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HKUBS_Standard_Coloured_Shield_Blue_Text_Logo - 380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媒体报导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媒体报导
中国经济通缩隐患成真?

中国经济通缩隐患成真?

16 Aug 2023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去年2月,笔者在本专栏撰文,剖析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出现的东滞西胀现象【注】。一年半之后的今天,西胀回落,东滞犹在。本月9日,中国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公布,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0.3%,出现了自2021年2月以来的首次按年负增长;不仅如此,生产价格指数的按年跌幅为4.4%,延续6月的下降趋势。

随后几天,西方的各大财经媒体纷纷大字标题报道,宣称中国经济进入通缩时代,一些评论文章甚至断言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内地不少媒体和财经人士则反驳,认为国内经济正在走向重品质、兼顾公平的新路,增长空间仍然巨大,西方言论不过是危言耸听。如何判断中国经济今后的走向?对与之息息相关的香港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通缩乍现: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7月份出现价格指数不升反跌的现象,虽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属情理之中。今年第二季度,笔者多次北上出差,每到一处,不免感叹物价的低廉。在内地社交媒体上,「消费降级」成为热门话题,大家不再比谁买的东西高档豪气,而是比谁淘的货品物美价廉。在市场上走红的产品,往往是那些人民币百元以下的衣服和10元左右的日常用品。就算是汽车家电之类的耐用消费品,打折蔚然成风,却不见买家趋之若鹜,难怪最近来访的内地朋友屡屡抱怨香港物价太高。

国内物价持久低迷,许多人将其归咎于疫情抑制需求的后遗症。去年底到今年初,防疫清零政策逐步解除之后,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内需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一举扭转疫情期间的颓势。本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统计数据为这种看法提供了支持,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季度未能保持增长的势头。然而内地一些权威专家认为,第二季度的低落仅是需求没有完全恢复,企业调整尚未到位,宏观调控的效果有所滞后,决然否认整体经济出现通缩的说法。因此,当7月份的数据一出来,特别是原先看好的外贸呈现出口按年下降14.5%的大缺口,不免让人出乎意料。

这种物价低廉、消费动力不足的情况,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冒现。一种说法是经济周期的正常起伏;另一种说法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么多年后,不可避免地缓下来。这两种说法无疑过于笼统,而且都有避重就轻之嫌。观乎过去3年中国经济的运作情况,笔者相信造成目前若隐若现的通缩有三大原因。其一,中国长期的金融负担,特别是地方债务和房地产问题,制约了货币财政政策调控的空间。其二,国内经济资源配置不甚合理,政策不确定性强,大企业缺乏信心,中小企业缺乏机会。其三,整个国际环境不利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世界工厂」的模式面临被瓦解的风险。

通缩后果:短期微害 长期大碍

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出现通缩,到底会有什么可怕后果?要是你去内地二三线城市,向略有资产、收入稳定的中老年人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会告诉你,通缩挺好的,物美价廉,生活无忧。对同一问题,香港的商家则会向你抱怨,內地访客太悭钱;靠内地市场发迹的企业则会吐槽生意不好做。国际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也会四处惊呼大市委靡不振。最感焦虑的估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会痛陈求职如何艰难。

在经济周期中出现轻度通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通缩成为慢性病,进而转为长期经济萧条,也就是所谓的「日本经济病」。对亚洲经济素有「偏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明(Paul Krugman),在2016年就指出当时的中国经济与1989年的日本经济非常相似,敲响中国经济可能步日本经济后尘的警钟。近日,他甚至更加悲观地认为,一旦经济走向通缩,中国社会将面临比日本更为棘手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萧条而已。

