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Beacons to pierce the info fog

Beacons to pierce the info fog

8 Jul 2020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資訊迷霧中的指路明燈 

上月報載,WhatsApp群組瘋傳聖安娜餅屋快將結業,呼籲持有餅卡的顧客趕緊換領產品。聖安娜母企利亞零售隨即澄清集團財政穩健,聖安娜不會結業,網上流傳的消息純屬虛假。

製造虛假資訊,既可能在於欺騙大眾,以達損人利己的目的,亦可能是無心之失。蓄意造謠,將假消息廣泛傳播,往往涉及巨大的經濟代價。

作假造市的網站

2018年1月,全球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價值,在短短一個月內突然崩潰,下跌超過六成。由於普羅大眾對這種貨幣缺乏認知,引來多方猜測,陰謀論四起。有關虛擬貨幣的網上資訊泛濫,加密貨幣又缺乏監管,欺詐者藉此利用社交媒體、虛假新聞網站和私人聊天應用程式如Slack等,炒作假消息托市。

正如《紅樓夢》書中名句,「假作真時真亦假」;例如「大泵信號」(Big Pump Signal)聊天室,就以「抽高急放」(pump and dump)的價格操縱手段,以假消息把資產價格抬高,然後抽身離場,從中圖利。手法是在聊天室通過名為John McAfee的假賬戶發出推文,聲稱GVT為「是日首選硬幣」,慫恿會員轉發推文和在指定時間買賣,結果其價值在短短4分鐘內暴漲15美元,交易量翻了一番,19分鐘後卻打回原形,以致不少投資者蒙受損失。

此外,金融市場還出現冒充主流媒體的網站,製造及宣傳虛假資訊。2017年9月比特幣大升浪期間,就有一個假冒CNN的網站,報道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和馬斯克(Elon Musk)投資了1700萬美元於比特幣技術相關的初創公司,令市場憧憬比特幣升勢持續;該網站3個月內的瀏覽次數超過425000之數。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將結構性數據轉化成人類語言的技術更大有進境,易於以機器產生虛假訊息和語言,增加大眾媒體及訊息消費者經濟或政治損失的風險。

搞小圈子的媒體

近年來,各大科技、社交媒體公司為傳統行業(尤其是媒體、廣告和零售等行業)帶來新穎營運模式之餘,也衍生了虛假資訊大行其道的空間。

社交媒體平台愈來愈多,更使資訊的傳播和消費出現扭曲,廣傳訊息可以完全繞過傳統媒體所講求的嚴謹查證和編輯步驟,而直接傳遍世界,削弱企業和政治領導的權威,亦有助於別有用心者製造輿論、滲透甚至分裂社會。

社交媒體和新聞平台能快速散布虛假資訊,並隨時監察目標受眾反應,再把虛假內容改良,提高點擊次數而增加收入。聳人聽聞的假資訊從來易於嘩眾取寵,其中包括暗藏偏見的議論、似是而非的訊息、如幻似真的陰謀論,以至徹頭徹尾的謊言,用以操縱民意、蒙騙大眾或影響公共政策。

通過大規模的協調行動,增加網站點擊率和瀏覽次數,足以建立虛假資訊的認受性,而進一步深化滲透率。同時,偽造的文件、虛構或冒充人物,亦有利於推廣訊息,再加上遊戲推薦等手法製造活動頻仍的假象,就更事半功倍。

有別於錯誤資訊,虛假資訊指為特定目的而傳播的資訊,旨在誤導或造成傷害。虛假資訊並不一定全部捏造,可經剪裁和拼湊而成。

至於造謠,則包括故意在虛假環境中,使用真實材料以進行虛假連接,例如將假標題配真實圖片,利用冒充知名網站的方式發放誤導性資訊,通過圖像和影像包裝,激起公眾的憤怒或仇恨。

透視幻象背後

大多數人都渴求社會歸屬感和認受性,藉此融入社區、建立身份。關乎歸屬感及社會身份的網傳資訊,自然易於產生共鳴。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固然有其正面價值,讓使用者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社群,建立歸屬感,而且有益社會福祉。

但這跟散播虛假訊息和謠言又有何關係?由於大眾往往下意識去追求社交歸屬感,也就傾向接受認同自己身份的資訊,並對這些資訊來源的媒體深感興趣,而樂於分享及廣傳其中訊息,同時視所屬社交網絡為值得信賴的新聞及消息來源。一個社交群組內若充斥着未經核實或劣質資訊時,其成員自然易受影響。

據相關統計,推特每秒鐘發送6000推文,臉書網站每天託管3億張新照片。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會即時刪除他們認為不相關、不重要、不喜歡的資訊。資訊量龐大,加上大眾的注意力及分析力有限,難以分辨資訊品質高下,亦無從判別其可信性,虛假資訊於是有機可乘,廣為傳播。

自我高估,認為自己理性、分析力強可說是人之常情,但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人腦在涉及資訊分析和接收方面,尤其當處於焦慮和面對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難免有其局限,以致大多數人對模棱兩可或較為複雜的資訊產生抗拒,而傾向尋求和接受易於消化或明確的答案,對有關論據和事實則置諸不理。

「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會導致個人尋求符合其當前信念的訊息,而所謂的理性邏輯分析,只會淪為對不符自己意見的論據加以過分嚴格的審查,甚至進一步尋求社會認同和對所屬群組的歸屬感。

在社會心理學上,素樸實在論(naive realism)自以為客觀地觀察周圍的世界,以一己看法為依歸,有別於我見者必屬無知、非理性或帶有偏見;這好比視與己不同的宗教信仰為迷信或異端邪說。

素樸實在論加深固執和偏見,令人產生確認偏見,傾向過度強調主觀現實,偏離常態或一般理性準則。確認偏見每多導致知覺扭曲,判斷失誤,而對事物作出不合邏輯的解釋(或泛稱為非理性)。這亦足以解釋為何不同社交群體對己方所接收的訊息如此執着,非要強加於他人不可,在政治上這更足以造成社會分化。

撥亂反正措施

2019年,推特終止了1000個賬號,臉書移除了7個專頁、3個群組和5個賬號。這些賬號同樣被指涉及散播虛假資訊,其中有專頁有近15000名粉絲,有群組則有2200名成員。推特表示,另外有多達20萬個賬號被用來誇大虛假消息,已採取預防性終止措施,以免這些賬號變成活躍賬戶。

放眼未來,虛假資訊顯然會繼續泛濫,在政治和社會上不斷造成分裂,在經濟上構成打擊和損失。利用人工智能科技和數據系統來製造虛假資訊,設計精準的龐氏騙局,令更多人墮入圈套,尤其是如上述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一群。更甚者,虛假的政治資訊容易誤導及煽動不懂分析的普羅大眾,釀成集體暴動或騷動,影響社會安寧甚至全國穩定,一言以蔽之,通過可靠的正規或官方渠道接收資訊方為上策。

 

謝國生博士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零年七月八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HK dollar1 Jul 2020
The pandemic's impact on education quality and equality15 Jul 2020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Maurice-Tse_2019
About Author
Dr. Maurice K.S. TSE

Principal Lecture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