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狗屁工作與華麗浪費

狗屁工作與華麗浪費

15 Jun 2022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開宗明義,這個俗得近乎粗鄙又雅得有點詩意的標題,不完全是筆者原創。《狗屁工作理論》(Bullshit Jobs: A Theory)是在2018年出版便迅速竄紅的社會科學書,內容痛斥當下歐美社會衍生出無數可有可無卻又報酬豐厚的狗屁工。作者是已故美國人類學者格雷伯(David Graeber),字裏行間怒氣沖天,不惜用上打手(goon)及幫閒(flunky)這些帶有羞辱性的詞彙。

至於華麗浪費(splendid waste)則出自亨利詹姆士手筆,這位名作家寫道:「人生在世……所作所為,無非華麗浪費」(life… is capable… of nothing but splendid waste);筆者以此借喻人才浪費現象,比如文學博士畢業生在快餐店當服務生,科研人員跑到物流公司當倉務員。一方面是狗屁工充斥職場,一方面則是大材小用,這雖談不上所謂的資本主義危機,卻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困窘之處,不僅歐美特有,也是中國經濟和香港社會面臨的現實問題。

反工作為何成潮流?

格雷伯這本暢銷書中,大的論調並無新意,沿用的還是新舊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強調資本和僱主對勞工的剝削以及人被工作所奴役造成的異化;但其引人注目之處,在於把炮火對準一個被罵為「沒有理想、不問價值、無助社會」卻又高薪優越的社會階層,認為這些人不僅是辛勤工作的普羅大眾的敵人,亦是經濟效率低下的罪魁禍首。按照作者的定義,企業高管、金融精英、政府官員,甚至大學教授等,大都得打進「狗屁工」的行列。這就難免引起爭論,反擊格雷伯者毫不客氣,認為「狗屁工作」的論調無非是誇大其詞的叫囂。

《狗屁工作理論》的批判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背後有着深層原因,最直接的就是財富分配不均日益加劇,特別是工薪階層的相對貧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迎來黃金30年的經濟增長,勞工生產力與薪酬的增長大致上吻合。但自1980年開始,勞工薪酬逐漸落後於生產力的增長,彼此差距愈來愈大;到2000年以後,儘管生產力持續增長,勞工薪酬反而完全停滯不前,整體工資總額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愈來愈低。與此同時,資本家、企業高管、金融法律等專業精英的收入卻連番上漲。在這個背景下,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社會運動,歐洲各國也湧現種種要求「均貧富」的聲音;中國的民眾相對溫和,但也不時鬧出大廠員工抵制「996」工作制、平凡人家選擇「躺平」的風潮。

結構失調導致人才泡沫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期間,美國政府採用大水漫灌的財政政策來解決需求危機,企業則紛紛推行遠端工作模式,不料卻引發「反工作」(Antiwork)浪潮。究其原因,一是不用上班也有錢拿;二是疫情下的多艱人生令人反思工作的意義;三是遠端工作提供了上班模式的多樣性。自從疫災爆發,美國出現了「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以致企業人手招聘不足,經濟恢復乏力。直到去年下半年,這場公共衞生危機漸受管控,美國勞工荒才得以稍微緩和,但新的勞資關係卻又應運而生。最近,許多大公司的工人紛紛以反剝削的名義組織工會,向企業要求加薪和增添福利。這將對美國的就業和經濟前景產生深遠的影響。

儘管人工飛漲,美國企業在招聘人才方面還是困難,在中國則呈現相反現象:工人不斷降薪,還是難以找到工作。根據國家教育部2021年年底發布的資料,預計今年內地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歷史紀錄,高達1076萬。而繼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備受規範之後,整個互聯網行業也迎來寒冬,美團、小紅書、鬥魚、B站等知名網上大平台近期紛紛緊縮,動輒裁員兩三成,其他不少行業也凋敝不興。這樣的就業情況下,誰還有叫罵狗屁工作的底氣?怪不得出現高學歷人才屈尊低就的華麗浪費。去年,北大、清華博士畢業生爭搶中學教師職位的新聞,激發關於人才配置扭曲的熱烈討論;今年,內地頻頻出現名校博士碩士畢業生排隊應聘基層政府職位,高才低就已變成習以為常,不再是新聞了。

內地人才與職位匹配錯位,由諸多因素造成,其中最直接者無疑是綿綿不絕的疫情,加上政府嚴厲的管控措施,造成經濟緊縮,對人才需求劇降。隨着疫情減緩,近期各個地方政府的經濟優惠措施紛紛出台,相信可在短期內緩和矛盾,然而導致人才就業失調的長期因素不容忽視。從供給角度,內地的高等教育界規模龐大,最頂尖部分在過去20年突飛猛進,可惜不少地區性大學還是相當落後,培養出來的所謂高端人才難以從事高端工作,只能低配去爭搶普通的工作。從需求來看,疫情和地緣政治造成一些外國企業撤離中國,加上民營經濟受到一定擠壓,導致市場對人才多樣性的需求不足。

一個勞動力市場出現嚴重錯配,人才泡沫化,很大程度上反映社會創造財富的機會不均。在這個意義上,外國資本、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單純是生產效率的問題,而是為市民提供更多創業致富機遇的問題。在一個機會嚴重不均的社會,難免會造成在經濟好的時候,工作就成狗屁,經濟差之際,工作就成華麗浪費。

建設一座提供優質工作的城市

聚焦香港,薪酬優厚的職位集中在以金融業為主的高端服務業。在貧富懸殊變本加厲的困局下,這個行業免不了被詬病為對實體經濟有害無益的寄生蟲、滿口謊言的老千,甚至有從業者也自嘲在打狗屁工。只是疫情之下,面臨巨大的失業壓力,市民自然沒底氣痛罵狗屁工作。另一方面,香港人素來務實,人才流動性很強,勞動力市場自我調節大致得當,還不至於出現華麗浪費。

值得警惕的是,當前特區經濟面對兩大轉型,一是所謂「脫虛入實」,加大實體經濟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比重;二是融入大灣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直接面向內地市場。由於大轉型仍處於說得多、做得少的階段,所以普羅大眾並未覺得有什麼震盪,一旦轉型進入實質性階段,勞動力市場勢將大洗牌。本地現有人才結構不足以支撐嶄新的經濟結構,人才職位錯配在所難免,造成華麗浪費也就不足為奇。

依筆者管見,香港要在經濟結構的調整過程中減少陣痛,成功升級換代,應當立足於建設一座提供優差的城市。所謂優差,除了待遇可觀之外,還要讓人能夠安心相待,滿懷希望。只要能夠創造出一大批這樣的工作,目前不少經濟難題和社會困境自會迎刃而解。如何建設這樣的香港?這是筆者近期的一個研究課題,歡迎有興趣、有洞見的讀者加入共同討論。

 

吳延暉博士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管理及商業策略)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五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推動香港邁向國際化的新高度8 Jun 2022
椅子經濟學:內捲、躺平和機會管理22 Jun 2022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