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logo_25_web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學碩士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商業人工智能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助理教授〔研究〕/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Impact Factors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HKUBS_logo_25_web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學碩士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商業人工智能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助理教授〔研究〕/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Impact Factors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HKUBS_logo_25_web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學碩士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商業人工智能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助理教授〔研究〕/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Impact Factors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經濟護城河與企業盛衰

經濟護城河與企業盛衰

23 Nov 2022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無論是投資者或是經營者,都希望自己參與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取決於其維持自由現金流的能力。能做到歷久不衰、長期獲利的企業,通常都具備可持續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也就是畢非德(Warren Buffett)口中的「經濟護城河」(economic moat)。正如一座城堡需要護城河抵禦敵人的來犯,一間公司在面對競爭對手時,也有賴一道寬而深的經濟護城河,以穩守公司在市場上的定價能力(pricing power)。當競爭優勢遭到侵蝕,甚至陷入競爭劣勢時,就是企業由盛轉衰的開始。

根據企業戰略理論,競爭優勢的關鍵之一,在於該企業的內在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與外部環境中的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是否相配。一間企業失去競爭優勢,有時是因為管理層未能持續投資於公司的核心能力,結果被對手趕上。不過一個更難察覺的隱形殺手,則是常被忽視的外部環境轉變。若外部關鍵成功因素發生改變,企業卻未能隨之調整內部資源分配,那麼其核心能力最終將與競爭環境脫節,而落入能力陷阱(competency trap)。

昔日王者 成功有道

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如今鮮為人知的HTC,早年曾經一度拋離三星,與蘋果一較高下。在仍以諾基亞手機主導的年代,擅長硬件研發的HTC幾乎與蘋果同時推出輕觸式屏幕,更推出第一款設有全球定位系統的第三代流動電話,成為行業中硬件創新的領跑者。之後HTC又推出市面上第一款安卓(Android)智能手機,因而聲名大噪。

2011年,HTC一度搶佔全球手機市場高達8.8%的份額。可惜好景不長,隨着大量競爭對手的湧現,HTC的業務急轉直下,到2015年市佔率只剩下1.4%,公司市值更在短短4年內蒸發超過90%。

HTC的大起大落令很多人感到驚訝和不解。很多分析將其失敗歸咎於營銷策略失誤和競爭對手的凌厲攻勢;但細想之下,不難發現HTC的高層在產業價值鏈方面,從一開始就策略性地選擇專注於硬件研發,卻未能覺察外部競爭環境已悄悄發生變化。

早年將HTC從代工廠打造成為國際品牌的功臣周永明,在發展初期為公司確立「謙和智慧」(quietly brilliant)的定位,偏重產品的質料和性能優異,卻忽視軟件開發與品牌營銷。在下屬眼裏,周永明迷戀硬件設備,對細節要求更是嚴苛到近乎完美。這樣的經營策略也恰恰迎合了早期消費者的需求。當時手機產品類型有限,品質參差,因此消費者在作出選擇時,尤其關注硬件參數。大屏幕、高像素鏡頭,以及穩定的性能成為高檔手機的象徵,消費者也樂意為此支付較高價格。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本身就擁有硬件研發優勢的HTC,更受益於台灣完備的電子產業供應鏈,可謂如魚得水。

市場轉勢 成敗拐點

HTC雖然缺乏在軟件研發和產品推廣的能力,卻懂得利用自身優勢,吸引供應鏈上下游的龍頭與之結盟,借力打力。在上游,HTC借助微軟和谷歌,先後推出第一款配備視窗(Windows)和安卓作業系統的智能手機。在下游,HTC憑藉靈活快速的產品定制,建立了與T-Mobile、Verizon和Vodafone等歐美電訊商的的合作關係,成功打開國際市場的通路。短短5年內,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HTC搖身成為和蘋果平起平坐的安卓之王。

然而隨着供應鏈的不斷發展,手機製造業的入場門檻也大幅降低。進入成熟期的手機產業開始出現商品化(commoditization)的趨勢,HTC卻未能意識到危機四伏。中興、華為、小米等中國手機廠商相繼湧現,開始通過供應鏈取得標準化的晶片、鏡頭、屏幕,迅速提升產品的硬件質素。消費者自此對高檔手機不只講求高端硬件,更同時考慮操作系統以及品牌形象,作為用戶體驗的要素。

