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媒体报导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媒体报导
未来的香港教育

未来的香港教育

20 May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容易变得过时,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化,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未来的教育会是怎么样的?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Four OECD Scenarios for Schooling一书中,提出了四个不同的假设情景给我们思考。第一是假设未来形势基本不变,正规教育继续扩张,配合其他方面的转变。另外三种假设情景就较为新颖,甚至带点天方夜谭的感觉,包括「教育外判」(education outsourced)、学校转型(schools as learning hubs)及随时学习(learn-as-you-go);这意味着传统的学校制度瓦解,学习变得多样化、个人化。到底香港未来的教育会变成怎样?这是一个与当前社会息息相关的问题。

5月14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与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合办「香港经济前景展望」研讨会,内容涵盖五大范畴,笔者负责主持最后有关教育、社会平等及流动性的讨论环节,由黄英琦女士、程介明教授、陈易希先生和院长蔡洪滨教授先后发言。虽然历时短短一个小时,内容却极其丰富,笔者在这里作一个扼要的介绍,并分享一些个人感想。

时代变了

黄英琦女士指出,过去和未来的不同之处,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点:第一,生育率下降导致老年化,社会的需求随人口结构改变,人要为寿命延长后的日子妥作安排。第二,气候突变改变全球。第三就是我们将永远处于beta状态,犹如电脑软件的试用版(beta version),许多事情都变动不居,难以定格。第四,旧工作消失,新工作随之出现。

黄女士提出应该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教育要多元化,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后大学联招的名额应该大为削减,腾出名额招收来自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要发展出多样性的教育,还须靠相关活动带动,目前她就正在进行一项由赛马会赞助的项目,培训一批休学10星期的老师,让他们回到学校之后,在教学上加以创新。

程介明教授补充解释学习和教育的区别,学习(learning)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教育(education)或教育制度,则是西方工业化后的产物,是社会为个人而设的。时代变了,教育也应该改变。现在教育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是没有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他打了一个比方,说我们需要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可惜大学当局和老师抱持的却仍是二十世纪的思维,而家长的想法更停留在十九世纪!

知行之别

陈易希先生介绍了他自己的个人经历,小时候学业成绩十分差劲,但是特具好奇心,对发明很感兴趣。在开明的家庭和友善的老师鼓励下,参与各种比赛,一步一步自我提升。他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包括怎样通过亲身经历去提高能力,例如在发明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不足,或如何努力锻炼沟通技巧,把脑海中的意念清晰向别人表达等等,而不是仅仅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这也许就是程教授所说的「知」(knowing)和「行」(doing)的分别,教育应要帮助学生提高「行」的能力,而非只帮他们「知」,毕竟今时今日,同学用谷歌在网上搜寻一番,就已几乎无所不知。

蔡洪滨院长表达了他对本地教育和整体社会的乐观看法,不过他也慨叹作为金融中心,香港在教育和研究发展方面仍远远及不上国际水平。 2016年,香港花在教育的公共开支仅占本地生产总值(GDP)3.3%,低于OECD平均5.1%和以色列5.8%的水平。研发开支更只占GDP的0.8%,反观以色列的相应占比高达4.5%。鉴于以色列与香港相比,同样天然资源不足,人口规模亦相若,他深信若当局能增拨教育和研发经费,定当有利于本港经济的长远发展。

笔者对于当日各嘉宾表现出的热诚十分佩服,也极为赞同他们的看法,这里补充几点个人的意见。第一,多样化是好的,但这些改变往往对资源充足者裨益较大。互联网的发达,的确让一些有准备的人更方便更好地学习知识,但是对于条件不足者,这些变化会否拉阔贫富学生之间在学习表现的差别?通过12年学校教育,再经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进入大学,仍然是家境清贫子弟最可靠而又力所能及的出路,若把基于HKDSE成绩取录的大学名额大幅缩减,是否有违公平原则?这些问题都是在教育改革中所必须考虑的。

第二,笔者设想,未来的香港教育界仍将有一批主流学校,其中虽然都会注入新元素,但其大部分课程和教授方式大概与以往相近,而同时增加的非主流学校,其课程和办学方式,却可能会与主流学校相当不同。笔者认为教育改革宜「贪新不忘旧」,「贪新」指勇于大胆尝试,「不忘旧」就是不必一窝蜂革新,值得保留的旧方法就应该加以保留,同时认真研究怎样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第三,笔者十分认同好奇心的重要,但是认为也应该重视培养健全人格。生命中难免遇到或大或小的逆境,其中只有部分纯属不幸,而一般来说,希望愈大,挫折愈大。如果没有应付逆境的能力,就不能走得远。此外,我们也须具备知难而退的智慧,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大多数人从定义上来说都是平庸的,举例说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却有成为伟大音乐家的心愿,要社会上设法成全我这个梦想,就是一种浪费,对我也是一种误导。如果好奇心是人的一条腿,那么健康的心理质素和智慧则是另一条腿,我们靠两条腿才能走路,一条腿是走不远的。

未来的教育将会是怎样的?笔者认为它很可能是目前教育制度的延伸,但是一定会加入很多新成份,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也肯定会增加。程教授根据自己的发现,呼吁与会者思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作出贡献,本文读者也不妨细想他的心声。

 

赵耀华 港大经管学院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九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Should Singapore further tighten border controls on new Covid wave?19 May 2021
政府称不排除重推一手楼空置税-学者料措施有助短暂遏抑楼价20 May 2021
Trending
订立工业量度方法 监测产业发展动态
订立工业量度方法 监测产业发展动态
Prof. Heiwai TANG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撰文指出,现时香港经济结构单一,推动“新型工业”可促进多元化经济发展。而为了监测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协助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检视政策成效,邓教授提出一套量度香港工业经济贡献的新方法。 根据研究所得,邓教授相信新型工业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存在广阔的增长空间,随着香港创新科技的加速发展,2000-2023年间,“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的增加价值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 同时,“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价值则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 此外邓教授亦提到,香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与新型工业同样重要的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法律服务等,不但支援本地工业的发展,更推动全球工业的发展,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和贡献不容忽视。
22 May 2025
教学人员

HK01
贸易战与宏观经济恒等式
贸易战与宏观经济恒等式
Dr. Y. F. LUK
早前中美双方在日内瓦就关税会谈,出乎意料地迅速达成休战共识,关税税率暂时回落至所谓美国“解放日”之前的水平,但全球局面却难复旧观。美国总统特朗普玩弄所谓谈判技巧,叫价忽高忽低、忽真忽假,威逼利诱,为己方制造谈判空间。可是碍于底气不足,逻辑紊乱,贸易战犹如美方蹩脚的马戏班杂耍,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推至历史高点【注1】。
21 May 2025
教学人员
Dr_Stepten_Chiu_web
About Author
Dr. Stephen Y CHIU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关键字
未来
香港教育制度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