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以「購物天堂」聞名於世,其零售業是經濟的關鍵支柱。 從尖端電子產品到國際奢侈品,這座城市一度憑藉品質保證與匯率優勢吸引著全球消費者。 如今,內地電商平臺的崛起,正深刻重塑著香港的商業生態。 這不僅是一場線上與線下的模式之爭,更是由技術進步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驅動的,對香港核心經濟結構與比較優勢發起的根本性拷問。

3910 3102
KK 1332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部門辦公室飲用水供應合約風波,從部分公務員的疑慮,迅速發酵成為一樁關乎公帑使用、採購和監管制度,以至政府公信力的社會大事。事件核心是物流服務署一份價值逾5000萬港元的樽裝飲用水合約,中標公司鑫鼎鑫涉嫌以冒牌水及虛假檔履約。該公司提供的「鑫樂觀音山」飲用水,被指並非來自聲稱的內地知名廠商樂百氏,而提交的水質檢測報告被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評為偽造。
近年環球金融市場風起雲湧,其中比特幣的價格波動猶如過山車,備受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追捧。然而,在這片浩瀚的數字海洋中,大多數企業與投資者尋求的並非冒險,而是一個投資避風港。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4.5%,創下自2001年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 這場危機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市場動蕩的催化劑? 美債市場能否轉危為安?
踏入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AI)領域取得標誌性突破。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R1模型,以557萬美元的超低訓練成本(僅為GPT-4的5%)媲美美國OpenAI o1模型的性能表現。
今時今日,人工智能(AI)技術突飛猛進,從智能助手到自動駕駛,從工業生產到醫療診斷,AI的應用已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324億美元增長到2027年的5124億美元。
今時今日,人工智能(AI)技術突飛猛進,從智能助手到自動駕駛,從工業生產到醫療診斷,AI的應用已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324億美元增長到2027年的5124億美元。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正迅速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旨在將環保與社會責任納入投資決策,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儘管受到廣泛支持,ESG投資仍面臨反對聲音,特別是在美國,許多州政府及能源行業對其持批評態度,擔心其可能對經濟和企業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相關政策限制了ESG因素在投資中的應用,這使得許多投資者對ESG投資的長期效益產生疑慮。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正迅速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旨在將環保與社會責任納入投資決策,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儘管受到廣泛支持,ESG投資仍面臨反對聲音,特別是在美國,許多州政府及能源行業對其持批評態度,擔心其可能對經濟和企業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相關政策限制了ESG因素在投資中的應用,這使得許多投資者對ESG投資的長期效益產生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