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是曾经供不应求的Labubu逐渐降温,那边厢是日系卡通新宠Chiikawa风头无两,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势头。追赶时尚的消费者好不容易买到了心心念的Labubu,却发现潮流的风向似乎转到了Chiikawa。上周末,日本境外的首家海外Chiikawa拉面店更落户香港,在旺角正式开业,未来几星期的预约早已额满,可见捧场者众。

香港旅游首季迎来开门红,内地五一黄金周也出现访港高峰。 然而旅游热潮并未带动消费,访港游客甚至“发明”了在速食店过夜的省钱攻略。 如何突破香港旅游旺丁不旺财的困境? 泡泡玛特一夜爆红,实现口碑与销量的双赢。 其成功经验能否为香港打造旅游IP(知识产权)提供借鉴?
香港的创意产业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香港过往以手办公仔、模型等知识产权产业闻名,孕育出不少优秀艺术家。例如,由内地公司泡泡玛特(Pop Mart)捧红的公仔Labubu,其创作者龙家昇正是香港人,展现了本地创意的实力。 港大经管学院市场学首席讲师范亭亭接受无线新闻访问时表示,泡泡玛特把线上线下的渠道完全打通,线下门店是用来吸引消费者,让他们了解公仔。她指出:“一旦线下的消费者成为线上的购买者,他们就会通过线上渠道去了解用户。我觉得香港现时需要一个成熟完整的商业运作模式。” 她建议政府提供平台,增加本地艺术家的曝光机会,推动香港创意产业更上一层楼。
提到现时最潮玩意,绝非Chanel或Taylor Swift,而是尖耳大眼、露九颗獠牙的Labubu! 港大经管学院市场学首席讲师范亭亭指出,泡泡玛特(Pop Mart)旗下Labubu迅速爆红,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独特的IP运营策略。品牌透过全球设计师合作,积极打造多元化角色,配合一条龙式的营运模式,从设计、生产至市场推广,全面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与喜好。 范亭亭认为:“泡泡玛特善于利用数据分析,深入了解18至29岁年轻族群的潮流趋势,并持续优化IP形象,增强消费者黏性。”Labubu的成功,并不仅依赖明星效应,而是在于品牌能够持续建立社群互动,巩固粉丝基础,并引领潮流文化。 未来泡泡玛特能否延续增长动力,关键在于其能否持续洞察市场变化,并深化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结。
从新冠肺炎疫情至今,香港电影院经历了一波关门大潮。截至2024年4月30日,累计16间戏院结业,其中包括UA连锁影院在2021年3月全线结业。这波关门大潮似乎还远未结束,上月12日MCL Cinema Plus+荷里活广场戏院宣布结业,而以播放小众电影知名的高先电影院,也传出将于租约期满后结束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