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适度有为为什么那么难?

适度有为为什么那么难?

8 Dec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政府如何干预经济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教科书给出简单的答案:只有在市场失灵或社会财富分配极端不均的情况下,政府才需要介入经济运作。反观现实,恐怕没有哪个政府如此「无甚作为」。即便是在信奉自由经济的香港,政府的作用也远不限于解决市场失灵或财富分配的问题。当下社会有一种声音,希望政府能更积极地制定经济政策,促进持续发展。

有为无为之辩

特区政府应该奉行无为而治还是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笔者在所任教的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的课堂提出这个问题,让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各抒己见。一番热烈讨论后,少数学生坚持认为,政府现在已经过度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应该更加「无为」,才能让本港保持国际认可的自由经济地位;一部分学生针锋相对,指出政府应该更加积极大胆地作出干预,制定鲜明的产业政策,促进与内地的经济融合。

大多数学生则认为,政府在经济政策上无功无过,保持现状才是稳妥之道。他们并非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无可挑剔,而是觉得恰如其分的经济干预异常困难。没把握的有为而治,还不如低风险的无为而治。

利益左右政策

适度的经济干预为什么那么困难呢?原因之一是公共政策深受利益集团的影响。1971年,芝加哥学派的顶梁柱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发表一篇题为〈经济管制的理论〉的论文 【注1】 ,宣称「作为一个普遍规则,政府管制是企业努力争取的结果,其设计和操作皆服务于实业界的利益。」在此之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管制的核心是政府以有形之手纠正市场失灵,从而促进良性竞争,保障大众利益。这位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人却痛陈管制的本质是政府与实业之间的利益交换,其结果是经济机会不均以及大众利益受损。

不难想像,此文引起轩然大波:喜之者认为作者扒下了政府管制的丑陋面目,不愧是捍卫自由经济的斗士;恶之者则认为作者以偏概全,小题大做,逞妙笔生花之能,作哗众取宠之事。

毁誉之间,斯蒂格勒这篇力作成为产业经济学过去5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之一;其现实意义也毋庸置疑。美国的产业规管和商贸政策处处留下大企业在背后操纵的痕迹,而华盛顿的政治游说已经产业化,规模日渐庞大。不久前,在论文发表50周年之际,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特别举办一个研讨会,探讨美国的产业规管之路。尽管不少与会者认为论文有言过其实之嫌,但担忧以大企业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对产业政策产生不良影响却是共识。

当下,如何管制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所面对的难题。自去年以来,北京政府对以互联网和资讯科技为依托的各类企业频频出手,管制招数层出不穷,引发市场震荡。互联网巨头对社会影响深远,诚然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而且内地政府的管制手段也不太可能是某些企业游说的结果。

主义凌驾问题

不可不察的是,每项管制政策都会带来新一轮的利益分配,甚至强化某个集团的利益,反过来牵制政策的执行,并且可能改变政策的方向。这是斯蒂格勒论文的言外之意,政策制定者对此必须有所警觉。

左右经济政策的另一大力量是意识形态。近几年笔者跟美国的朋友谈起经济政治问题,听到最多的忧虑就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不只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服从于某种主义。结果政策非左即右,以致常常自相矛盾。政策失去中立性,最终受损的是公众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出现的种种冲突,便是主义凌驾问题的一个缩影。意识形态的尖锐冲突导致经济政策举步维艰,相信经历了这几年社会动荡的香港人深有体会。

意识形态的对立一旦消除,经济良策是否就会自然出现?这却也不尽然。这个问题可以从组织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有些企业领导者刻意表现得极为偏执,认定了一个方向,就踩上油门直路行走。这样有助于加强领导力,在企业风雨飘摇之时起到凝聚人心、方向明确的作用。但这种偏执战略会排除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弊端极为明显,特别是在企业需要寻找新增长点的时候。

在公共政策领域,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一项政策一旦贴上某某主义的标签,就动弹不得。然而试验性的政策往往需要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所以强化主义必然会导致政策僵化;左摇右摆、相机而动则必然弱化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当年胡适所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创意促发创新

政府要适度有为这么难,但却不能无所作为。好的政策从哪里来呢?并非所有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经济都持悲观态度。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便是倡导有为政府的代表人物。2014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主意凌驾利益:偏好、世界观以及政策创新〉的论文 【注2】 批评经济学家长期对政策的理解过于狭隘,以致限制了政府的有为空间。在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看来,政策也是一种生产技术,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并特别强调政策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跟科技创新不断放宽企业的技术约束一样,良策有利于放宽政治对经济的约束,从而释放经济活力。他指出,好的政策创意来自政府官员的企业家精神、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应变危机的需要、政策突变以及参照其他政府的做法。

尽管这一套理论源自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发展进程,罗德里克的观点在内地颇受认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从最初开放市场,到企业产权改革,再到出口贸易融合外资以及现在的科技创新,全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相比之下,自由经济体面临的政治约束比较少,地方政府也就缺乏政策创新的动力。

香港经济目前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难免面对经济体制的诸多掣肘。特区政府在经济中的一大作用,便是通过政策创新为企业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比如10月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融汇整合本港与内地的资源。这不仅需要特区政府积极与内地政府互动,更有赖特区领导班子有胆有识地推动政策创新。

 

【注1】: George Stigl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 2, No. 1 (Spring, 1971): pp. 3-21.

【注2】: Dani Rodrik, “When Ideas Trump Interests: Preferences, Worldviews, and Policy Innova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28, No.1 (Winter, 2014): pp. 189-208.

 

吴延晖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八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9 Jan 2019
Trending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追踪数据解读RCEP 自贸四大关键趋势
追踪数据解读RCEP 自贸四大关键趋势
Prof. Heiwai TANG
历经7年谈判,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员国共占世界人口近30%以及全球GDP超过三分之一。在全球经济碎片化持续加剧之际,RCEP被寄予厚望。这项协定汇聚了亚太地区规模悬殊、制度各异的多元国家,展现出区域包容性合作的强大潜力与韧性。 实施至今3年以来,RCEP对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将如何重塑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模式?本文将根据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团队建立的“RCEP Tracker”【注】,比较分析2020年首季至2024年第三季各RCEP成员的贸易表现
30 Apr 2025
教学人员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