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经济内循环 人才外循环

经济内循环 人才外循环

16 Jun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笔者三个月前在本栏撰文 【注1】,倡议「化西入中」的港式教育,吸引中国内地学生来港求学,从而促进香港和内地的人才流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业界一些朋友看了此文,颇感兴趣,致电商讨。一位朋友特别前来香港大学,跟笔者探讨教育和人才问题。寒暄几句后,他便单刀直入:「你提出的观点,无非是把香港当作内地人才加工的基地,然后走内销的道路。这对你们搞教育的当然是一盘好生意,但对香港又有什么『着数』呢?」此问乍听突兀,细想却值得思辨一番。

教育内销 人才输出

诚然,笔者前文不无把香港当作一个人才加工基地的意思。以前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广东的金银首饰店甚少手艺精湛的师傅,不得不把产品拿到香港加工。一经香港师傅之妙手,再拿回当地市场便可高价卖出。教育加工,说白了也大致如此。与金银首饰不同的是,教育加工的对象是人力资本,是来港求学生活的人。

不难想像,把香港打造成一个高层次的人才加工基地,直接的利益便是带动高等教育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笔者有时在港大经管学院数码港的教学楼执教,眼见来往其中的内地学子,数码港平添热闹之余,更颇有人才摇篮之势,不由心生喜悦。

教育加工带来的也许是蝇头小利,对香港整体经济的贡献微不足道。然而,当教育加工变成人才输出,意义显然大不一样。本地有名的珠宝品牌,譬如周大福、谢瑞麟,无论是中国内地的游客来港购买,还是把分店开到内地去,都是港产输出,港资赚钱。教育也是如此。一个香港人在本地的大学毕业后往内地就业,或者是一个内地人来港念书,再回内地就业,乃至内地人求学于香港大学、科技大学、中文大学设于内地的分校,对香港来说,都是教育的品牌和技术输出。本港的教育输出模式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一旦能全面配合市场需求,巩固优势,形成规模,便可给教育产业开辟巨大空间,成为特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南下北上 人才分流

教育输出的另一个好处是促进人才流动。港粤之间人才缺乏流动是大湾区经济融合的一大障碍。

一方面,在香港常有人说,年轻人不愿到内地工作;另一方面,在深圳、广州的说法则是,就算香港青年愿意前往内地工作,他们能否胜任也成疑问。撇开政治、社会、生活方式等因素,单从经济角度考虑,这种人才缺乏流动的尴尬状况,部分源自港产教育在内地城市缺乏网络效应。试想如果在深广两地工作的香港大学毕业生随处可见,校友网络广阔,学弟学妹到内地求职也就不愁门路。能否觅得理想职位,办事是否有人照应,容易结交新朋友与否,这些都是港人移居内地实际考虑的问题。港产教育的输出恰恰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应远胜金钱补贴和励志宣传。

窒碍香港与内地人才流动的社会因素的确不少,对研究社会流动的学者来说不足为奇。在成熟的社会生态中寻求大规模的人群流动,谈何容易!通过港式教育内销来刺激人才流动,算是笔者抛砖引玉的新思路建言,效果如何,有待日后小心求证。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大湾区人才流动加快,香港势将面临人才分流(talent sorting)的挑战。大体上说,有意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展的销售、专业人才或从事制造业者,会选择离港北上,而志在参与外循环及金融行业的内地人才,则会乐于来港打拚。这是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使然,不难预测。大有可能的结果就是,香港经济出现金融强化、商业淡化、制造业弱化、高科技分化。这样一来,整个大湾区的经济效率得以提升,香港却可能因此承受经济结构失调的风险,甚至国际竞争力备受削弱,长远而言并不可取。笔者以为,要避免这样的局面,人才战略至关重要。

在经济的常规运作中,大方向总是人随事走。毕竟大多数人求职,无非为了金钱回报。然而战略的要意旨在超越常规,既不能事事顺水推舟,有时更得逆水行舟。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香港仗赖内地的内循环而寻求经济发展,实乃大势所趋;在人才战略上,香港却须坚守走外循环之路,加强人才的国际接轨和全球融合。

招贤纳士 全球战略

经济内循环,人才外循环,看似互相矛盾,实是应有之义。中央政府近年大讲经济内循环,意在加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要淡化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部分政府智囊高参一再强调,中国经济要走的是「双循环」策略。笔者这几年与内地的企业家多有交流,不少人还是更愿意从事出口贸易,因为欧美商家订单规模大,产品标准明确,合同规范,交付准时,而一旦转战内销市场,状况便大不一样,企业往往为了打进一个小市场争得一地鸡毛。因此,香港熟悉国际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在参与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格局下,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香港融入大湾区,并不意味滚滚商机扑面而来。除了在金融业上香港确实有内地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其他行业,深圳、广州以至东莞、佛山都是香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香港不能在人才上胜出一筹,在金融业以外的行业恐怕要在竞争中弱化。与内地相比,香港的人才优势全在其国际性。此外,香港若要走高科技方向,自身的人才储备实在不敷应用,假使不能面向全球招贤纳士,也就只能在高科技的大金盘中分得小小的一杯羹。笔者认为,香港采取人才外循环的策略,不但应当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更应该是特区政府经济规划的重中之重。

当前外资在香港的进出,成了商界和政界的关注议题。上月香港美国商会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在325家受访成员机构中,42%考虑离开香港。上周的《华尔街日报》就报道有关外资在港的去留问题 【注2】,引述多名熟悉香港的国际商界人士,表示特区政府一直打出的「亚洲国际都会」品牌定位,现在面临新加坡和上海的极大挑战,形势不容乐观。文章特别提到,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一年间,在香港的美国公司有45家关闭总部或办事处;与此同时,来港开办地区总部或办事处的内地中资企业为数63家。此消彼长,中环区的高楼大厦还不至于人去楼空,但人才流动的格局已是悄然起了变化。这一点,特区政府不仅应关注事态发展,更须积极地去吸纳全球精英,并且借助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人才中心的地位。

 

【注1】:〈湾区争雄重育才 融汇中西港占优〉,吴延晖,《信报》,2021年3月10日

【注2】:Global Companies Eye Exits From Hong Kong, John Lyons and Frances Yo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7 June 2021

 

吴延晖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一年六月十六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为何现正是香港经济转型的良机?9 Jun 2021
教我如何相信他23 Jun 2021
Trending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来,香港在四大支柱产业上表现卓越,包括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专业及工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根据香港政府的研究统计,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四个行业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和近一半的总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支柱产业各自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区域和全球竞争、新的价值链发展、先进科技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创新”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法,而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制定创新策略——而不是单单为了“创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减贫的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业的发展,来思考创新策略的制定方法——这两个话题的共通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于香港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
14 May 2025
教学人员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