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媒體報導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媒體報導

Easy to suppress rioters, difficult to gain people’s trust

27 Nov 2019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暴民」易除 民心難挽

最近讀到這個真實的故事,對當下香港人的處境,不無啟發。

2018年7月15日,阿福二哥因住得最近,是最早到達醫院看望阿福的親人。雖說住得最近,其實他們亦好幾年沒有見面了。阿福在前天晚上被發現倒臥街頭,據最先發現他們的兩個警察所述,發現阿福時他已經沒有心跳,是這兩個警察經一輪急救,才讓阿福恢復脈搏跳動。現在臥在病床上的阿福,仍然昏迷,面部大部分的地方都被繃帶包紮着,身上還滿是喉管和包紮之類的。

阿福之死

在二哥的記憶中,阿福雖是一個溫和善良的小孩,但成長過程中卻總是出現各種問題,在學校成績不好、懶惰、青少年濫藥、成年之後醉酒鬧事等等,想不到現在仍然為他增添煩惱。

阿福的其他親人陸續到來,阿福的三家姐和他關係最好,早年移民到澳洲,也第一時間趕來。對於許多年沒有見面、在床上包紮得動彈不得的弟弟,她一邊幫他擦身按摩,一邊飲泣道:「我的天啊,怎麼會這麼糟糕的,你好像變了另一個人!」

阿福和前妻育有兩個女兒,她們都移居到新加坡,前妻由於與阿福過往的傷痛經歷,決定不回來看他,倒是他的16歲長女,知道父親命懸一線,堅持要回來看看他。其實女兒回憶所及,只見過父親兩次,上一次已經是10年前了。

阿福臥床一直昏迷,最終於同年7月29日去世了。當家人忙於處理阿福身後事的時候,突然收到有關當局一個非常震撼的來電:「阿福還未死!死者不是阿福!」

法醫官判斷致死原因時,循例核對一下死者的身份。假阿福被發現的時候身上有阿福的身份證,也有寄給阿福的信件,阿福之前也曾在那所醫院求診,他們年齡、體重、身高相若,在醫院期間頭部又被包紮了,多年不見的家人都沒有發現異樣!法醫官在接受英文傳媒的訪問時這樣說It’s not the norm by any stretch of the imagination. But no, it’s not terribly rare.(這種錯誤事件令人難以置信,絕對不是常規,但也不是那麼罕見。)

這是個在美國紐約發生的真實個案,死者Raheme Perry被誤為Frederick Williams,讀者欲知真阿福的去向以及假阿福的來歷,可以看看Propublica引人入勝的報道The Wrong Goodbye(https://features.propublica.org/wrong-goodbye/mistaken-identity-end-of-life-decision-family-support-frederick-williams-raheme-perry/)。

失蹤的失蹤人口

這個故事對目下的香港人有一啟發。

第一就是誤認身份和何謂失蹤人口的問題。至親都可以認錯人,那個在CCTV裏出現的陳彥霖是否真是陳彥霖?那個在電視台闢謠的陳彥霖母親是否真是陳彥霖母親?在醫院找尋阿福的家人,他們已經多年沒有聯絡。這種狀況可能會繼續下去,若日後阿福真的失去聯絡了,他的家人大概亦不會去報警尋求協助。到底有多少失蹤人口是沒有紀錄在官方數字上呢?這種情況在現今家庭觀念薄弱的環境下尤為嚴重,因為人失蹤了,也沒有至親發現,而朋友同學的舉報,則未必受到執法當局受理。

第二,事實的關鍵難以判斷。到底阿福當晚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致會昏倒在街頭?他送院之後的醫療紀錄,表示血液裏有毒品可卡因,但是他的頭部也有一塊瘀血,到底致命原因是可卡因,是那塊瘀血,還是醫療失誤?目擊證人是否可信?當警方和市民的關係不錯,可以排除警方有意的隱瞞事實;但是若事件發生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就不要期待市民仍然會相信警察。

