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網絡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我們的故事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數據分析碩士
      • 會計學碩士
      • 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家族財富管理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可持續會計及金融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財富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FT中文網明德商論專欄
      • 媒體報導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深圳研究院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記憶碎片中的現實

記憶碎片中的現實

9 Dec 2020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萊尼和妻子在家中受歹徒襲擊,妻子被姦殺,萊尼腦部受傷,康復後人生目標只有一個:找到兇手,為妻子報仇。無奈他患上短期失憶症,只能記得剛剛幾分鐘發生的事,其餘就忘得一乾二淨,又怎能追查兇手的線索?他住在某個汽車旅館,但記不起入住的來由;有些人在幫他,他卻不記得見過對方,也不敢完全信任他們。

這就是電影《凶心人》(Memento)的情節,內地譯名為《記憶碎片》,台灣則譯作《記憶拼圖》。電影發行於2000年,導演是後來聲名大噪的基斯杜化.路蘭,當時剛出道不久,已有不同凡響的表現。全片採用獨特的片段式倒敍手法,呈現劇情的來龍去脈──英雄孤軍作戰,最終克服困難,實現人生目標;聽來驟似老套,但其實別有深意。

故事主人翁萊尼利用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寶麗萊相機、在照片寫下線索;最重要的線索,則在自己身上刻成刺青,以免丟失或遭人篡改。

幫助萊尼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自稱便衣警察的泰迪,常為萊尼提供兇手線索,並告訴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個是酒吧女侍應娜塔莉,她查到兇手名字是John G,並且找到他的車牌號碼。不過這兩人之間卻充滿敵意,都告訴萊尼不可相信對方。

故事中的故事

觀眾在看萊尼的故事,而在影片中,萊尼對着電話說出另外一個故事。

以前他有一個客戶叫森美,同樣患有短期失憶症。森美的太太不相信丈夫真的失憶,覺得可能只是心理障礙,最終想出一個測試的方法。她有糖尿病,每次都是森美給她注射胰島素;他深愛太太,絕不可能為了裝病而危及她的生命。有一天,太太在注射胰島素5分鐘後,故意對他說又到注射時間了。森美毫不懷疑,立刻又打了一針。連續三針打下來,太太終於知道森美的病是真的,可也因為胰島素過量而喪生。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森美獨個兒住在醫院裏,面目安詳,對過去發生的事茫無所知。他知道太太已經不在人世,卻不知死因。在他腦海中殘留的鎏金歲月,夫婦倆恩愛如昔。

自欺欺人的悲劇

為了體現記憶的破碎,並逐步重組真相,影片的倒敍手法先給觀眾賣個關子,隨後透過抽絲剝繭,慢慢展現出一幅合理的拼圖。泰迪確實是便衣警察,他刻意提供線索,一心利用患失憶症的萊尼殺掉好幾個販毒分子,自己順便撈些好處,例如獨攬毒販車裏的幾萬元現金。

娜塔莉的毒販男友被萊尼殺死後,她就轉而利用萊尼,故意惹他將自己打得鼻青臉腫;幾分鐘過後,萊尼已忘掉此事,她就說是仇人所為,激萊尼去擺平仇人。娜塔莉其實想除掉泰迪,為男友報仇,所以把泰迪的真名(John G)和車牌號碼告訴萊尼,說他就是殺害他妻子的兇手。

到此為止,仍然是個老套故事,一個無辜的人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萊尼一直以為自己有自由意志,千方百計為妻子復仇,其實淪為別人的工具。反思我們自己,會不會也是別人手裏的工具呢?真心追求的東西,例如國家利益、民族大義、民主自由,會否也是別人掛在我們鼻子前的胡蘿蔔呢?

真相逐層揭露,愈發令人震驚。泰迪告訴萊尼,他的妻子並沒有死,所謂為妻復仇,根本毫無道理。影片中有一瞬間,萊尼與妻子躺在床上,胸膛可見刺青,足證太太遇襲後依然活着。泰迪又說,萊尼已經報過仇了,並以一張照片證明,滿身是血的萊尼面露笑容,身旁是一個死者。但萊尼不願接受這些事實;不去復仇,人生目的何在?於是把照片搶過來燒掉。他手中的一些警方報告,其中關鍵的幾頁不翼而飛,原來是自己故意撕掉,自我欺騙。

影片一開始,萊尼開槍殺死泰迪,無疑是娜塔莉的陷害,但也是萊尼為求隱瞞真相,以繼續他的狂想。至此觀眾才恍然大悟,萊尼不僅受騙,更在自我欺騙;他處心積慮,把自己塑造成不幸的受害人兼正義的復仇者。觀眾一直從電影主角的視角出發而所理解的因果關係,不過是主角憑空臆造出來而已。

