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Tenants Purchase Scheme Helps Reduce Wealth Inequality

14 Aug 2019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租置計劃有助縮窄貧富懸殊

 

本年7月初,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正籌劃重推1998年首度實施的「租者置其屋計劃」(簡稱租置計劃),出售約4萬個單位,供公屋租戶購買。此消息未受太大關注,況且負面評論也較多,例如政府未有積極覓地興建公屋,反而把公屋資源私有化;陳局長於2018年底才表明過,因混合業權產生複雜的管理問題,重推租置計劃不可行,現在竟又出爾反爾。

整體置業偏低

房屋既是土地資源、住房,也是投資產業。相對於金融產品,房地產價值較難衡量。住房屬市民基本需要,如何分配有限的土地資源於不同用途上,往往在社會上備受爭議。作為投資工具,樓價隨經濟條件變化而波動。樓價大跌,業主會埋怨政府;有能力而尚未置業者,又不敢貿然入市。房價大幅上漲,業主可享財富増長效應,未置業者則抱怨樓價升至超出負擔能力,歸咎於政府。香港地少人多,房屋政策從來是直接影響民生的燙手山芋。

2008年金融風暴爆發,香港整體置業自住率從53.6%下降至2018年的49.2%;其中私人市場的置業率由69.7%下滑至63.6%,公共房屋則由34.9%跌至31.8%。如【圖1】所示,自住置業率在2000年後改善不大,大致上處於52%。相對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新加坡和中國內地分別高企於91%及90%,而香港的49.2%則是眾多地區中最低(【圖2】)。雖然香港的按揭利率於2010年間減至罕見低位,但置業率卻持續下滑。這是否因市民置業意欲減低,令經濟行為受影響?

置業夢想難圓

置業雖是許多人的重要人生目標,但選擇租賃或購買物業並無劃一準則,取捨因素包括婚姻狀況、財政負擔能力以及投資取向。社會文化方面,置業乃置富之道,無樓一族常被稱為「無殼蝸牛」,反映置業能力某程度上亦視為社會地位象徵。

自2010年起,置業率走勢一直向下,目前已跌至18年來新低,主因有三:(1)整體房屋供應落後於需求;(2)為打擊熱錢湧港炒賣房地產,政府曾推出一系列印花稅措施(如額外印花稅);(3)金管局收緊銀行按揭成數。

201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就市民對置業態度的意見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受訪者中,有75%認為置業需要作出許多犧牲(如推遲結婚);超過67%則認為要安居,就要有自置物業;高於53%認為置業乃人生重要目標。由此可見,置業是大部分市民的願景。

可惜對許多年青人來說,置業目標已遙不可及,因而被迫放棄。住屋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人生規劃以及生活質素。久而久之,年青人對社會的認同與歸屬感只會每況愈下。

置業困難,可從監督及技術工人的月薪及私人住宅樓價的升幅可知。辦公室及行政主管的平均月薪由1990年的9,938元漲至2018年的23,559元,增幅為2.37倍(【圖3】),平均每年加薪3.13%。同期樓價升幅為8.57倍,平均每年升值8%。在2018年底,新界區ABC類私人住宅的平均呎價為$12,982,400平方呎單位的樓價超過519萬,以7成按揭計算,3成首期已超過155萬。

假設一個年青行政主管,每月節衣縮食,把月薪23,559元的一半儲起做首期,從下【表】可見,若未來樓價零增長,那麼2027年便可達標。若未來樓價每年升幅3.13%,則要到2031年才可置業。若樓價增長比工資快,置業希望頓變渺茫;年青人缺乏政府政策的協助,實在難望置業。

【表】   私人儲蓄與私人樓宇價格對照

年份每年儲蓄總額新界A類私人住宅單位的按揭首期(樓價3成)
樓價每年升幅 0%樓價每年升幅 3.13%樓價每年升幅 6%
2018141,3541,557,8761,557,8761,557,876
2019287,1321,557,8761,606,6381,651,349
20271,630,1801,557,8762,055,8812,631,999
20312,436,5612,325,6173,322,838
20497,591,8679,484,506

 

貧富差距主因

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資料,2017年生活於貧窮線下的家庭共594,000戶,涉及貧窮人口超過137萬,貧窮率達20.1%,是自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經過政府的福利政策介入後,貧窮家庭數目下降至308,000,而貧窮人口則下調至72萬,但貧窮率仍超過10%。

導致貧富差距問題持續擴大的一大因素,大概與置業相關。例如香港的A類私人住宅單位(即實用面積少於400平方呎),2018 年底的平均呎價為17,500元,單位樓價即為700萬,7成按揭。假設某君30歲,有210萬元儲蓄,買樓的按揭供款與租樓的租金相若,那麼置業與否對其財富增長有何影響?