警暴問題 不能逃避

第三,公職人員在維持社會的公平和公正方面的重要性。上述事件中,那個法醫官盡忠職守,若他稍有疏忽,也許就不會發現這宗死錯人事件,真相就不會公諸於世。推而廣之,如果當公職人員普遍紀律廢弛,或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違反專業守則的話,社會就會變得是非不分,公義不能彰顯,對市民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今天香港警察暴力司空見慣,政府負責公共衞生的官員罔顧市民健康而不公開催淚彈的化學成分,這不僅不符合專業精神,更是徹底違反人性的行為。

香港今年發生的反修例運動,從6月底林鄭宣布暫緩修訂,到剛剛完成的區議會選舉,可以說是經歷了第二個階段。在這期間,警暴成為運動的焦點。而正因為日趨嚴重的警暴,像火上加油一樣,使得這場運動能夠持續這麼久,儘管抗爭者暴力程度達到史無前例,仍然得到廣大市民的同情。

市民對警方不滿可以分為三方面。第一點,就是從目前公開的資料,已經顯示出警方在許多情況下出現了怠工、失職、過度暴力,甚至違法的一面。最明顯的是7月21日元朗警察集體失蹤,8月31日在太子港鐵站車廂內無差別亂棍毆打市民;此外,在示威場所中對已被制服者使用過分暴力以及濫捕等問題,就更罄竹難書。

第二,警方對於上述事件視若無睹,文過飾非,閃爍其詞,甚至態度囂張,目中無人,幸災樂禍,指鹿為馬。筆者完全明白警方在執行任務時的困難,個別警察出現的過火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以理解與姑息問題、不承認錯誤是兩回事。警方這種錯誤態度,甚至比他們原先所犯的錯誤更為嚴重。

第三,除了一些已經很明顯的過失,期間還出現許多令市民不安的事情,這些警方最終未必須要負上責任,但是他們有責任配合調查,給予市民徹底的交代。這包括知專陳彥霖同學之死、10月1日中學生在荃灣被近距離開槍穿肺險死、11月3日科大周同學在將軍澳跌死、11月11日西灣河周同學在手無寸鐵下被近距離槍擊險死。

此外,新屋嶺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為什麼當時有社會賢達要求探訪亦被拒絕?而且警方還被指摘冒充示威者破壞,然後插贓嫁禍。警方原本可以詳細解釋這些事件,提高事件透明度和取得民心卻不為,不禁令人費解。

由於累計被捕的人數已超過5000人,勇武派已經損傷慘重,而大眾亦都清楚知道,香港不能承受這麼大的破壞,因此從暴力的廣泛程度來看,這個運動已經達到了最高點,以後不會有這麼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這是好事。

在接着要進入的第三個階段,估計香港市民將繼續堅持,並採取更靈活的和理非路線,針對警權過大,進行鍥而不捨的抗爭。周日的區議會選舉,再次證明香港人有決心要做有尊嚴的自由人,如果政府對此仍然熟視無睹,不去改弦易轍,則不僅政令難以推行,警察和政府高官以至他們的家庭成員,將不可能有尊嚴和顏面地在香港生活下去。香港這半年內的核心問題其實是民心的問題,而不是抗爭者暴力嚴重的問題,但是林鄭政府把視線轉移在暴力抗爭身上。隨着暴力程度減退,希望林鄭不要逃避,能夠回應市民核心的訴求。

趙耀華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The Path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of Hong Kong20 Nov 2019
親中派選舉大敗 揭政權資訊不對稱3 Dec 2019
Trending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AI工業革命衝擊勞動力市場
Prof. Michael C.L. CHAU
你是否注意到,有別於過往工業革命主要衝擊基層職位,此輪AI浪潮的影響顯然不同? 它不但深入自動化流程,更可能取代那些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AI或將影響全球高達40%的就業,其中在發達經濟體如香港,比例可能更高達60%。
16 May 2025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_Stepten_Chiu_web
About Author
Dr. Stephen Y CHIU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