at the Border and at the Store: Evidence from US Trade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Insights, forthcoming.

 

陸炎輝 港大經管學院榮譽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二月三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反壟斷鐵拳出擊 科網巨頭國進民退2 Feb 2021
【電話卡實名制】港府延長電話卡實名登記諮詢至3月20日 建議購儲值卡須提供身份證資料、每人限購3張8 Feb 2021
Trending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Prof. Michael C.L. CHAU
你是否注意到,有別於過往工業革命主要衝擊基層職位,此輪AI浪潮的影響顯然不同? 它不但深入自動化流程,更可能取代那些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AI或將影響全球高達40%的就業,其中在發達經濟體如香港,比例可能更高達60%。
16 May 2025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Y. F. LUK
About Author
Dr. Y. F. LUK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關鍵字
政治
貿易戰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