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ESG是昙花一现抑或长久趋势?

ESG是昙花一现抑或长久趋势?

24 Jan 2024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环境、社会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近年好似雨后春笋般,已经无处不在。当众人还分不清这3个字母顺序的时候,ESG早已牵动无数跨国公司的重大决策,也深刻影响各国政府的监管决定。一方面,ESG打造了一个美好愿景,让资本向善,促进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ESG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反对力量群起攻之,纷纷质疑ESG口惠而实不至。

ESG究竟是稍纵即逝还是会持续不断?笔者认为,其产生基于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并非偶然。只要ESG所针对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ESG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前世今生

ESG的前身可说是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SRI),为它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基础。笔者发表在《行政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的研究发现【注】,SRI在西方的起源与宗教、工会和政府密不可分,并且早在上个世纪就考量了环境、社会和公司管治的影响。然而作为一种独特的投资理念,SRI一直处于非主流位置,直到ESG出现。

联合国为ESG的兴起提供了概念的依托。 2004年,联合国在其《在乎者赢》(Who Cares Wins)报告中正式提出ESG概念,并与全球多家金融机构携手,提倡将ESG等因素用于投资考量,坚信「得ESG者得市场」 。该报告问世后,曾经有好些年都风平浪静,但约在2015年,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ESG得以迅速发展,以下几个造王者实在功不可没。麦肯锡(McKinsey)作为全球一大管理顾问公司,一直是商业热词的缔造者,开始不断推广类似ESG的概念。世界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也是ESG的关键拥趸,行政总裁芬克(Larry Fink)在公开信中频频提及并推广ESG。各地政府也落力为ESG助阵,挪威国家主权基金和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分别在2004年和2018年身先士卒,用千万亿美元重资践行ESG。一时间,ESG风行一时。投资机构趋之若鹜,广纳相关人才,香港特区政府亦不例外,专设ESG类别以招揽人才。

两面受敌

热潮之下却存在暗涌。反ESG之声四起,批评者分成左右两大板块。右派认为ESG的理念根本错误。美国不少共和党人视ESG为毫无意义的「政治正确」;田纳西州在2023年指控贝莱德的投资滥用ESG因素,违反了《消费者保护法》,其他共和党州份的官员也将该公司列为撤资目标。诺贝尔奖得主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在半个世纪前就已发文,咬定公司的唯一使命是盈利,而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应该「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达莫达兰(Aswath Damodaran)也认为ESG是「无可救药」,并且希望ESG能够「安息」。

左派同样不乏批评者。贝莱德前ESG投资专家Tariq Fancy揭老东家之短,痛斥ESG虚有其表,令传媒哗然。各国的监管者也纷纷调查「漂绿」行为。许多所谓绿色基金,例如最近被罚的德国资产管理公司DWS,其实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左派批评者支持ESG的愿景,但诟病ESG的现行体系,认为ESG让伪君子大行其道。 ESG标准混乱、评分矛盾,使企业和投资者无所适从。为此,伦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Alex Edmans就认为,投资应该关注企业如何创造长期价值,而不仅局限于所谓的ESG。

其来有自

多方夹击之下,ESG是否会销声匿迹?笔者相信,纵使ESG有千百个问题,其根源深植于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宏观背景,并不随着批评者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ESG是人类试图修补资本主义危机的重要尝试,只要资本主义本身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尚未解决,ESG就会东山再起。 MSCI行政总裁费尔南德斯(Henry Fernandez)直言不讳,ESG是为了拯救资本主义,不然美国就会沦落到政府强制监管的社会主义境地。

首先,政府力有不逮,需要企业的协助。人类面对气候变化这样的重大挑战,在佛利民的理想模型里,企业不该加以插手,必须由政府负责。现实是,大部分政府对此束手无策,遑论解决其他跨国难题,例如空气污染、跨国毒品贸易和电讯诈骗等。权力没有真空,只要需求存在,新力量的介入势不可挡。

其次,企业对于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具备比较优势。企业虽然逐利,但通过ESG也可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难题,并从中获利。无论是出于慈善的商誉,还是源于监管的压力,耐克(Nike)和多个运动品牌都致力于解决跨国供应链中的童工及其他非法劳工问题,完成了诸多第三世界国家政府有心无力的未竟之功。随着企业声誉的提高,货品销量和公司盈利亦会相应增加。

最后,资本市场可受惠于长期主义,共生共赢的ESG理念。有别于过去的环保理念,ESG有一个扎根于资本市场的崭新价值主张:普遍所有权(universal ownership)。许多养老投资基金和国家主权基金之所以青睐ESG,是因为持有整个股市之余,亦看长期发展。这种普遍所有权,等同于佛利民心目中的政府,所以自然关心整体社会,鼓励互惠互利。

远离ESG,损人利己,固然可以赢得一时一地之利,但会制造污染等负面界外效应(negative externality)。污染固然帮排污企业节省排污费,却削弱自然环境的价值,不利于劳工的生产力,导致其他公司以至未来的企业无资源可用。算完总账,最终损害到普遍所有权持有人的资本利益。

何去何从

正如伦敦商学院的副教授Ioannis Ioannou指出,ESG是当今世界问题的表象,就算没有ESG,也会存在内核相似的倡议。

面对ESG,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另起炉灶搞全新概念?还是改善ESG这个已有基础的共识,以免把「婴儿和脏的洗澡水一起倒掉」?前者看似简单,但也容易陷入失败的轮回;后者艰难,但更需要社会的共识和一批先行者的坚持。

 

【注】 Yan Shipeng, Ferraro Fabrizio, Almandoz Juan (John). 2019. “The rise of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funds: The paradoxical role of the financial logic”.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64(2): 466-501

 

 

颜示硼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管理及商业策略助理教授

敬兴懿先生
港大经管学院环球管理学硕士生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一月二十四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力保国际地位 拒成金融遗址17 Jan 2024
今天征费 何时减废1 Feb 2024
Trending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来,香港在四大支柱产业上表现卓越,包括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专业及工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根据香港政府的研究统计,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四个行业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和近一半的总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支柱产业各自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区域和全球竞争、新的价值链发展、先进科技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创新”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法,而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制定创新策略——而不是单单为了“创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减贫的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业的发展,来思考创新策略的制定方法——这两个话题的共通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于香港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
14 May 2025
教学人员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Yan Shipeng_1000x1000_2021
About Author
Prof. Shipeng YAN

Assistant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