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logo
Type To Search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港大經管學院
  • 全球网络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我们的故事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数据分析硕士
      • 会计学硕士
      •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家族财富管理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可持续会计及金融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财富管理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FT中文网明德商论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深圳研究院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打造香港成ESG都会 迈向零碳经济

打造香港成ESG都会 迈向零碳经济

11 May 2022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书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环境、社会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近年成为全球热门话题。近日环球金融市场备受时局动荡影响,市民因受「息诱」,对绿色债券趋之若鹜,但对其背后意义及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认识?

本文就此探索香港成为绿色金融中心的3个范畴:(1)可持续融资可否创造股东价值?(2)香港要成为绿色金融中心的关键;(3)绿色金融怎样成为香港年轻一代及经济的新出路?

企业、社会、公民的三赢战略

ESG准则意指在决策过程中将环境、社会和管治因素结合全方位的企业行动,一并考虑。以往很多公司都认为,ESG和绿色举措纯粹对社会和环境有益,并视之为资源消耗和业务开支,但事实上,ESG和绿色金融可以成为可持续投资。

ESG作为业务战略,打赢人才争夺战、与客户建立联系、创造社交媒体Sound bites、展现对公司所在地社区的关顾,和配合监管机构的合作态度,在均富和共富主张当道之际尤其重要。哈佛商学教授Theodore Levitt指出,不论任何企业,最终目的不外乎「寻求并挽留」客户。要达此目标,企业必须能够提供令客户称心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务求导致消费者养成对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依赖。ESG突出之处正正在于有助维持这种竞争优势,其中除了涉及全力宣传,向消费者灌输产品或服务的优点之外,还涵盖将消费者与企业彼此的价值观和期望互相结合,并积极塑造企业在大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香港作为亚洲第三大及全球第五大证券市场,近年举债活动激增,随之而来的一大趋势就是绿色和可持续融资,主要以绿色债券作为公共机构和私人公司的融资工具,较为人所知的例子包括香港机场管理局为资助扩建第三条跑道发行绿债、港铁为新铁路项目发行绿债等。ESG评估亦已被香港交易所纳入《上市规则》,ESG报告实践则分为「遵守或解释」和「推荐」两部分。换言之,香港上市公司报告应合乎标准,并披露超出规定的内容。

ESG属资产而非负累

在逆全球化时代,商业环境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目前,企业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寻找新方向及目的,不断进化以求生存或转型。根据《哈佛商业评论》2015年一项名为The Business Case for Purpose的调查,美国企业高管一致认为公司存在目的之概念正在迅速改变,必须超越股东价值。受访企业超过八成的高管认为,与员工具有共同目的,且不只是专注于利润的组织,在转型工作中会更加成功,亦拥有更多敬业的员工和更忠诚的客户,并且更能创新及转型变革。但是,只有少于一半的受访公司正在积极寻找相关目的。

不少新一代宁愿牺牲一些工资,也希望能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赚钱之余也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所以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可减少员工流失,帮助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研究亦发现,相对于缺乏ESG的同类公司,具ESG的公司股票价值较高,现金流及风险评级亦较理想。虽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难以实证判断,但ESG准则似乎适合用作公司管理表现的指标,且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此外,由于专门追踪ESG表现的公司的ESG导向型基金和总资产管理规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简称AUM)予以支持,令ESG友好型股票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根据美银美林2019年一份报告中表示,近5年来,与ESG相关的AUM在各种资产管理策略中增速最高,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70%。安联投资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ESG AUM已超过35万亿元(美元.下同),亦即全球每100元的AUM,便有30元与ESG相关。

以港铁公司为例(利申:笔者均与港铁无任何合作关系),其2021年年报按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南》的披露要求出版可持续发展报告。不仅如此,港铁公司还通过参考全球报告倡议标准(GRI Standards)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下「三个主要目标」,即「社会共融」、「发展及机遇」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协调有关ESG工作。

2021年4月,港铁发表可持续发展报告,从中可见该公司在几方面有所改善。例如,相比2020年,港铁在港业务耗水量减少5%,残疾雇员占比从3.4%增至3.7%。尽管这些ESG安排并非处于创收前沿,但因能减少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潜在负面后果,而足以改善长期财务的可持续表现。