當消費者眼中的安卓手機顯得同質化,HTC就難再單憑硬件以實現產品差異化。再者,主打低端市場的內地廠商開始蠶食HTC的市場份額,就連昔日的電訊商夥伴也轉投其他品牌。HTC在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因而逐漸消失,「謙和智慧」的品牌價值已不合時宜。

2013年,節節敗退的HTC高層決心作出最後反擊,推出經3年精心研發的高端手機New One。這款主打金屬機身兼具超高像素鏡頭的新手機,雖在推出前深受業內人士好評,並獲不少獎項,但時移世易,高端用戶更重視軟件和品牌,New One迅即被三星的S4擊垮。2018年,HTC最終將手機研發部門以11億美元賣給谷歌,從此由盛轉衰。

反觀HTC的老對手蘋果和三星,卻能因應市場發展,利用調整資源分配而取得新的競爭優勢。原本就已擁有品牌優勢的蘋果,透過打造自家的iOS生態系統(ecosystem)以增加產品差異化,進而提升用戶黏性。以2021年第二季度為例,蘋果以區區13%的手機付運量,賺取了整體市場75%的利潤。

至於不遑多讓的三星,則依靠規模優勢和雄厚資本,持續投入品牌營銷,提升用戶的認知品質(perceived quality)。單單2016年,三星的市場營銷投入就超過100億美元,反而HTC自2011年以後的營銷投入卻逐年下滑,2013年更跌破10億美元之數,不及對手的十分之一。三星近年研發的摺疊手機,儘管有華為、小米和維沃移動(vivo)緊緊追趕,卻依然能夠處變不驚,堅持高定價策略;背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三星有一群忠實用戶,願意支付較高的品牌溢價。

剛柔並濟 致勝關鍵

HTC的興衰為投資者和經營者提供了一個經典案例,管理層執着於公司的核心能力,卻被企業的競爭優勢蒙蔽,漠視市場環境的演變。在成立初期,HTC對於硬實力的專注正好迎合消費者的偏好,業務發展邁向巔峰。隨着外部關鍵成功要素變得與內部核心能力不一致,死守硬實力的策略卻終使HTC從高峰滑落。相較之下,透過打造軟實力的蘋果和三星,在產業變革之際得以立於不敗。

其實行業演變並非手機市場獨有,HTC的盛衰也絕非偶然。今時今日的電動車行業,從特斯拉到「蔚小理」(蔚來、小鵬和理想),無不充滿了投資者對未來的憧憬。然而一間公司即使享有行業龍頭地位,只要稍有差池,就可能重蹈HTC的覆轍。決策者必須持續觀察業內趨勢,因應市場環境變化,不斷調整公司資源的分配。只有在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企業屹立不倒。

《道德經》有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無論是投資者或是經營者,若想為企業建成「經濟護城河」,不妨參考歷久彌新的老子智慧。

 

嚴崢博士
港大經管學院管理及商業策略高級研究助理

李晉教授
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管理及商業策略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零工經濟:一人多職新常態16 Nov 2022
加快搶攻 新興金融30 Nov 2022
Trending
開拓香港專屬自保公司的策略佈局與契機
開拓香港專屬自保公司的策略佈局與契機
Prof. Hong ZOU
上周在本欄分析自保公司在風險管理、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優勢,但並非所有企業都適合設立自保公司。究竟須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實現預期的風險分散目標,而避免對企業構成新風險源?
12 Nov 2025
教學人員
專屬自保公司能自保嗎?
專屬自保公司能自保嗎?
Prof. Hong ZOU
Facing complex risks and high premiums, many firms now favour 'captive insurance'—their own insurance subsidiaries. This strategy retains cash, lowers costs by reflecting true risk, and allows firms to cover 'blank risks' while accessing reinsurance markets directly.
5 Nov 2025
教學人員
Prof_Li_Jin_2019
About Author
Prof. Jin LI

Area Head of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