物業估價處的資料顯示,A類住宅價格從1998到2018年每年升幅為6.17%,而從2008到2018年每年升幅則是12.2%。按升值6.17%的保守估計,30年後到60歲退休,今天700萬元的物業到其時的價值應為4,200萬元。假若現在不置業,把原本置業首期的210萬元用作投資,假設低風險投資回報為每年2%,30年後可以累積到380萬元。若投資於風險較高的股票市場,以恒生指數從1998到2018年每年回報為5%計算,30年後的股票市值則為910萬元。置業相對於不置業情況下兩種投資方式,財富差距分別為11倍和4.6倍。

私人住宅租金和工資的走勢,則可反映普羅大眾的租金壓力。從1997到2007年,私樓租金平均每年增長2.46%,而行政主管、會計主管及物業服務主任的月薪平均每年分別只上升1.57%、1.55%及1.91%。2008至2018年,租金每年平均增長6.55%,而上述三類職位工資分別只有2.45%、2.25%及3.49%的增長;足見工資升幅落後於租金。租金只是消費開支,並不會累積財富。置業的按揭供款部分可視為利息支出,部分則為強迫性儲蓄,令財富增長。若將上述有儲蓄者與草根階層互比,顯見貧富懸殊日趨嚴重。

不過,置業某程度上也難免經濟和價格波動的風險。舉例來說,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期間,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超過10萬;但長線而言,物業回報始終凌駕短期風險。

租置計劃效益

提升置業率可助長經濟效益和創造就業機會,原因是業主會更樂意為居所添置家具電器,同時裝修,有關活動都會為經濟上行帶來乘數效應。

租置計劃讓公屋租戶以低廉價錢購買現居單位,可以釋放更多勞動力,有利於低收入家庭脫貧。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黃乾亨黃英豪基金教授(政治經濟學)王于漸教授近期發表有關租置計劃對勞動市場影響的硏究,文章指出2001至2016年租置計劃住戶中,適齡工作(18至64歲)男性和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相對純出租公屋屋邨住戶分別平均高出0.8%和1.6%;同期男女失業率則分別下降0.5%和0.1%。文中數據分析顯示,「租置計劃屋邨的適齡工作男女居民,都錄得顯著較高勞動參與率和較低失業率」。

總括而言,提升置業率帶來的社會效益遠超純經濟效益。美國有研究發現,相對於租戶,業主一般願意在物業管理、維修等方面多作投資,通過改善居住環境以提升物業市值。硏究亦發現,在擁有大量置業人士的社區,犯罪率和毒品問題嚴重程度會較低。有待更新加入硏究論點的是,業主住戶的子女學業成績會較好,原因是隨着樓價上升,財富效應有助提升孩子的學習條件。置業也可加強住戶對社區的歸屬感,從而減少反社會行為。

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已提出四個房屋政策元素,其中第二個是「以置業為主導,讓市民安居,樂以香港為家,政府會致力建立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希望」。近期政府重推租置計劃,正配合此一承諾。房屋問題繋於土地供應,而未發展土地超過7成位於新界,相信政府會致力覓地建屋;但礙於近來社會動盪情況愈演愈烈,恐怕任何新政策難免遇到立法會及民間團體的龐大阻力。為今之計,政府在施政方面應先易後難,故此租置計劃值得支持。

【圖1】香港置業率1985-2018 (%)

【圖2】主要國家地區的置業率 (%)

【圖3】月薪及物業價格指數升幅

注釋:【圖1】,【圖2】,【圖3】,工資,樓價和租金資料皆出自香港政府統計處。
謝國生博士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首席講師、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本文同時於二零一九年八月十四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ing Country Status7 Aug 2019
“Confirmation Bias”: an illustration from the political analogy of a poetic advertisement21 Aug 2019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Dr-Maurice-Tse_2019
About Author
Dr. Maurice K.S. TSE

Principal Lecturer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