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香港需要坚韧甚于刚强

香港需要坚韧甚于刚强

20 Apr 2022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近日笔者与亲友以及同事、学生交流,始终离不开两个问题。一是新冠疫情过后,香港会恢复到疫前那样吗?二是这段期间离开香港的人,有多少会回来呢?一波波疫情下来,不少人对未来悲观了许多,不敢预期明天会更好,但求至少可以回到从前;这种心态大概不是香港人独有。

韧性比刚强更稀缺

所谓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任何社会经受重大波折,生活其中的个人都不免心生惶恐。本地经济能否迅速恢复到以前的稳健,甚或更上层楼,取决于整体社会的坚韧程度。

一个社会是否坚韧,靠的不是个人的忍耐力和企业的适应力,而是整个社会的协调运作,特区政府的施政对此至关重要。

在经济学中,韧性(resilience)指的是一个社会在遭受挫折之后,能否快速恢复经济民生的能力。与此相比,刚强(robustness)指的是在外力冲击下仍足以保持稳健的能力。

当前国家竞逐富强,个人追求财富,经济强劲增长自然成为社会的首要目标。哪个经济体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无论经受多少经济周期的跌宕起伏,都能坚定不移地追求本地生产总值高增长,便为世之楷模。然而,当新冠疫情之类的巨大天灾人祸陡然而至,再稳健的经济体也给打个七零八落。

建设韧性社会难度极高

危机之下,社会的短板显露无遗:关键民生物资短缺、医疗资源挤兑、中小企业倒闭、低收入者生活艰辛、老弱者缺乏照顾。一个有韧性的社会,在这些问题出现未几就能加以解决,让社会迅速回复正常。这种能力比起扛住一时外力冲击的刚强更加难得。

既然韧性社会如此难能可贵,为什么不见政府在这方面多加倡导多加建设呢?因为建设韧性并非无本生意,社会需要付出代价。举个简单的例子,疫情乍起,禁足令下,市民需要囤积生活必需品。超市商铺要应付突然倍增的需求,就必须储蓄富余的库存,甚至不惜过度囤货。复杂一点的例子是疫情冲击下的供应链断裂。许多企业原本所采取精准调配的及时管理(just in time)模式,却不得不让位予东拆西借的应急管理(just in case)模式;后者的成本要比前者高得多。

面对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各种社会问题一触即发,要照顾好各个范畴,有赖强大的公共财政。香港历经几波疫情的洗礼,还能保持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井然,民众安居乐业,跟其根基厚实、特区政府储备充足不无关系。美国疫情后期经济强劲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的「直升机撒钱」(helicopter money)政策,维持了需求的韧性,但其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却也无可奈何。

建设韧性社会的另一棘手之处,在于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将如何干预?当社会面临系统性冲击,一是不确定性大升,前景莫测,市场难以定价,风险无法分散。二是对医疗、物流之类的需求剧增,但公共产品的供给却因为价格管制和按需分配的规限而弹性极低,稍微失调便面临挤兑的风险。三是人人自危之下,稍有风吹草动,少数人的行为便会引发大众的连锁反应,出现严重的负面界外效应(negative externality)。这种情况下,市场失灵无可避免,政府不得不积极干预。

维护社会韧性的政策

政府在危机时刻干预经济,维护社会韧性责无旁贷,但也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在现代公民社会,政府不能硬靠强权,而应透过游说的方式来引导公众行为。如果政府缺乏公信力,就算三令五申要民众少聚集,不囤货,勤戴口罩,接种疫苗,也只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政令难以奏效。综观北美洲、欧洲乃至亚洲,疫情控制较好、民怨较少的地区,多半政府公信力都较强。笔者以为,特区政府历来强调执行力,现在应当重点增强公信力。

政府干预的另一问题是政策刚性。得以高效执行的政策往往具备清晰的目标,但是一旦指标化,政策就容易趋于刚性。比如说,抗疫「清零」政策确实有利于全面动员社会资源,并且协调各种措施从而有效管控疫灾。然而,当「清零」政策与科学防疫相悖,却又被定为能上不能下的硬指标,各种经济民生问题便接踵而来。更糟糕的是,政策刚性往往压抑市场发挥作用,弱化经济弹性,问题一旦出现便难以纠正。

韧性促进长期增长

政府干预的一大弊端来自政府行为政治化。在英美式的民主国家,政治化往往体现在政府为了讨好选民,而制定短期有利但长期有害的政策。依笔者之见,目前美国出现挥之不去的通胀,跟民主党把政策作为取悦选民的工具不无关系。在以威权体制为主要管治方式的国家,政治化则体现于地方政府对自上而下的指令盲目服从,甚至想方设法去迎合教条主义的政治口号。这样一来,政治挂帅,不仅导致政策目标单一化,政策执行顾此失彼,而且社会形成政治高压,抑制自由度和创造力,社会韧性也就无从谈起。

必须强调的是,笔者并不认为坚韧与刚强对立相斥,而是认为当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退一步保持坚韧比只顾勇往直前更重要。事实上,一个坚韧社会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更为有利。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者Markus Brunnermeier在最近发表的一本著作The Resilient Society中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他指出经济增长的泉源来自科技创新,而创新必有风险,一个有韧性的社会能助企业家或创新者渡过难关,以免他们一蹶不振。这样,韧性社会形成的保护机制,便成为创新型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细想一下,这个观点对香港发展高科技不无启发。金融行业虽然规模庞大,市场活跃,但存在两大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香港金融市场同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和内地经济环境的制约,发展被动,韧性不足。其二,本地风险投资缺乏活力,金融业对特区经济的作用守成有余,但推动创新力度则嫌不足。因此,香港经济能否向高科技转型,很大程度取决于金融业能否增强经济韧性。

人才是增强社会韧性的根本

建设一个韧性社会需要诸多条件,包括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政府增强公信力、市民提高公共意识;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大量经济学研究证明,人力资本富裕的地方,不仅经济增长率较高,而且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也能较快地走出萧条困境。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其主要城市虽在战时遭受摧毁,全国上下仍能靠着雄厚的人力资本,从满目疮痍中快速实现复兴。

聚焦本港,在人才方面正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近两年出现人才流失的迹象;二是本地人才青黄不接,年轻一代缺乏新时代所需的知识结构。两者都是迫于眉睫的问题。然而,从近日报章评论看来,特区政府似对人才问题重视不足,笔者将在本栏另文加以剖析。

 

吴延晖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9 Jan 2019
Trending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追踪数据解读RCEP 自贸四大关键趋势
追踪数据解读RCEP 自贸四大关键趋势
Prof. Heiwai TANG
历经7年谈判,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员国共占世界人口近30%以及全球GDP超过三分之一。在全球经济碎片化持续加剧之际,RCEP被寄予厚望。这项协定汇聚了亚太地区规模悬殊、制度各异的多元国家,展现出区域包容性合作的强大潜力与韧性。 实施至今3年以来,RCEP对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将如何重塑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模式?本文将根据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团队建立的“RCEP Tracker”【注】,比较分析2020年首季至2024年第三季各RCEP成员的贸易表现
30 Apr 2025
教学人员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关键字
社会韧性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