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公共採購政策主要考慮成本、品質和用家需求。為使公營部門更有效支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推動環境保護,「可持續公共採購」概念逐漸成為國際間的主流。這概念更強調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旨在通過政府採購活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1 Aug 2024
教學人員
3910 3102
KK 1332
傳統的公共採購政策主要考慮成本、品質和用家需求。為使公營部門更有效支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推動環境保護,「可持續公共採購」概念逐漸成為國際間的主流。這概念更強調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旨在通過政府採購活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傳統的公共採購政策主要考慮成本、品質和用家需求。為使公營部門更有效支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推動環境保護,「可持續公共採購」概念逐漸成為國際間的主流。這概念更強調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旨在通過政府採購活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綠色產品」就一定對環境有益嗎?事實並非如此。由於「環保」有利於提升商譽,吸引消費者和投資者,部分企業會誇大產品或服務的環保成效,以虛假資訊欺騙公眾,亦就是所謂的「漂綠」問題。
氣候變化對社會及經濟產生的影響備受投資者重視,近年有增無已。由於全球變暖而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乾旱、風暴)愈趨頻仍和嚴重,對企業的設施、基礎設施及供應鏈難免造成損害,以致不利於生產和消費。
氣候變化對社會及經濟產生的影響備受投資者重視,近年有增無已。由於全球變暖而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乾旱、風暴)愈趨頻仍和嚴重,對企業的設施、基礎設施及供應鏈難免造成損害,以致不利於生產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