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阐释对香港经济的五大认识误区

阐释对香港经济的五大认识误区

17 Aug 2022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日前,港大经管学院召集对经济政策研究感兴趣的学者,为香港的经济未来出谋划策。笔者和同事邓希炜教授主动请缨,研究香港如何创造更多优质工作这一课题。笔者走访了学术社群、金融圈以及产业界的多位朋友,交流彼此看法,发现其中对香港经济所持观点迥异,甚至多有误解。笔者将之梳理为以下五大认识误区,并一抒己见,逐点澄清。

误区1: 经济问题只须稳保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就能迎刃而解

众所周知,香港过去几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更令整体经济雪上加霜,以致出现连连收缩的窘况。

有人乐观地认为,只要疫情雨过天青,加上这些年积累的社会问题处理得当,本港经济定能恢复稳健增长,相关问题也可一一迎刃而解。诚然,从金融、商机、就业等方面在疫情中的表现来看,特区确实家底厚实,疫后经济复苏自是顺理成章。

然而,绝对不容忽视的是根本结构性问题:现有产业基础带动不了社会共同富裕,同时又缺乏促进经济持续向上、大规模创造优质工作的新产业。除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奇迹再现,否则大多数人收入停滞不前、贫富更趋悬殊等仍是棘手的难题;可惜高增长的黄金年代不可复制,港人不可能「躺赢」。

依笔者之见,应通过提升产业品质来实现经济转型,以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包括专业服务和教育),以及新兴科技产业(以医疗生物和资讯技术为核心)为三大支柱,来扩大优质工作在劳动力市场的比重。

误区2: 香港在经济上渐被内地城市取代

笔者认识的经济本土派人士,常常埋怨内地城市挖香港经济墙脚之余,又生恐特区与内地城市竞争时落败。这种心态大可不必。中国的全方位开放以及内地城市相继崛兴,无疑打破了香港在国际产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但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全球分工合作的大势之下,经济发达城市无一不饱受市场竞争的洗礼。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演化中,香港形成了与内地所有城市截然不同的产业结构,并且拥有一篮子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内地城市并不存在经济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香港的产业结构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内地城市偷不走香港的优质工作,而香港也生搬不来内地城市的企业。香港理应借助内地经济的崛起,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聚集效应,来带动自身经济发展。除了一如过往,致力吸引外地企业来港融资上市,香港还须充分利用内地市场,解决本港因高端产品和服务需求不足而令供应受压的问题。笔者一直强调,香港尤应借助内地的人力资本储备,促进本港与大湾区内人才市场的融合,借此克服经济转型的瓶颈。

误区3: 金融业仍是香港经济和优质工作的主要引擎

过去几年,尽管香港经济屡受冲击,金融业却表现不俗,保持上升的势头。资料显示,自2009年以来,金融业在GDP的比重从15%渐升至20%,而金融从业员的收入也远远高于全港平均工资水平。但若从带动香港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金融业却嫌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香港金融业近两年能够逆流而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美关系僵化所导致的中资股回流。日后情况如何?其一,如果中美经济彻底脱钩,中国企业对国际资本的需求将会急剧下降,赴港融资也就无足轻重。其二,要是中美经济重拾正轨,中国企业则未必选择在港上市。可见目前靠中资股回流造成的金融旺市,并非长久之计。

金融业属于供应链极短的行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溢出效应很小,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可以在上下游企业形成联动效应。目前,金融业相关职位在香港整体就业所占比例约为10%,估计已达上限,很难再赖以创造大量优质工作,而必须靠升级服务业和高端科技型制造业。

眼下极为热门的金融科技能否成为香港经济的一个增长点,尚属未知之数。金融科技能否在一个地方生根落地,关键不在科技,而在于灵活的金融制度以及恰到好处的监管。香港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误区4: 高科技产业对香港经济无非锦上添花

过去10年,特区政府以及实业界人士虽已意识到,香港未能追赶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其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比不上传统的国际大都会,甚至落后于内地的新兴城市。但不少人仍然认为,高科技产业纯属锦上添花,对香港经济无关宏旨。香港的研究发展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虽已从2001年的0.5%增至2020年的1%左右,但仍远低于新加坡(1.94%)、南韩(3.26%)和日本(2.82%);与北京(6.3%)、上海(4.1%)、深圳(4.2%)、广州(3.2%)相比,更是望尘莫及。碍于「锦上添花」的思维,香港要借高科技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实在举步维艰。

笔者认为,香港应把高科技产业的振兴与经济发展切实挂钩。一些政府官员口中所谓「智慧城市」、「创意城市」,其实缺乏经济发展的内涵。作为国家资讯产业布局的一部分,香港特区在资讯及通讯行业有一定基础,但在数码技术则毫无优势。数码产业或可为一些行业(如金融业)提供辅助性的技术支持,却不太可能成为经济主流。反而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以及新型材料堪称实实在在的产业亮点。当务之急,社会须就足以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产业达成共识。

误区5: 经济转型应顺其自然而毋须政府调控

自由经济体的转型,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自会逐渐形成,政府不应横加干预。此一观点在香港深入人心。笔者也素来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然而,针对香港经济转型以下三方面的特殊性,特区政府必须加大对经济调控的力度。

首先,香港的经济转型涉及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优质工作的创造,两者都极具正面界外效应(positive externality),亦即对其他行业和职位带来利益。私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投资决策不会主动内在化这些界外效应,导致研发不足、优质职位过少。这需要政府通过各种灵活的政策工具(如补贴、外判、研发合作),进行适当介入。在这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自由经济体都有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其次,尽管资金充裕,香港仍然缺乏发展创科产业的软环境,创科投资始终未成气候。令人大惑不解的是,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业,也不乏敢于冒险的创业家,但专业的风险投资却寥寥无几,严重窒碍了初创企业的发展。这是科创软环境不足的表现。香港的另一个软肋是高科技专才储备总量不足,人才市场缺乏流动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特区政府积极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帮助企业破除种种障碍,并且加大软硬基础建设的投资,以便吸引科技人才、风险资本和企业家。

最后,香港的经济转型离不开与内地合作,尤其是大湾区城市,关键在于特区政府与内地地方政府的协调互动。毋庸置疑,香港在经济发展上先行一步,在体制上也占优,但在经济管理的某些方面却比内地政府缺乏经验。例如在引进跨国公司、吸引人才、扶持高科技等方面,特区政府不妨向上海、深圳等地取经。

笔者冀望本文的分析可收抛砖引玉之效,激发社会上心系特区未来发展的各界人士广泛讨论,尽快为香港经济转型找到共同戮力的方向。

 

吴延晖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管理及商业策略)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二年八月十七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9 Jan 2019
Trending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追踪数据解读RCEP 自贸四大关键趋势
追踪数据解读RCEP 自贸四大关键趋势
Prof. Heiwai TANG
历经7年谈判,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员国共占世界人口近30%以及全球GDP超过三分之一。在全球经济碎片化持续加剧之际,RCEP被寄予厚望。这项协定汇聚了亚太地区规模悬殊、制度各异的多元国家,展现出区域包容性合作的强大潜力与韧性。 实施至今3年以来,RCEP对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将如何重塑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模式?本文将根据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团队建立的“RCEP Tracker”【注】,比较分析2020年首季至2024年第三季各RCEP成员的贸易表现
30 Apr 2025
教学人员
Dr. Yanhui WU
About Author
Prof. Yanhui WU

Professor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