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接受CNA訪問時,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 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表示,他對特朗普將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並不感到驚訝。特朗普會逐步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以增強美國的談判權力。 提高關稅是一種低效的措施,因為這將增加美國的生產成本和商品價格。他認為,美國對墨西哥的關稅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兩國政府可能很快就會達成協議,考慮到墨西哥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但對美國的出口依賴程度更高。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隨着特朗普確定重返白宮,中美關係將進一步緊張。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在接受《信報財經》訪問時指出,特朗普新內閣的鷹派基調可能加強對中國在貿易、科技及地緣政治方面的打壓。在全球博弈中,中國需拉攏盟友與深化內需,而香港需穩固其「中西橋樑」的角色。 全球正式進入「一球兩制」時代 鄧教授指出,全球科技格局已進入「一球兩制」時代,即美國主導的技術生態與中國的獨立體系分庭抗禮。特朗普的政策或加速科技脫鉤,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與半導體領域。中國需加強科技自立、重構產業鏈,深化與歐洲及東盟的合作,同時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或削弱美國盟友的團結,為中國提供合作契機。
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早前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深入分析特朗普再次當選的潛在影響。他指出,特朗普主張「美國優先」,雖然若實施高關稅和貿易戰,將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衝擊,但是對金融市場可能帶來利好消息,因為特朗普傾向通過減息,利用貨幣政策推動經濟發展。 鄧教授強調,加徵關稅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無疑存在,但影響不會過於重大。他指出,特朗普面臨的矛盾在於通脹壓力與減息之間的掙扎。他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加關稅將確定會實施,但未必如他所言加至60%。他也提到對盟友的10%關稅,短期內特朗普不會輕易推行。
目前,香港的電子商務銷售僅佔全港零售額的8%,遠低於其他電商發達市場如內地、英國和韓國,可見香港在電子商務以至數字貿易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香港應把握未來貿易新趨勢,重點發展貿易數字化, 以實踐貿易無紙化、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數字服務貿易為三大KPI。
目前,香港的電子商務銷售僅佔全港零售額的8%,遠低於其他電商發達市場如內地、英國和韓國,可見香港在電子商務以至數字貿易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香港應把握未來貿易新趨勢,重點發展貿易數字化, 以實踐貿易無紙化、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數字服務貿易為三大KPI。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認為,香港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少屬於過往多年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大財團壟斷及產業單一化,經濟上過於依賴金融業,中央政府已提出香港要發展多元產業,包括推動高新科技的發展,並提升與大灣區合作,但這些改革目標相信受限於移民潮等因素導致的人才流失,以及公務員因循守舊文化,而未能有所突破。 他建議,本港要推動多元化產業,首先需要吸引相關龍頭企業來港,這些企業自然能夠帶動相關人才來港,而港府已有吸引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等,也可以進行優化,以產業轉型需求為主導,吸引相關專才,包括國際人才,目前這些人才政策吸引的大部分為內地人。同時,本港大學本身在高新科技等方面擁有頂尖的學者,可以透過提升產業互動,令其能夠更容易接觸到如天使基金等投資者,並便利其創業。
在經濟吹淡風時,勞動人口大减,亦可能爲失業率「减壓」。事關,經濟疲弱時,對崗位的需求减少,但剛好勞動市場「少」了近20萬的勞動人口,變相幫助「消化」了失業潮。例如企業本應裁員,但有員工移民,變相分子﹙失業人口﹚及分母﹙勞動人口﹚皆减少;又例如,少了的勞動人口,如果他們都是就業人口,意味市場上多了職位空缺,可讓原本失業的人填補,令失業率能够保持「穩定」。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教授則表示,本港失業率仍維持偏低水平,相信主要由于近年移民潮等因素,令本身勞動人口(分母)及失業人口(分子)均减少所影響,導致市民觀感與政府數據出現落差。 但他續稱,目前本港企業倒閉情况持續,預計失業率會有上升壓力。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移民潮流失的不少是出于事業黃金期的壯年人才,而港府近年透過人才計劃吸引的多爲內地人才,但很多人才都是傾向于先安頓子女在港教育,然後才找工作,不少可能先行從事保險業,出現職業錯配情况。
中國在2017年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將大灣區打造成高科技強國,目標是與矽谷和東京灣相抗衡。以2035年為目標,這個地區是否正朝著這些目標邁進,還是面臨著減緩進展的障礙?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討論了在地區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大灣區的前景和挑戰。
零工經濟勢不可擋,如何平衡勞工權益、商業利益和科技發展,成為全球各地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課題。根據數據顯示,到2027年美國零工工作者將佔勞動人口的51%。香港亦面臨同樣的挑戰,傳統的勞工保障制度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