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BS_logo_25_web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学硕士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商业人工智能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助理教授〔研究〕/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Impact Factors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HKUBS_logo_25_web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学硕士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商业人工智能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助理教授〔研究〕/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Impact Factors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HKUBS_logo_25_web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学硕士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商业人工智能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助理教授〔研究〕/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Impact Factors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媒体报导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媒体报导
百分之二通胀目标与美国通胀

百分之二通胀目标与美国通胀

1 May 2024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这两天又是美国联储局议息的日子。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的短短16个月内,联储局持续提高政策利率以遏抑40多年未有的高通胀,累计加息5.25厘。至去年11月,以消费物价指数(CPI)计算的年通胀率,已由2022年6月的9.06%高峰下降至3.14%。若以联储局关注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计算,去年10月至12月的按月增幅均差不多为零。市场乐见遏抑通胀见成效,预期2024年将进入减息周期,甚至有估计认为全年会减息6次。

然而,在过去3个月,美国通胀不但没有进一步下滑,反而轻微上升。本年1月至3月的CPI年通胀率分别为3.09%、3.15%和3.48%,PCE指数按月增幅又重回0.4%、0.3%和0.3%,反映通胀在这个水平的黏性。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及其他官员均表示,需等更多数据确定通胀放缓才减息,市场亦预期今年减息次数约为两次。

联储局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达到最高就业水平和价格稳定,即所谓双重使命(dual mandate)。最高就业水平随着经济和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而变,难以定下数字目标,但美国的失业率在新冠疫情后已大幅降落,过去两年都低于4%,不是目前主要考虑。减息与否及有关幅度和次数,还得看能否达至以PCE计算的2%通胀目标。

西方央行以2%作为通胀目标,始于1989年的新西兰。这之前数年间,新西兰经历了两位数字及波动很大的通胀,央行需要遏抑通胀,自然成为社会共识。当通胀下降至10%,新西兰财政部长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说,他认为理想的通胀为1%。由于一般量度的CPI通胀率会稍微高估了真正通胀率,若后者的理想水平为1%,那官方可把CPI的通胀目标定在2%。2%通胀目标应运而生,其后英国、加拿大及其他经济体相继效尤,美国却在20多年后才明确采纳2%通胀为货币政策目标。

前联储局主席伏尔克(Paul Volck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惜经济衰退,也以高息对抗通胀,使联邦基金利率一度升至20厘。当时并没有明确的通胀目标,不好判断什么时候「息」可而止。伏尔克1987年离任时,美国通胀率仍有4%。随后的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曾研究是否采用2%通胀目标,但因研究结果显示会带来经济衰退而作罢。另外,有研究员审阅2000年至2007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纪录,推断其中隐含的与会者通胀目标为1.5%。金融海啸后,时任联储局主席贝宁奇(Ben Bernanke)才在2012年正式以2%通胀目标为联储局双重任命之一。到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经济衰退,加上美国通胀长期低于2%,联储局遂把2%目标改为平均2%,以增加实施较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换句话说,若目前联储局有信心通胀继续下降,便可在通胀高于2%时启动减息。

2%通胀目标的订立,并非基于严谨的经济分析或实证研究计算出来,但可以有些辩解。首先是通胀既然不讨好,为何不把目标定在零通胀?一个原因是上文提及的通胀统计数字有向上偏差,即使官方通胀率是2%,实际通胀仍会低于2%。这些偏差可稍为纠正,如使用PCE取代CPI。惟更重要的原因是,若通胀目标低于2%,在经济衰退时,央行便没有减息空间。通胀会导致市场产生预期通胀,而预期通胀会拉高借贷利率,因此经济在长期均衡状态时,较高通胀会带来较高的名义利率,央行定下较高的通胀目标,便可制定较高的政策利率,在经济衰退时会有较大减息空间。此外,无论是CPI或PCE,物价指数代表了众多商品和服务的加权平均,若这个指数维持零改变,背后必然有些价格上升、有些下降,后者表示某些行业或企业和有关雇员已面临困境。保持轻微通胀,等于加上一些经济运作的润滑剂。进一步说,零通胀目标容易使经济陷入通缩,而通缩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低程度通胀。

反过来问,2%通胀目标会否太低?好些经济学者认为2%确实太低,有些更具体指出4%是更佳选择,包括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师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布兰乍得(Olivier Blanchard)、奥巴马任总统时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哈佛大学教授弗曼(Jason Furman),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他们的主要论点是,如上面提及低通胀目标限制了央行下调利率刺激经济的空间。举个例子,若果以简单的泰勒法则(Taylor rule)为标准来计算,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最优化的联邦基金利率大约是负5厘,但受到零利率的限制,联储局只能诉诸于量化宽松等非传统货币政策。此外,虽然通胀不利于经济,不过观乎一些通胀率3%或4%的经济体,情况并不那么恶劣。无论双方的论点如何,在目前打击通胀的情况下,都不应修改2%的目标,否则会为金融市场带来混乱,并影响联储局的诚信和日后货币政策的运作。事实上,建议改为4%的论者也指出,应该在经济好景时才作修改。

基于美国本年首季通胀走势,一般估计联储局这两天会议不会减息,甚至预期减息会延后至第三或第四季。美元和其他货币的息差持续甚至扩大,助长美元强势。据报道,约两周前IMF和世界银行的春季会议中,讨论气氛都是看好美元。看好美元的预期,带动资金流向美元资产,进一步推高美元。美元持续高企,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那些欠外债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不好受,而美元升值也增加美国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美国企业及消费者继续购买包括中国等外国的产品,增加美国贸易赤字。若年底总统大选由特朗普胜出,新一轮及升级版的贸易战大有可能出现。

说到美国总统选举,当新西兰央行定下2%通胀目标时,除了应付通胀外,还有更深一层意义,就是使货币政策遵从一个简单清晰的运作规则,从而减少行政部门的干扰,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上星期《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竞选顾问团草拟及讨论若特朗普当选的政策建议,其中一项是联储局的利率政策须咨询总统。这或许是选举前的讯息战,但特朗普按个人利益及喜好批评联储局,并施加压力改变联储局相对独立的政策,则早有前科。他在2016年竞选时,批评时任联储局主席耶伦减息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同属民主党的希拉莉竞选。他上任后以鲍威尔替代耶伦,但随即批评鲍威尔加息影响他任内的经济表现。美国政府的财政金融一直都在透支未来,但仍然有市场熟悉的程序和规则,未至于要在短期内埋单。然而国际和国内政治的迅速演变,加添了无限的不可知数。

 

陆炎辉教授
港大经管学院荣誉副教授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四年五月一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中国数字人才培育 学者指问题多多30 Apr 2024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Fortifying National Resilience1 May 2024
Trending
熊出没注意:经济学上的特效解方
熊出没注意:经济学上的特效解方
Dr. Yifei ZHANG
从各大媒体报导和社交平台信息广传可见,日本近期正被一场前所未有的熊灾困扰。棕熊与亚洲黑熊以空前频率闯入人口密集地区,甚至闯入停机坪,令机场暂时关闭。截至10月底,已有超过170人遭受攻击,造成十多人丧生。日本环境省以及农林水产省将之定性为“异常事态”,并紧急调拨资源应对。
19 Nov 2025
教学人员
打造港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
打造港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
Prof. Heiwai TANG
13 Nov 2025
教学人员

Bloomberg (英文)
Y. F. LUK
About Author
Dr. Y. F. LUK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