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往往是一個經濟體的基石。以香港為例,中小企絕大部分是1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但佔全港企業總數的98%,提供46%的就業職位。而在內地,接近八成的勞動人口在中小企工作。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中小企業往往是一個經濟體的基石。以香港為例,中小企絕大部分是1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但佔全港企業總數的98%,提供46%的就業職位。而在內地,接近八成的勞動人口在中小企工作。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has hampered corporate hiring efforts in Hong Kong. In this episode of Hong Kong Enquirer, we will look at which industries are struggling with the city’s shallow pool of talent and consider how this issue might be handled.
近年青年失業及薪酬偏低的問題備受關住,政府以「知識型、高增值經濟」描畫香港未來願景,大力提攜本地創新科技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意見認為問題源於產業結構及其衍生的薪酬分配不公。青年是否上流無望?政府如何在青年政策上幫助新一代發展新興產業?令本地青年人才保持競爭力。
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港大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認為再工業化是香港經濟轉型的最佳選擇,除了生物及生命科技產業,亦可將重點放於高增值產品的研發、創新及裝嵌上,亦要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積極合作。
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近來再次成為輿論熱點。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對媒體表示,疫情防控政策和港區國安法的頒布導致香港資金、企業及人才外流,新加坡將在未來5年至10年受惠。
全球各地求才若渴,搶人才成為熱門話題。新一份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招攬人才的政策。同時被視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也抛出了搶人大計,務求盡攬全球頂尖人才。這場全球的搶人大戰,香港要怎麽搶?又怎樣才能搶得贏?
自八十年代開始持續三十年的超全球化日子一去不復返,發達經濟體面臨自七十年代來最嚴峻的通脹壓力,中國經濟發展也減速,全球低增長年代正式來臨。
自八十年代開始持續三十年的超全球化日子一去不復返,發達經濟體面臨自七十年代來最嚴峻的通脹壓力,中國經濟發展也減速,全球低增長年代正式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