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Anti-extradition Bill – The Way Forward and Long Term Strategy

27 Jun 2019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反修例進退之道與長久之計

政府早前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聲稱目的在於把香港陳姓殺人疑犯移交台灣,說法未免可疑。顯而易見,安排一次性移交疑犯,遠比修改法例容易,政府卻選擇了一個捨近圖遠、事倍功半的處理手法。打個比方,有人患了重病必須醫治,卻不去求醫,反而去重考香港中學文憑(HKDSE),希望進入醫學院,畢業後才把所學醫術為自己治病。如此行為是否難以理解?

反對修例的癥結

香港人反對修訂有關條例,關鍵原因是國內的法治薄弱,中國政府就有不少前科,透過法律手段打擊異見者。這不是信心的問題,而是客觀的事實。政府認為今次市民反對那麼強烈,無非是宣傳和諮詢不足。筆者不以為然,因為即使有更多宣傳和諮詢,只會加深市民對中國法制黑暗面的認識;政府可能早就察覺這點,希望快刀斬亂麻。

基本法委員會成員陳弘毅教授建議「港人港審」,這個方案能大大減少香港人的顧慮;可惜未獲有關方面接受,而陳教授亦沒有堅持下去。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世界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歡迎各國的公司和投資者來做生意,自然也視他們為本地持份者。然而,要是《逃犯條例》一經修訂,外國人基於也有可能被遣返內地,產生憂慮實屬合理。今年年初,中國政府因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拘捕,以牙還牙,隨即拘捕兩名加拿大國民,這就足以說明外國人的憂慮是有充分根據的。

筆者擔心,若修訂《逃犯條例》強行通過的話,恐怕香港作為具備獨立司法制度的自由經濟體所享的國際地位,就難以取得西方社會持續承認。這對香港固然是個毀滅性的災難,對中國內地也一點好處都沒有。

以上分析點出筆者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原因。

見好就收的智慧

6月9日,民陣發起反修例遊行,稱有100萬人參加;6月12日,金鐘立法會大樓外警民衝突過後,政府隨即在6月15日宣布暫緩修例。6月16日的遊行,民陣稱參加者多達200萬,進一步震驚全世界;特區政府官員和特首林鄭月娥先後作出道歉。

到目前為止,反對運動有以下三方面的成果:第一,暫緩修例;第二,特首和政府官員先後為修例工作做得不好而致歉;第三,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已作澄清,6月12日的示威行動不是一場暴動。

雖然暫緩修例不完全等於撤回草案,但事實上分別已經不大,至少看來不像是政府緩兵之計。至於要求林鄭下台一事,筆者覺得換人只是早晚的事,而林鄭已受重創,留任亦不會有什麼殺傷力。盧偉聰的澄清,亦讓6月12日示威者不會因為參與行動而入罪,應可釋然。對於上述3項成果,筆者覺得滿意、可以接受,示威者並無必要採取破壞社會秩序的手段窮追猛打,要求林鄭下台和收回條例修訂。

至於另外兩個要求,一是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6月12日示威所引起的衝突;二是釋放當日被捕的示威者。對於前者,筆者相信有助於平息民怨,亦可消除對警察不合理的指摘,是個合理的主張。對於後者,筆者卻有不同看法;與其提出無條件釋放被捕者,倒不如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並要求有關當局保證他們應有的權利。

理性行事的責任

個別參與示威者襲擊警察或者使用暴力,因而受到調查、被捕以至遭檢控,筆者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不管出發點如何崇高,個人必須為自身行為承擔責任。

筆者憶及前任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Peter Mathieson)教授的一段話。2014年他剛上任,與我們學院的一眾同事見面,筆者問他如何看待即將出現的佔中事件,校內師生若參與其中而被捕,應該如何應對等等。馬教授以他在英國一所大學任教時一事回應:在一次抗議事件中,一個學生在盛怒之下,從二樓把滅火筒扔向地下的群眾,造成有人身受重傷,這個學生事後被判入獄。示威者不管出發點如何崇高,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可傷害他人,筆者對此十分同意。

要求與林鄭或盧偉聰對話,本屬無可厚非,卻也並非迫切(上文指出,筆者認為政府的連番回應已可接受),不應該為此而影響到市民大眾的生活。6月21日,把3000名警員圍困於警察總局15小時的行動,更是非常危險的挑釁行為。期間就有數十個999電話不能獲警方即時處理,其中有可能是涉及人命的,以別人的生命當做自己的談判籌碼,這是否合乎道德?筆者十分懷疑。

示威者再採取這些行動,難免變本加厲,最後甚至會斷送原先反修例運動所帶來的成果,就像止痛藥愈吃愈多,藥力失效,最後腎功能受到破壞一樣。

另一點筆者想提出的,就是我們是否對警察太嚴苛了。在6月12日示威衝突的影片中,我們固然看到警員有過分使用武力的情況,但也不要誇大問題的嚴重性。首先,不應以個別警員的行為當作為全體警員的行為,就好像有個別遊行參加者鹵莽違法,不應因此認為所有遊行人士都一樣。

一視同仁的胸襟

其次,當時前線警員只是執行上級命令,如果要追究責任的話,還是應該向指揮官追究,方為合理。對於其後發生的種種「惡行」(如在6月21日警察總局被圍當日,當局是否誇大需要救護車服務的人數,等等),也應如是觀之。

把警察叫作黑警是非常侮辱性的語言暴力。警員除了要處理遊行示威外,還有許多任務,例如防止毒品槍械流入本港;打擊黑社會活動,以免惡勢力影響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偵查商業罪案、尋找失蹤人口、處理交通糾紛等等。

基於不滿警察在某一方面的表現,就全盤否定警察的貢獻,實在沒有道理。即使在示威的問題上,他們只不過是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磨心,絕非敵人。我們是否只看見別人眼中有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特區政府因《逃犯條例》失誤,證明原本的管治模式已經徹底失敗,這為香港的民主化帶來莫大機遇;接着下來,就要看香港人能否好好把握這個機遇,而這需要的不是偏見與謾罵,而是如實地理解我們見到的一切。多些朋友,少些敵人,這是永遠不會錯的策略。

趙耀華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Immens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Sha Tau Kok Frontier Closed Area20 Jun 2019
The Rise of Populism3 Jul 2019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_Stepten_Chiu_web
About Author
Dr. Stephen Y CHIU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