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經管學院發佈員工壓力及身心健康最新研究成果
港大經管學院行為與決策科學研究所與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最新發表針對員工職場身心健康及壓力干預的研究報告,指出不同級別的員工所面臨的壓力等級差別明顯。在維護員工身心健康方面,單單依賴職場壓力相關教育對減壓幾乎無效,企業仍然需要透過干預措施降低員工壓力;而不同的干預策略對於不同級別的員工亦有不同效果。
是次研究採用流動電話作出問卷調查及提供干預回饋的模式,對受訪員工進行了為期三週的員工壓力調查及干預措施。問卷聚焦於員工在工作中面臨的倦怠感、三種壓力及其應對策略:挑戰性壓力(如工作量和負擔)、阻礙性壓力(如官僚主義與職位矛盾)及人際關係壓力(如同事衝突)。
在兩週的壓力干預期內,參與員工的壓力均顯著降低。其效果揭示了在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可利用該框架開發流動應用程式,從而更加有效、及時、且有針對性地降低員工壓力。傳統企業干預員工壓力需要長期籌備、成本高;而是次研究框架可應用於實時收集員工的身心健康及壓力數據,分析及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企業亦可利用數據建立員工壓力指數及週期曲線,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相關調查隨時隨地都可完成,兼具便捷及時效性,且成本可控。
研究發現
- 單純進行職場壓力教育收效甚微,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員工壓力。
- 職場壓力要「分類應對」:挑戰性壓力不用完全消除,適度降低就能兼顧保持員工工作動力,避免員工壓力過大;但是阻礙型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則必須盡量減少,否則會影響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
- 不同層級員工需要不同的干預方式:對經理級別的中級管理層而言,積極性干預策略(promotion-focused coping intervention) 一般更為有效,如主動面對問題、行動規劃、尋求支持及增強抗壓能力。對非經理級別的基層員工來說,保護性干預策略(prevention-focused coping intervention) 則一般更為有效。這類策略包括減少工作量、情緒發洩與抽離,及拒絕額外要求。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行為與決策科學研究所總監萬雯教授表示:「我們希望透過本研究,促使企業重視不同層級員工的壓力管理,採取更具針對性且可擴展的措施,營造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職場環境。」
港大經管學院寶光基金教授(市場學)嚴志堅教授表示:「有效的壓力干預策略能顯著提升員工的福祉與工作效率。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此研究框架為更多企業帶來實際效益,促進員工身心健康。」
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主席蔡煒健先生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由我們與頂尖學術夥伴合作完成,能夠協助會員企業以更具策略性的方式關注員工的身心靈健康。研究指出透過了解壓力如何影響不同崗位,以及識別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企業不僅能有效紓緩員工的日常壓力,亦能提升他們的顧客服務表現。今次的研究結果為各會員公司提供實際可行的改善方案,協助建立更健康、更具韌性的團隊,從而達到 推動卓越顧客體驗 的目的。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一直堅信,投資於人才是實現持久卓越服務的關鍵。」
圖片

(左起)港大經管學院行為與決策科學研究所副總監張軼文教授、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主席蔡煒健先生、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行為與決策科學研究所總監萬雯教授、港大經管學院寶光基金教授(市場學)嚴志堅教授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及行為與決策科學研究所總監萬雯教授致辭

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主席蔡煒健先生致辭

港大經管學院行為與決策科學研究所副總監張軼文教授發佈研究結果

港大經管學院寶光基金教授(市場學)嚴志堅教授分析研究結果及建議策略

香港賽馬會張寶明女士分享提升員工身心健康的成功案例
請按此下載高清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