至於森美的故事,究竟與萊尼有什麼關係?泰迪告訴萊尼:森美這個人也純屬萊尼的虛構。劇終時,醫院中森美坐在輪椅上,態度安詳,但一瞬間卻幻化為萊尼的面目,觀眾方才意識到,森美的故事其實正是萊尼的寫照,萊尼太太去世,只因她為了測試萊尼的病而注射了過多胰島素。

人性與政治有色眼鏡

作為觀眾,我們看到萊尼的真相,可是在自己的現實生活裏,難道就敢肯定不是像萊尼一樣,活在自己主觀臆造的世界嗎?縱使我們沒有短期失憶症,但又怎麼知道,我們意識到的世界就是完全真實、客觀的世界?到底有沒有一個獨立於意識之外的真正客觀而中性的世界?

一般人以為西班牙鬥牛士揮舞紅色斗篷來激怒公牛,其實牛天生色盲,根本分辨不出紅色。我們以為這個世界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外,其實人和牛看到的世界很不同。那麼,哪一個世界更真實呢?一個名為Michael G. May的美國人,3歲時因意外雙目失明,生活卻一切正常,讀書、結婚、生子、創辦公司,最可驚嘆的是他在1984年冬季殘奧會上勇奪3枚滑雪銅牌,以每秒65英里的速度保持盲人滑雪記錄。46歲那年,經科學家的妙手回春,他能看得見了,但日常生活偏偏難以維持:不敢下樓梯、見到太太的臉卻感到陌生、坐在車裏只覺得路邊的告示牌一塊塊高速向頭頂砸來。

這說明,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覺,其實是原始數據經過大量的篩選、解讀,然後呈現給大腦的一個所謂「合理」的現實。

正常人的左右大腦通過名為胼胝體(corpus callosum)的一束神經相連,但有少數人為了治病,把胼胝體切斷了,左右腦無法交流訊息,以致出現「腦分裂」(split-brain)症狀。在一個著名的實驗裏【註】,向病人左腦展示雞爪,右腦展示雪景。受此提示,與右腦相關的手會指向雪鏟的圖片。這時請病人解釋為何選擇雪鏟。負責語言表達功能的是左腦,所以並不知道另一半大腦所看見的雪景,但病人絲毫沒有覺得不妥,毫不猶豫地回答:「這很簡單,需要用鏟子來清理雞棚。」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腦常常現編現造,把互不相關的事情串成一個說得通的故事。

明乎此,當前社會政治撕裂和民粹主義盛行,可能有更好的解讀。對於香港特區反修例和美國大選,大家看見的事實並沒有什麼分別,可是兩個陣營的人有不同的解讀,甚或截然相反的結論。政治觀點不同,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人類大腦從來不是一部照相機,不會把現實原封不動地呈現給意識;它在不停地選擇、解讀。每個人意識到的世界永遠都是主觀的,你、我所看到、意識到的世界,從來都不是一模一樣。

那怎麼辦呢?至少有一點,不要太把自己認識到的世界當回事,不要以為眼見為實,照單全收。明乎此,方能做到「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註:Bradley W. Carroll (2005), “An Experiment with a Split-Brain Subject”, Honors PS1500 home page.

參考文獻:

Lukas J. Volz and Michael S. Gazzaniga (2017), “Interaction in isolation: 50 years of insights from split-brain research”, Brain, vol 140, issue 7: pp. 2051–2060.

〈科學發現:自由派與保守派大腦 語句解讀大不同〉,《文學城》,2020年11月13日

周文 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
黃影紅 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副研究員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九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銀髮經濟現生機2020-12-02
三種貨幣之爭16 Dec 2020
Trending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創新策略的共通點——從減貧談到國際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來,香港在四大支柱產業上表現卓越,包括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專業及工商業服務以及旅遊業。根據香港政府的研究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四個行業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和近一半的總就業機會。然而,這些支柱產業各自都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快速變化、區域和全球競爭、新的價值鏈發展、先進科技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為應對這些挑戰,「創新」被提出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手法,而問題在於我們應如何制定創新策略——而不是單單為了「創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將探討如何從減貧的角度出發進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業的發展,來思考創新策略的制定方法——這兩個話題的共通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關於香港未來發展路徑的啟示。
14 May 2025
教學人員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關稅豪賭  只有輸家
Dr. Maurice K.S. TS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 1 月的 3.3% 顯著調低至 2.8%。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未來5年貢獻比例分別為 23%和超過15%;而美國因其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遭下調至 11.3%。
7 May 2025
教學人員
Prof_Zhou_Wen__2019
About Author
Prof. Wen ZHOU

Associate Professor

關鍵字
管理及商業策略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