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Knowledge Exchan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4 Jul 2018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國際貿易中的知識交流

近日中美貿易戰雲密布,美國國會4月份的研究報告書就中美貿易問題作出一系列嚴重指控,其中知識產權方面,指美國知識產權被竊,強迫美國企業把生產技術轉移,以及2016年間假冒商品88%來自中國和香港,總值12億美元;美國隨即對中國禁運核心技術的電子產品,限制中國企業併購美國科技企業,對一些在國際市場運作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展開調查等,明顯衝着「中國製造2025」而來。

事實上,此項計劃不僅關乎生產高端科技產品和商品市場之爭,因為一件商品的價值,在實用性以外,更重要是其中包含的技術及知識。若「中國製造2025」成功,意味中國不但在生產技術和產品研發方面領先,即使在創新科技及知識生產等戰略領域,也日益拉近與美國的差距,足以與美國在科技知識層面一爭長短。

保護知識有利經濟增長

無論發達國或發展中國家,其長遠經濟增長及競爭力,有賴於她的科技創新及發展。發展中國家資源有限,須投放於生產力較高的行業,才能實現高經濟增長,而經濟收益能否持續,則取決於生產技術和知識的開發。

掌握科技發展及應用,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要發展為先進經濟體,關鍵在知識生產,而牽涉考慮因素有兩方面:一是創新思維及概念;二是如何把這些新概念及思維應用於經濟活動。

知識本質上有別於大多數商品。首先,知識講求基礎,有累積性。知識也屬非競爭性,亦即有人使用已誕生的知識,其他人毋須付出額外成本,也可使用同樣知識。就一般消費品而言,消費者必須先購買才可使用;非排他性商品則不受此限,知識即屬一例。在經濟學上,兼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一般稱為公共商品。

如果知識屬純公共商品,個人或企業便沒有動機或誘因開發新知識。故此新知識的產生須靠競爭性及排他性的保護,例如專利、版權、商標和商業秘密等法律。商標作用在防範模仿,以保障產品質量,令商標擁有者獲得更佳的經濟效益。版權用以保護各類創作,例如藝術作品、書籍、音樂或電影。專利權旨在鼓勵新產品和生產過程的發明,讓發明者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從中獨享權益。商業秘密則為求防止相關知識外洩,以避免技術被盜竊轉移。產品及生產知識的競爭性和排他性固然須加保護,但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條件下,專利、版權和商標的擁有者卻可出售或轉讓相關產品及生產知識。

即使受到知識產權保障,大多數知識的排他性也難免有漏洞,例如廉價偽冒品禁之不絕,書籍和音樂常被非法複製使用等。企業為求競爭,也往往不惜抄襲複製對手的新技術。

知識技術的來源去路

知識和技術可以通過不同的合法或非法渠道獲得,例如在市場上購買,在研發流程中產生,通過企業收購或併購,以至網路行動或非一般交易渠道;總之所費不菲。

知識生產既昂貴而風險又高,於是尋求開發高端複雜產品,而又欠缺相關技術知識的發展中經濟體,往往借助逆向工程。無力自行生產技術的新興經濟體,則在貿易中進口機械和工具,以直接用於商品的生產,或靠逆向工程過程拆解包含其中的新技術。眾所周知,七八十年代日本和南韓能在較短時間內執全球生產技術牛耳,也拜逆向工程所賜。如今既在技術知識的先進行列,兩國反而重視保護其生產知識及技術,以防範發展中經濟體盜用。

特定產品的生產技術可透過授權方式轉讓,例如製藥公司把某藥物配方轉售予生產仿製藥的藥廠。在生產鏈中通過市場交易也可轉讓包含受保護技術的製成品,以供製造最終產品,例如聯想生產的電腦中央處理器,就包含英特爾的技術和知識。

國際或企業界流動的勞動力也是技術知識轉移的重要媒介,熟練員工要是轉職,自會把從原來企業中所學到的技術知識、經驗帶給新僱主。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一大優勢在於通過高等教育,吸納各地優秀人才,為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作為國際勞動力及技術轉移的媒介,國際留學生學會高端技術及知識後的流向,往往成為國際間人才消長的關鍵。

