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剖析东滞西胀 慎防繁荣假象

剖析东滞西胀 慎防繁荣假象

9 Feb 2022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自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来,各国政府纷纷使出各种调控手段,试图消除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所幸没有哪个国家经济崩溃;踏入2022年,几个大国更出现加快复苏的迹象。然而,全球经济失调的后遗症还是逐渐显现,美国去年12月的物价指数上升超过7%,达到1982年以来的新高,随后英国也呈通胀之势。根据上周公布的数据,欧罗区的物价指数在今年1月跨过5%的关口。

在西方国家经济虚火上升的同时,东方国家却忧心经济停滞不前。不仅长期以来经济疲弱的日本面临通缩压力加剧,连在经济增长方面领跑多年的中国也减速降温。这样东滞西胀的趋势能否在疫情之后迅速平伏,抑或会演化为虚假繁荣和经济萧条并存的局面?探讨这个问题,对经济高度依赖外部环境的香港尤为重要。

东滞西胀非偶然

毋庸置疑,当前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对主要经济体来说,最明显的打击莫过于国际贸易减少和全球供应链中断,以致需求萎缩、供给不足,经济自然出现短期停摆。但东滞西胀的局面很大程度源于东西各国截然不同的应对措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针对疫情冲击,美国快速采取了「大水漫灌」的财政手段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则始终沿用谨慎保守的政策。当然,政策差别并不是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中美两国经济社会迥然相异的结果。

通过扩大财政开支来拯救需求危机,可谓美国经济政策的标准作业。其宏观调控政策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全国经济需求严重不足,堕入「流动性陷阱」而不能自拔。不少经济学家归咎于白宫政府行动过缓,联邦储备局(联储局)的货币政策又死板僵化。自此之后,但凡经济出现需求危机讯号,美国政府马上大规模扩大财政支出,2020年3月疫情乍起,就推出了两万亿美元的财政救援方案。另一方面,美国在过去10年贫富悬殊问题不断恶化,低收入阶层在大流行造成的经济风浪中毫无招架之力,即便是信奉自由经济的保守主义者也对救援法案予以支持。最后,政治因素也不可忽略。美国两党之争愈演愈烈,为了取悦选民,执政党不惜大洒金钱。2021年,在诸多争议中,拜登政府还是推出了远高于需求缺口的救援计划法案,总值1.9万亿美元。

美国经济软着陆言之尚早

如此豪气的财政政策消解了疫情造成的需求危机,更有助美国经济实现V形强势反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明(Paul Krugman)对此非常乐观,认为在强劲需求的驱动下,将会迎来长波增长;一些经济学家则不以为然。在最近一次辩论中,鼎鼎有名的经济学家萨默斯(Larry Summers)批评克鲁明,强调美国政府这种过度放水的做法,短期引发通货膨胀,长期加剧债务隐患,搞不好会出现一如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

过去两三个月,通货膨胀在西方国家如期而至,金融市场因而出现动荡。部分经济学者认为,这是大公司利用疫情造成的供应短缺来加强垄断、操纵物价的结果,一待供应恢复,市场竞争增大,物价自会回落,政府应该出手控制大公司的市场势力,大可不必在需求上做文章。这种观点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也令向来忌惮政府干预的美国经济界颇感不安。更多的经济学者希冀联储局能果断出手,在货币政策上抑制通胀。

联储局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上周表示,有意在3月提高关键利率,也有信心在不损害经济复苏的大前提下,调整货币政策。商界人士对鲍威尔的言论反应友好,但对整体经济能否顺利「软着陆」仍心存疑虑。美国资深财经记者Christopher Leonard在其刚出版的The Lords of Easy Money: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Broke the American Economy一书中,嘲讽联储局官员对实体经济知之甚少,却又自视过高,调控经济缺乏远见,无甚作为。尽管此书被批评多有言过其实之处,但也反映出财经界乃至公众对联储局不尽信任。

主流经济学家当中,哈佛大学教授巴罗(Robert Barro)频发警告,如果联储局犹豫不决,企业和市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一旦固化,美国经济要付出高昂代价,方能把通胀控制下来。笔者认为,经济复苏与否,并非联储局的首要目标,因此出台政策不宜首鼠两端,而应当旗帜鲜明地公开控制通胀的决心,否则等到经济虚火过旺再来急煞车,可能造成「硬着陆」的危机。

阻碍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另一要素是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尽管最近几个月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但这是出现「劳工荒」后,企业不得不大涨工资来吸引雇员的结果。在需求减弱或者国际供应恢复后,恐怕失业率会随即反弹,届时政府又要被迫发钱,导致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未来几个月劳动力市场如何演变,对判断美国经济大势至关重要。

中国宏观调控不宜照抄西方

西方经济逐渐加热之际,中国经济反见降温迹象。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再强调当下经济面临三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在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下外需不足,加上各种偏紧的防控手段,导致内需疲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呼吁中央政府借鉴美国做法的声音,财政上发钱给老百姓,货币政策上放松银根,双管齐下以增强需求,撬动经济发展。然而,中国国情跟美国相差甚远,不可照抄作业。正如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屡次强调,中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中国对「大水漫灌」式的宏观调控并不陌生,过去几十年曾屡次采用,但往往落得「一松则乱,一紧则死」的不良后果。这是因为财政约束太软,地方政府对信贷干预权力强大,一旦水喉放开就不易关紧,加上央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难以在货币供给上卡住通胀的源头。当前的经济状况也不允许当局采取过度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是中央财政紧张,而多数地方政府更是债台高筑,赤字频仍。二是以房地产为首的多个行业信贷告急,给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冲击,银根松动虽能一时掩盖眼下困境,却加剧经济泡沫的风险。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当以温和调控为主,逐渐为经济活动拆墙松绑。近两年来,各种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整治以互联网为主的多个行业,并惩处多家企业。政府反对垄断加强规管本来无可厚非,但一旦被民间认定,这是在经济上启动罚款模式,投资者难免信心不足。再者,内地一些过左舆论令民营资本和私人企业老板人心惶惶,忧虑国进民退,自己的身家化为乌有。

现在内地有一种声音,希望能够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经济市场化。依笔者之见,观乎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实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不太现实,但政府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温和稳定的环境,倒是应有之义。

 

吴延晖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二年二月九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疫况愈下 「清零」何价?26 Jan 2022
抗疫不忘初心 保民亦要便民16 Feb 2022
Trending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来,香港在四大支柱产业上表现卓越,包括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专业及工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根据香港政府的研究统计,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四个行业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和近一半的总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支柱产业各自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区域和全球竞争、新的价值链发展、先进科技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创新”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法,而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制定创新策略——而不是单单为了“创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减贫的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业的发展,来思考创新策略的制定方法——这两个话题的共通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于香港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
14 May 2025
教学人员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关键字
China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