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媒体报导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媒体报导
非洲须促进贸易以发展经济

非洲须促进贸易以发展经济

4 Sep 2024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为期三天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今天在北京启幕,是这个论坛24年来第四次以峰会形式举行。有报道指这是新冠肺炎后最多外国领导人同时到访北京的盛会。上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也在北京举行,那已经是2018年的事,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和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才刚开始,中国的电动车工业仍未广受关注,人工智能的威力只存在于想像中,没有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的生灵涂炭,当然也不知道全球会被新冠肺炎折腾三数载。

出口原材料农产品难致富

然而,时移世易,过去数年的风起云涌,迅速改变全球的格局,也使在国际政经舞台上一直处于被动的非洲,有机会稍为移向舞台的中央。比较明显的,是去年9月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成为20国集团(G20)的永久成员,代表众多非洲国家就国际事务发声。众所周知,G20集中了全球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占了全球85%的GDP和75%的贸易。在这之前,非洲在G20中只有南非一个代表。至于非洲联盟,则有五十多个非洲国家为其成员,差不多代表整个非洲,在G20中的角色相当于另一成员欧盟(European Union)。另一个例子是,在加沙冲突数个月后,南非在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控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行。一个小国在不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重要国际事务上如此主动,在以前有些难以想像。此外,非洲可以提供的,除了大量的天然资源外,还有54个国家在联合国的票数。

地缘政治的演变提高了非洲的重要性,但非洲的经济表现总的来说仍然是差强人意。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20%,人口也是第二大洲,按年龄中位数看是最年轻的,同时资源也相当丰富,但人均GDP却是最低的,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Sub-Saharan Africa)。按世界银行的数字,在2023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4374美元,和高收入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比较,只及后者的8.3%,即使和其他发展中地区比较,也只有拉丁美洲的22%和南亚的52%。1990年,非洲的人均收入是全球平均的30%,到2023年只有21%。非洲的经济增长缓慢,而且和全球平均的差距愈来愈大。

二战后的经济发展,自然以亚洲表现最佳,平均增长率高于欧美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而在亚洲,率先突破的是日本,继之是四小龙,随后是东南亚其他经济体。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中国大陆的表现更是无出其右。这些经济体发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加强贸易与世界经济接轨。若查看多年来贸易额最多的经济体,差不多都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收入与贸易有高度正相关,一来是收入高了自然消费多了,包括消费外国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较多的进口,但反过来更重要的,是贸易充分利用相对优势、扩大市场和提高竞争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非洲经济的发展缓慢,一个原因是它相对较小的贸易规模。

非洲贸易只占全球贸易的3%,相对于非洲的人口、面积和资源,这个比例相当低。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中,倾向采用入口替代政策扶助本国工业,在2023年也占了全球贸易的7.3%,而采用促进出口政策的亚洲,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更高达48%。

非洲的出口主要是原材料,如石油、矿产、农产品等,换取的是较高增值的商品,因此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即出口价格相对进口价格)并不有利,仍然是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的贸易形态,在国际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同时,当前全球贸易的70%是制造业产品中的价值链(value chains),以原材料和农产品为主要出口的非洲国家,可以参与的程度不高。此外,当国际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Doha Round)谈判失败后,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就更加困难。

倘行“欧盟模式”减5000万贫民

非洲不只占全球贸易很小的比例,非洲区内的贸易占非洲贸易总值的比例也很低,大约只有13%。换句话说,非洲国家和非洲以外的贸易,远多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这情况和其他洲不同。欧洲国家的贸易,有大约70%是欧洲区内贸易,亚洲贸易则有60%属区内贸易,而北美洲也有40%。非洲区内贸易占比较低,也是和上述与天然资源为主要出口的情况有关,除了石油和农产品外,非洲的矿物蕴藏量丰富,如钴、铬、锰、磷酸盐、白金、钻石等,都占全球的六、七成以上。这些产品的买家主要是高收入的工业国,产品也自然出口到非洲境外。此外,非洲区内的贸易成本很高,背后原因是落后的基础建设、低效率的海关运作、欠缺统一的产品标准等等。不过,也有论者指出,非洲的区内贸易数字被低估了,因为有相当的贸易没有通过海关,而是跨越长长的、缺乏管制的边界,避开关税和减少行政麻烦。有研究估计,非法的跨境贸易,使非洲区内贸易被低估了11%至40%。

然而,即使非洲区内贸易数值比官方数字为高,非洲仍须加大力度促进区内和与区外的贸易,以拉动经济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无能为力、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今天,要提升贸易,只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强合作。2019年生效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 AfCFTA)正是这方面的努力成果,也是各方寄予厚望的合作。AfCTFA在原有的一些非洲区内贸易协议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内容包括降低关税、订立产地来源规则、加强贸易支付系统等,和众多的贸易协议方向一致。更进一步的,是远景放在建立单一市场,使人联想到欧盟的前身。目前非洲已有接近50个国家参与AfCFTA,差不多涵盖整个非洲大陆。世界银行估计,若协定得到全面推行的话,非洲会到2035年时减少5000万极端贫穷人口,及增加9%的收入,可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多年来都和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有援助非洲国家,较受关注的例子是七十年代初帮忙兴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之间的坦赞铁路。目前非洲已有52个国家签署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随着这个计划的发展,中国在非洲参与的基础建设项目众多,希望这些项目有助打通非洲大陆的交通经脉,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非洲国家的外贸。当然,非洲的经济发展,涉及到多个因素和挑战,但基于它庞大的面积和人口,成果不单惠及非洲人民,亦有利于全球发展。

 

陆炎辉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荣誉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九月四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港大:学界擅长梳理数据助ESG “政商学”合作 提供解决方案帮企业3 Sep 2024
算法孪生:从大数据杀熟到隐性合谋6 Sep 2024
Trending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来,香港在四大支柱产业上表现卓越,包括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专业及工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根据香港政府的研究统计,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四个行业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和近一半的总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支柱产业各自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区域和全球竞争、新的价值链发展、先进科技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创新”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法,而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制定创新策略——而不是单单为了“创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减贫的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业的发展,来思考创新策略的制定方法——这两个话题的共通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于香港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
14 May 2025
教学人员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