發展中國家政府往往派學生去發達國家的大學留學,以獲取新技術及知識,學成後回國發展。畢業後留在當地企業發展者也不少,待其生產技術知識和技能更趨成熟,日後貢獻祖國,加速國家追上甚至超越最先進的技術水平。

國際貿易與科技流動

至於一國的科技發展有何作用,則可從兩個角度探討。首先,中間產品貿易有助獲得可供促進經濟增長的技術元素。Falvey等人(2002)就發現,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可促進技術及知識流動,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大有作用。而Coe和Helpman(2008)的研究則顯示,經合組織國家的生產率增長,取決於自身及其最緊密貿易夥伴所開發的知識。

一國在貿易中的比對優勢也會驅使她改變其生產的專業領域,把資源投放在較具優勢的產業。有關優勢實建基於該國原有的技術知識條件,而發展具優勢的行業同時有助促進相關生產技術發展,使該國在貿易中更趨成熟及領先。此觀點意味着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全賴一國通過貿易,不斷學習和不斷完善生產過程所致。Cohen和Leinthal(1990)則認為,一國能否善用外國技術,取決於她對新技術的吸收能力,以及對新技術及知識的識別力,從而化為己用,並改善生產效率。

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外溢

一國的技術知識吸收能力,自然以教育水平及生產者質素為先決條件。不同貿易產品各有不同水平的技術知識含量,Hildalgo等人(2007)就認為吸收能力還取決於不同類型商品中技術之間的距離。因此,一國基於本身的科技基礎建設,自會專注發展配合自身優勢的產品和行業,而相關開發潛力及生產技術能否加以升級或多樣化,則受不同產品的技術相關性所限。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4)探討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問題,發現跨國企業是國際技術轉讓的主要渠道,超過八成的專利技術轉讓都在其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進行。數據實證研究亦顯示技術外溢到東道國企業的證據不足,反而跨國子公司生產力比東道國同業公司為高。

生產率較高的跨國企業子公司跟東道國企業的競爭更會白熱化,導致該國企業倒閉,甚至衍生貿易壁壘,使東道國政府對跟國家安全相關的行業(如農業)尤表關注。亦有不少實證研究顯示,與其說國際貿易有助提升競爭力,不如說較具競爭實力的企業才會傾向發展外貿。
 

謝國生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八年七月四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 Morrison, W. M., “China-U.S. Trade Issue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pril 16, 2018 
2. Falvey R. et al “North-South Trade,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7(4) 2002
3. Coe, D.T., et all,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nd Institu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June 2008
4. Cohen and Leinthal,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March 1990,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128-152
5. Hildago et al, “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 August 2007, Science:482-7
Land for Development and Homes27 Jun 2018
年金說10 Jul 2018
Trending
訂立工業量度方法 監測產業發展動態
訂立工業量度方法 監測產業發展動態
Prof. Heiwai TANG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教授撰文指出,現時香港經濟結構單一,推動「新型工業」可促進多元化經濟發展。而為了監測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協助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和檢視政策成效,鄧教授提出一套量度香港工業經濟貢獻的新方法。 根據研究所得,鄧教授相信新型工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存在廣闊的增長空間,隨着香港創新科技的加速發展,2000-2023年間,「研發、設計、測試及環境工程」的增加價值從33億港元增至133億港元; 同時,「電腦編程、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服務」的增加價值則從50億港元增至255億港元。 此外鄧教授亦提到,香港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與新型工業同樣重要的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如物流、法律服務等,不但支援本地工業的發展,更推動全球工業的發展,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貢獻不容忽視。
22 May 2025
教學人員

HK01
貿易戰與宏觀經濟恆等式
貿易戰與宏觀經濟恆等式
Dr. Y. F. LUK
早前中美雙方在日內瓦就關稅會談,出乎意料地迅速達成休戰共識,關稅稅率暫時回落至所謂美國「解放日」之前的水平,但全球局面却難復舊觀。美國總統特朗普玩弄所謂談判技巧,叫價忽高忽低、忽真忽假,威逼利誘,爲己方製造談判空間。可是礙于底氣不足,邏輯紊亂,貿易戰猶如美方蹩脚的馬戲班雜耍,將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推至歷史高點【注1】。
21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Maurice-Tse_2019
About Author
Dr. Maurice K.S. TSE

Principal Lecture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