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B. WONG
Prof. Michael B. WONG
經濟學
管理及商業策略
Assistant Professor

3910 3086

KK 921

Academic &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 PhD in Economics, MIT
  • A.B. in Physics, Harvard
Biography

Dr. Michael B. WONG grew up in Hong Kong and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22. He received a PhD in Economics from MIT and an A.B. in Physic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Michael’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labor, organizational, housing, and monetary economics. His current focus is on the economics of barter and digital money, the global rise of labor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the housing crisis in Hong Kong.

Teaching
  • Global Management in Economics Perspective
  •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Interest
  • Labor economics
  • Personnel economics
  •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 Monetary economics
  • Housing economics
Recent Publications
貴租不再?香港四大核心區吉舖湧現 空置率創四年半新高

新聞透視-貴租不再?( 繁/簡字幕 ) 今年第一季,本港四大核心購物區的街舖空置率升至百分之12.1,創近四年半新高。有地產業界指,面對高企空置率,不少業主開始願意減租,部分舖租下調三、四成,甚至七、八成都有,貴租時代是否已經過去?之前很多商戶因為租金高企而結業,隨著街舖租金下跌,商戶能否迎來轉機?外圍因素影響下,舖市出現結構性轉變,地產能否繼續支撐整體經濟呢?

過渡性房屋入住率參差!簡約公屋成申請者首選?

香港過渡性房屋入住率嚴重分化,部分偏遠項目高達九成滿,但新界多個屋邨卻低於六成。隨著數千新單位即將落成,如何避免資源浪費?本台實地考察高入住率的元朗同心村,分析其入住率高企主因,並探討未來政策調整方向。

公屋富戶嘆難置業:私樓買不起 抽一手居屋又難過中六合彩

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管理及商業策略助理教授王柏林教授最近接受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提升居屋建造質素可為公屋人士置業提供誘因。他認為,公屋與居屋質素趨同是政策設計的重大失誤,公屋旨在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基本居所,居屋整理質素理應優於公屋,才能吸引公屋戶向上流動。他建議,政府應該預留高質素、地點好的單位為居屋,並提升市場流通性,鼓勵「樓換樓」。

財赤之出路:賣公屋 救香港

近年香港政府財赤迅速惡化,過往佔財政重要部分的賣地收入斷崖式下跌。2012至2022的10年間,賣地收入平均佔政府總收入的14%,平均約779億元;但在2024/25年度,賣地收入暴跌至僅佔政府總收入1%,約66億元,只剩下約十分之一,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印花稅收入亦從過去10年平均佔政府收入13%,因政府「撤辣」而大幅下滑。這兩項是政府重中之重的收入來源,料短期內難以復蘇。

剖析香港住房危機:演變與對策

除了退休,香港市民另一個持續關注的問題是城市的住房負擔能力。自2010年以來,香港已連續14年被評為全球住房最難以負擔的市場。在第四章中,何漢樑先生、洪雨林先生和王柏林教授通過分解人口、價格和建築數據,來衡量香港住房負擔能力危機的分配效應。研究顯示,2006年至2016年間,大型公共房屋使大量本地家庭免遭私樓住房支出急升影響。然而,隨着私樓住房支出上升,公共房屋錯配問題頻生,私樓租戶的人口顯著增加。面積較小私樓單位的樓價和租金則不成比例地增加,造成這類單位價格飆升,年輕租戶承擔了不成比例的重擔,逐漸缺乏在香港住房階梯向上流動的能力。持續缺乏可負擔住房正阻礙香港吸引境外人才和投資,對本港經濟極為不利。

住房短缺礙引才 政府應續增建屋

為促進香港經濟增長,政府實行了大規模的研發補貼,旨在創造新產業和刺激新的經濟增長。政府還積極放寬移民限制,希望吸引年輕人才。 可惜,這些政策的作用很有限。過去10年,儘管特區政府在創新補貼上花費了巨額資金,但本港的機械、設備和知識產權實際投資,從2012年的2780億元(佔GDP的13.7%),下降到2023年的1730億元(佔GDP的5.8%)。儘管移民限制得到放寬,本港勞動人口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間,僅增長了0.4%。

王柏林、何漢樑:加強富戶審查 劏房戶免受苦?

香港地狹人稠,公共房屋資源緊絀。不少基層人士因未能輪候到公屋,而被迫選擇住於狹小且生活環境惡劣的劏房。可諷的是現時居住公屋的住戶中,有為數不少擁有名車甚或在外地有物業,過着不俗的物質生活。他們被統稱為「富戶」。

人才得失與香港前景:領英社交資料佐證

基於種種社會經濟問題,香港有數十萬勞動人口及其家庭已經移居海外。與此同時,受香港政府積極進取的人才計劃所吸引,過去一年也有數十萬人從外地來港。人口流動對香港的勞動力和人才庫有何影響?關穎倫博士、鄧希煒教授和王柏林博士通過分析領英(LinkedIn)社交資料和政府統計數據評估香港的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前景。

香港劏房問題之出路

近10年來,香港一直面對分間樓宇單位(俗稱「劏房」)激增的困局。窮等人家蝸居在擁擠不堪的非人居住環境,此等影像令人心痛,亦有損香港聲譽。

香港劏房問題之出路

近10年來,香港一直面對分間樓宇單位(俗稱「劏房」)激增的困局。窮等人家蝸居在擁擠不堪的非人居住環境,此等影像令人心痛,亦有損香港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