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7 0029
3917 4388
MB 335/ KK 920
由香港工业总会委托笔者撰写的《香港制造:新型工业化策略》研究报告已于上月发布,本文将分享研究报告内有关港资工业企业营运情况及展望未来的部分,为香港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政府统计处公布本港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GDP)预估数字(3.1%),不仅远高于市场预期的升幅,且高于第一季经修订的GDP升幅。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指出,受惠金融业改善,对全年GDP表现仍乐观,估计可增长2.5%至3%,则政府的全年预测可达标。
港大协理副校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内地企业因内部经济竞争太激烈,加上出口业务受关税压力,形成“不出海就出局”的局面。虽然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生产力非常强,但出海时仍需适应当地文化,例如管理和政治文化。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邓希炜教授接受明报访问时表示,香港经济增长但消费市道低迷,与香港价格刚性(price rigidity)现象有关,企业员工工资及店铺租金高企,导致整体价格的调整幅度慢。他说,在此前提下,一般市民的观感就是餐厅人手不足、价钱贵但不好食,高成本减弱企业竞争力、亦减低市民消费意欲。
第七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系列活动近日举行。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发表题为《地缘政治下的亚洲经济新格局》的主题演讲。邓希炜认为,未来十年的“全球化”,各国经济交流将更加碎片化、数位化、区域化,世界向多极过渡。全新的“全球化”可能是没有美国参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伦敦经历了从全球贸易港口到离岸金融中心的深刻转型。1964年,伦敦位居欧洲三大港口之一,处理货物量高达6130万吨;但至1980年代,随着大型远洋船舶和集装箱技术的普及,当地封闭式码头在地理与设施上均难以适应新型货运需求,货物处理量大降至2500万吨,伦敦港口因而失落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