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税基狭窄,较易受经济周期性影响,有意见指港府应全面检视税务制度,扩阔税基。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冯国经冯国纶基金经济学教授邓希炜认为,当本港经济环境改善,便应研究开征消费税,可考虑以1%至2%起步,相信市民有能力负担,并探讨是否 针对部分消费项目及征收的对象。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实施五年以来,即使面对疫情及多变的环球政经环境,这片拥有8600万人口,面积不到全国1%的土地上,GDP仍年年攀升超过13.5万亿人民币,跻身全球前10经济体,与加拿大及南韩经济体相近。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尽管GDP稳步增长,但粤港澳大湾区间的合作因疫情受阻,发展未如预期般畅通。希望11个城市的政府能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赋能,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吸引人才方面,邓教授更是希望香港与大湾区能做到互联互通,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并提供施展拳脚的空间,为大湾区提供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在亚洲,上海和新加坡的总部经济发展尤为出色。 上海利用其在制造业、科技和物流方面的优势,吸引如美国特斯拉(Tesla)、德国博世(Bosch)、日本三井住友银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英国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国际 业界龙头在当地建立总部。 新加坡则积极实行人才新政和创新,以驱动发展。
经历3年的疫情后,香港虽然有政府措施支持,但经济仍然表现疲弱,复苏不及预期。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接受经济日报iMoney访问时表示,香港过去3年也是“塘水滚塘鱼”,一直没有增加竞争力,也无好好提升服务业素质。 相较于内地和周边国家提升硬件品质和发展数字化经济来提升竞争力,香港的发展依然滞后,本地零售和餐饮业员工欠缺竞争,服务素质下降而惹人诟病。经济低迷也导致人们更加谨慎地消费,甚至更愿意北上消费,以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从而影响本地复苏进程。 在经济缓慢复常之际,其他受访者认为企业应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及运营模式,甚至主动转型,以降低风险并增加利润。政府亦应加快中小企资助项目的审批程序,从而加快提升生产力及升级业务流程,以及开拓香港以外的市场业务。
基于种种社会经济问题,香港有数十万劳动人口及其家庭已经移居海外。与此同时,受香港政府积极进取的人才计划所吸引,过去一年也有数十万人从外地来港。人口流动对香港的劳动力和人才库有何影响?关颖伦博士、邓希炜教授和王柏林博士通过分析领英(LinkedIn)社交数据和政府统计数据评估香港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前景。
2024年正值大湾区规划纲要5周年,消费降级,北上消费成为香港新常态,加上地缘政治影响,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亦表现疲乏,香港如何才能突破困局,实现经济复兴呢?
适逢昨天是中央发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五周年,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在网志中强调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科技、金融和整体创科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大湾区发展是否真的顺风顺水? 香港又是否能扮演好「吸金神器」的角色,为大湾区发展带来外资支持?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表示环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上内地推行严厉的政策整顿个别行业,均为香港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带来阴霾 。 不过,其他受访者也在访问中指出,向外资推广投资香港的额外优势需时。 其实投资者只要投资香港,已能享受整个湾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