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犀牛出沒注意

犀牛出沒注意

4 Nov 2020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犀牛出沒注意

2007年,正當美國發生的金融海嘯急速演變之際,時任衍生工具交易員兼作家塔利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著作《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面世。「黑天鵝」一詞,是指一些出現概率非常低,事前無從估計,但影響極為巨大的事件。作者認為影響世界的許多大事,其實都是黑天鵝事件,並批評學術界和風險管理的專家,往往忽略概率分布中極端可能性的重要性。當時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正是一次黑天鵝事件,該書出版合時,自然洛陽紙貴。

灰犀牛的威力

2016年美國女作家渥克(Michele Wucker)出版的《灰犀牛》(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則指出許多我們認為是黑天鵝的事件,事出之前其實有跡可尋,亦每每有人提出及時的警告。這些問題極可能發生,且其重大威脅又備受忽略,作者稱之為「灰犀牛」,因為它體型龐大,平時動作緩慢,離遠亦能清楚看見,應有足夠時間迴避。

根據渥克所言,倘若我們不幸被灰犀牛襲擊,那一定是自身有些事情做得不好,初時視而不見,沒有戒心,即使後來有人提出警告,我們也予以否定。然而,對於灰犀牛問題我們有能力解決,這與塔利伯所強調的黑天鵝性質截然不同。

渥克這部著作在中國內地一紙風行,根據亞馬遜網站介紹,它被稱為是對內地政策領域影響最深的一本書,在百度搜尋該書,也會找到無數的帖文,其熱門程度可見一斑。

作者財經記者出身,交遊廣闊,因此書中有許多故事以及自身經歷,由報道阿根廷債務危機到參與北極圈研究會議,以至出席多哈世界經濟論壇等等,作者都以第一身娓娓道來,讀來一點也不沉悶。作者認為我們受到灰犀牛來襲,不幸受重創的原因,大概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人類不善於對未來作出預估(但又沒有自知之明!),以及人類行為的一些盲點,包括肯定偏見(affirmative bias)、近況偏見(availability bias)和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等等。第二類原因,則關乎制度,譬如決策者與持份者利益不一致。

對於上述分類,筆者大致上同意,並在這裏提出一些相關要點,供《灰犀牛》一書讀者參考。

瑜中有瑕

第一,渥克選取了大量不同的案例和材料,優點是豐富,缺點是零碎。筆者認為,作者如果能夠通過幾個案例,做出較為深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核心的地方,會更容易閱讀,也更有說服力。因此,書中歸納出來的重點是否都適用於所有案例,作者並沒有說明清楚。例子太多,就難以逐一深入討論,我也很懷疑有誰會對這麼多種類的事情一一深入了解,這無疑削弱了書中論點的說服力。

舉個例子,作者說到人類在面對灰犀牛時,可能會對正確的警惕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她引述公元前五世紀波斯皇帝薛西斯拒絕顧問的勸告,毅然出兵攻打希臘大敗的故事。然而,沒有哪個顧問是永遠正確的,大家想想今天的許多學術權威,即使對同一件事也往往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就知道了。薛西斯錯,我們認為他的顧問對,這只是事後的判斷而已。對於一個謹慎的讀者,是很難要求他輕易同意作者對這段歷史的詮釋。

第二,有些灰犀牛事件在萌芽之時就被成功解決了,因此也就不會加以記載。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只着眼於灰犀牛造成的破壞,分析有欠全面,好比我們看到一個人晚上在家玩電玩,就指摘他不去上班,而沒有注意到他白天上班的可能性一樣。此外,當我們對A問題處理得不好的時候,也許是因為把力量放在處理更嚴重、影響更深遠的B問題上,只知責備我們處理A問題不夠妥善,就是偏頗,有欠公允。作者提到許多人類的盲點,如過分樂觀等;反過來說,也許正因為這些偏見,才令許多灰犀牛消失於萌芽狀態之中。

第三,金融海嘯被視為黑天鵝,筆者要為此說一句公道話。雖然渥克指出,美國的金融海嘯甚至都不能稱為黑天鵝,又列舉出之前幾年已有專家提出了警告,但筆者認為這並不足以否定金融海嘯是黑天鵝的判斷,原因有三。第一,這些專家一般都不會只講一面的,一定是「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如何如何」;即使有人提出過警告,也不等於此人就認定風險極大。第二,任何時候都可能會有人杞人憂天,儘管有人事先提出過警告,並不能否定後來的發展就不是黑天鵝。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們說金融海嘯是黑天鵝,應該是就它的巨大規模而言,筆者並沒有注意到有任何具份量的人,曾事先預估到金融海嘯即將來臨。

犀牛早現蹤跡

《灰犀牛》作者在書中回憶到她念大學時,讀過法國劇作家尤涅斯科(Eugene Ionesco)的超現實主義話劇《犀牛》。故事是這樣的:在法國的一個小鎮,某天發生了奇怪的事情,有些人變成了犀牛,看到的人都視而不見,慢慢地他們也變成了犀牛,擴展到其他地方。有人提出警告,甚至奔走呼號,其他人卻無動於衷,覺得與己無關,非常迅速地他們也都變成了犀牛,最後只剩下3人,他們都是一直以來最努力不懈,奔走呼號的人。其中一個說:「我不能失去我的朋友和工作!」他也變成了犀牛!剩下一男一女,男的跟女的說:「我們離開這裏吧!」女的想了良久道:「不用了,我都變成犀牛好了!」人類就這樣滅絕了!劇作家所謂的犀牛其實就是法西斯主義。人們予以姑息,造成歷史的大錯。渥克以此警告我們,對於已經出現的灰犀牛視而不見的嚴重後果。

《灰犀牛》這本書,或有不足的地方,不過哪怕只是書名得以家喻戶曉,使得我們有所警惕,這本身就已是一項重大的貢獻。

在我們的世界,灰犀牛其實俯拾即是。舉例說,美國的極度貧富懸殊和兩黨之間意識形態的分歧,使得社會極度撕裂,而長期超低利率又使得在面對新困難時愈來愈沒有迴轉的空間。歐洲則有移民問題,成員國之間對財政紀律亦有分歧。國際上有中美的「新冷戰」,冷戰甚至可能演變成熱戰。全球則面對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還有就是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工作、自主性以至存在意義帶來的威脅。這僅僅是部分能夠清楚看見的灰犀牛,它們更有可能變成意想不到的黑天鵝呢!

趙耀華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四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港深合璧的協同效應28 Oct 2020
算法定價對競爭的潛在負面影響12 Nov 2020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_Stepten_Chiu_web
About Author
Dr. Stephen Y CHIU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關鍵字
管理及商業策略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