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未來的香港教育

未來的香港教育

20 May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隨着時代發展,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容易變得過時,同時互聯網的普及化,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機會,未來的教育會是怎麼樣的?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版的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Four OECD Scenarios for Schooling一書中,提出了四個不同的假設情景給我們思考。第一是假設未來形勢基本不變,正規教育繼續擴張,配合其他方面的轉變。另外三種假設情景就較為新穎,甚至帶點天方夜譚的感覺,包括「教育外判」(education outsourced)、學校轉型(schools as learning hubs)及隨時學習(learn-as-you-go);這意味着傳統的學校制度瓦解,學習變得多樣化、個人化。到底香港未來的教育會變成怎樣?這是一個與當前社會息息相關的問題。

5月14日,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與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合辦「香港經濟前景展望」研討會,內容涵蓋五大範疇,筆者負責主持最後有關教育、社會平等及流動性的討論環節,由黃英琦女士、程介明教授、陳易希先生和院長蔡洪濱教授先後發言。雖然歷時短短一個小時,內容卻極其豐富,筆者在這裏作一個扼要的介紹,並分享一些個人感想。

時代變了

黃英琦女士指出,過去和未來的不同之處,可以歸納為下列四點:第一,生育率下降導致老年化,社會的需求隨人口結構改變,人要為壽命延長後的日子妥作安排。第二,氣候突變改變全球。第三就是我們將永遠處於beta狀態,猶如電腦軟件的試用版(beta version),許多事情都變動不居,難以定格。第四,舊工作消失,新工作隨之出現。

黃女士提出應該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教育要多元化,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以後大學聯招的名額應該大為削減,騰出名額招收來自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要發展出多樣性的教育,還須靠相關活動帶動,目前她就正在進行一項由賽馬會贊助的項目,培訓一批休學10星期的老師,讓他們回到學校之後,在教學上加以創新。

程介明教授補充解釋學習和教育的區別,學習(learning)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教育(education)或教育制度,則是西方工業化後的產物,是社會為個人而設的。時代變了,教育也應該改變。現在教育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是沒有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他打了一個比方,說我們需要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可惜大學當局和老師抱持的卻仍是二十世紀的思維,而家長的想法更停留在十九世紀!

知行之別

陳易希先生介紹了他自己的個人經歷,小時候學業成績十分差勁,但是特具好奇心,對發明很感興趣。在開明的家庭和友善的老師鼓勵下,參與各種比賽,一步一步自我提升。他又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包括怎樣通過親身經歷去提高能力,例如在發明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數學方面的不足,或如何努力鍛煉溝通技巧,把腦海中的意念清晰向別人表達等等,而不是僅僅學習學校規定的課程,這也許就是程教授所說的「知」(knowing)和「行」(doing)的分別,教育應要幫助學生提高「行」的能力,而非只幫他們「知」,畢竟今時今日,同學用谷歌在網上搜尋一番,就已幾乎無所不知。

蔡洪濱院長表達了他對本地教育和整體社會的樂觀看法,不過他也慨嘆作為金融中心,香港在教育和研究發展方面仍遠遠及不上國際水平。2016年,香港花在教育的公共開支僅佔本地生產總值(GDP)3.3%,低於OECD平均5.1%和以色列5.8%的水平。研發開支更只佔GDP的0.8%,反觀以色列的相應佔比高達4.5%。鑑於以色列與香港相比,同樣天然資源不足,人口規模亦相若,他深信若當局能增撥教育和研發經費,定當有利於本港經濟的長遠發展。

筆者對於當日各嘉賓表現出的熱誠十分佩服,也極為贊同他們的看法,這裏補充幾點個人的意見。第一,多樣化是好的,但這些改變往往對資源充足者裨益較大。互聯網的發達,的確讓一些有準備的人更方便更好地學習知識,但是對於條件不足者,這些變化會否拉闊貧富學生之間在學習表現的差別?通過12年學校教育,再經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進入大學,仍然是家境清貧子弟最可靠而又力所能及的出路,若把基於HKDSE成績取錄的大學名額大幅縮減,是否有違公平原則?這些問題都是在教育改革中所必須考慮的。

第二,筆者設想,未來的香港教育界仍將有一批主流學校,其中雖然都會注入新元素,但其大部分課程和教授方式大概與以往相近,而同時增加的非主流學校,其課程和辦學方式,卻可能會與主流學校相當不同。筆者認為教育改革宜「貪新不忘舊」,「貪新」指勇於大膽嘗試,「不忘舊」就是不必一窩蜂革新,值得保留的舊方法就應該加以保留,同時認真研究怎樣在已有的基礎上做得更好。

第三,筆者十分認同好奇心的重要,但是認為也應該重視培養健全人格。生命中難免遇到或大或小的逆境,其中只有部分純屬不幸,而一般來說,希望愈大,挫折愈大。如果沒有應付逆境的能力,就不能走得遠。此外,我們也須具備知難而退的智慧,雖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大多數人從定義上來說都是平庸的,舉例說我是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卻有成為偉大音樂家的心願,要社會上設法成全我這個夢想,就是一種浪費,對我也是一種誤導。如果好奇心是人的一條腿,那麼健康的心理質素和智慧則是另一條腿,我們靠兩條腿才能走路,一條腿是走不遠的。

未來的教育將會是怎樣的?筆者認為它很可能是目前教育制度的延伸,但是一定會加入很多新成份,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也肯定會增加。程教授根據自己的發現,呼籲與會者思考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作出貢獻,本文讀者也不妨細想他的心聲。

 

趙耀華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九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Should Singapore further tighten border controls on new Covid wave?19 May 2021
政府稱不排除重推一手樓空置稅-學者料措施有助短暫遏抑樓價20 May 2021
Trending
香港旅遊IP可向泡泡瑪特取經
香港旅遊IP可向泡泡瑪特取經
Dr. Tingting FAN
香港旅遊首季迎來開門紅,內地五一黃金周也出現訪港高峰。 然而旅遊熱潮並未帶動消費,訪港遊客甚至「發明」了在速食店過夜的省錢攻略。 如何突破香港旅遊旺丁不旺財的困境? 泡泡瑪特一夜爆紅,實現口碑與銷量的雙贏。 其成功經驗能否為香港打造旅遊IP(知識產權)提供借鑒?
28 May 2025
教學人員
訂立工業量度方法 監測產業發展動態
訂立工業量度方法 監測產業發展動態
Prof. Heiwai TANG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撰文指出,現時香港經濟結構單一,推動「新型工業」可促進多元化經濟發展。而為了監測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協助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和檢視政策成效,鄧教授提出一套量度香港工業經濟貢獻的新方法。 根據研究所得,鄧教授相信新型工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存在廣闊的增長空間,隨着香港創新科技的加速發展,2000-2023年間,「研發、設計、測試及環境工程」的增加價值從33億港元增至133億港元; 同時,「電腦編程、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服務」的增加價值則從50億港元增至255億港元。 此外鄧教授亦提到,香港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與新型工業同樣重要的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如物流、法律服務等,不但支援本地工業的發展,更推動全球工業的發展,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貢獻不容忽視。
22 May 2025
教學人員

HK01
Dr_Stepten_Chiu_web
About Author
Dr. Stephen Y CHIU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關鍵字
未來
香港教育制度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