笔者不完全认同克鲁明的观点,因为中国的经济模式与日本迥然相异。但他也并非危言耸听,通缩的威胁实在不可忽视。短期而言,国内经济面临两大严峻风险:一是房地产爆雷,二是年轻人失业。随着通缩到来,这两个问题更将雪上加霜。长期而言,通缩造成的经济萧条可能让中国提前进入低增长轨道。日本是在人均GDP达到相当高水平才出现低增长,所以经济萧条没有引发社会动荡。中国大多数人口仍然达不到中产的生活水准,一旦堕入低增长的轨道,就很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走出通缩:说难不难 说易不易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难以走出通缩的阴影,原因有二。一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缺乏信心,这种悲观预期强化了消费、投资的低迷,掉进「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二是中国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双双急转直下,这两股强大力量本来足以快速拉动国内经济,却因地缘政治而大为弱化。

按笔者分析,中国经济就算出现通缩,要走出来并不难。日本经济的一大棘手问题是宏观政策调控失效,长期困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与日本经济过度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企业有一定关系。中国经济在地域分布上,东南西北各有多个中心经济圈,每个圈内的各座城市也呈现多元发展。若论企业分布,内地拥有大量扎根本土的中等企业,遍及四方,百舸争流。这样的经济布局下,只要中央政府大胆启动新一轮经济扩张,经济就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这一个过程中,关键在于政府必须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恢复中国经济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走出通缩的同时,亦确保经济质量。比如说,提振整体经济的一个快捷方法就是重新回到房地产挂帅的老路上。但是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却又掩盖起来,长此以往,势将增大金融危机的风险。

宏观政策:总量控制 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一旦面临经济困难,素来有两大流派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宏观调控派主张从调控经济总量入手,大水漫灌毫不手软,以快刀斩乱麻之法加以解决。结构调整派则主张借实际困难倒逼经济改革,通过调整结构来推动经济逐步走出困境。眼下似乎这两派处于胶着状态。

一方面,宏观调控派提出的方案可能掩盖甚至加剧经济发展的积弊;另一方面,结构调整派的主张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经济改革也受到诸多掣肘。双方互相牵制的结果就是,过去几年国内既没有什么重大经济改革举措,经济调控也不愠不火。

如果中国总体经济进一步下滑,宏观调控派的解决方案很大可能会占据上风。这种救经济做法无可厚非,需要警惕的是资源的扭曲配置问题。笔者建议必须尽快启动经济,同时避免加剧长期风险,在新一轮的经济扩张中,资源应该向外向经济、民营经济以及中型企业倾斜。与此同时,北京政府应该努力营造稳定的环境,让企业家有机会,投资者有信心,年轻人有希望。

 

【注】〈剖析东滞西胀 慎防繁荣假象〉,吴延晖,《信报》,2022年2月9日

 

吴延晖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三年八月十六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China’s Economy Isn’t Ailing—It’s ‘Evolving’: IPO Lawyers Told to Watch Their Language10 Aug 2023
香港高校相继内地设分校等 港大北京中心冀助本港科研开拓市场16 Aug 2023
Trending
订立工业量度方法 监测产业发展动态
订立工业量度方法 监测产业发展动态
Prof. Heiwai TANG
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及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邓希炜教授撰文指出,现时香港经济结构单一,推动“新型工业”可促进多元化经济发展。而为了监测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协助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检视政策成效,邓教授提出一套量度香港工业经济贡献的新方法。 根据研究所得,邓教授相信新型工业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存在广阔的增长空间,随着香港创新科技的加速发展,2000-2023年间,“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的增加价值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 同时,“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价值则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 此外邓教授亦提到,香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与新型工业同样重要的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法律服务等,不但支援本地工业的发展,更推动全球工业的发展,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和贡献不容忽视。
22 May 2025
教学人员

HK01
贸易战与宏观经济恒等式
贸易战与宏观经济恒等式
Dr. Y. F. LUK
早前中美双方在日内瓦就关税会谈,出乎意料地迅速达成休战共识,关税税率暂时回落至所谓美国“解放日”之前的水平,但全球局面却难复旧观。美国总统特朗普玩弄所谓谈判技巧,叫价忽高忽低、忽真忽假,威逼利诱,为己方制造谈判空间。可是碍于底气不足,逻辑紊乱,贸易战犹如美方蹩脚的马戏班杂耍,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推至历史高点【注1】。
21 May 2025
教学人员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