再者,公司还利用绿色金融产品为股东增值。截至2020年年底,港铁一共发行了15项绿色债券,将ESG纳入公司的融资及决策过程。对于大部分融资主体而言,发行绿色债券要比发行普通债券利率为低,有助减低融资成本。同时,由于绿色融资要求公司对项目投资有一定的ESG友好措施,绿色金融除了对股东,也能为整体社会创造价值,如港铁兴建南港岛线(东段)采用环保设计,整条铁路每年可减少约2.1万公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碳经济作出贡献。

又如渣打银行推出可持续发展储蓄户口,承诺储蓄用于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项目,包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基建。该储蓄年利率比一般的年利率为高,通过计划投资者能追求投资回报之余同时为环保和社会带来益处;渣打可以捉紧绿色金融的商机和提升企业形象,有助吸纳Z世代及千禧后新客户;同时投资回报更高的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新项目,为社会带来环境效益,是为三赢计划。

助推转型成绿色金融中心

香港作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先驱之一,是亚洲首个签署绿色债券承诺的地区,体现出特区政府对环境的承担。

对于政策制定者,加强ESG相关披露已经是全球银行和金融投资的大趋势,监管者应鼓励更多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将ESG披露作为经营策略,对接全球市场,吸引更多外资。此外,香港更需思考作为国家超级联系人,如何为内地企业绿色金融「走出去」上市筹资引入资金。

香港成为可持续融资及经济中心,绿色金融作为新兴产业,在亚洲有大量机遇,有助创造拥有向上流动力的良好就业,协助香港经济转型。

未来会有更多公司希望进入绿金赛道,由绿色金融、投资、ESG报告和审计,社区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供应链等等,需要大量ESG专才。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2020年最新报告,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创造了1150万个就业机会。这份报告还预测,到2050年,工作岗位将增加到4200万个。汇丰「2021永续融资及投资调查」发现,40%亚洲机构投资者因缺乏专业知识或符合资格人才而难以对ESG投资,只有39%投资者制定有ESG投资或企业政策,落后于欧洲的91%及美国的72%。新一代如果能把握产业的初期冒起阶段,相信晋升机会不少。

要把香港建设为绿色金融中心,笔者建议落实下列措施:

(1) 引入更多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吸引不同类型私募基金在香港成立和营运。

(2) 特区政府作为主要市场监管者,应提倡降低各种互惠基金和交易所买卖基金的管理费。香港很多绿色基金和交易所买卖基金的收费都在1%以上,反观欧美等成熟的绿色金融市场收费则通常低于1%,相对之下未免缺乏吸引力。

(3) 构建碳市场官方平台,利用本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供专业的ESG以及「遵守或解释」标准和审计,并为国际投资者与内地企业穿针引线。

(4) 加速教育和培养ESG与绿色金融人才,皆因现时虽不乏有意开发ESG相关机会的公司,但是符合有关官方标准和市场的人才却嫌不足。

香港若能够顺应ESG和绿色金融之势,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多具有高流动性的新工作,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自能稳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邓希炜教授
亚洲环球研究所总监、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教授

林康圣
港大经管学院导师、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附属研究员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二年五月十一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时势造就 情骗横流27 Apr 2022
无差异曲线与产品设计策略18 May 2022
Trending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创新策略的共通点——从减贫谈到国际Web3中心
Prof. Joseph CHAN
一直以来,香港在四大支柱产业上表现卓越,包括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专业及工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根据香港政府的研究统计,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四个行业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和近一半的总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支柱产业各自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区域和全球竞争、新的价值链发展、先进科技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创新”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法,而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制定创新策略——而不是单单为了“创新”而提出想法。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减贫的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研究Web3行业的发展,来思考创新策略的制定方法——这两个话题的共通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关于香港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
14 May 2025
教学人员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关税豪赌  只有输家
Dr. Maurice K.S. TS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 1 月的 3.3% 显著调低至 2.8%。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5年贡献比例分别为 23%和超过15%;而美国因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遭下调至 11.3%。
7 May 2025
教学人员
TANG_Hei_Wai_web1
About Author
Prof. Heiwai TANG

Associate Dean (External Relations)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5 版权属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所有 | 隐私政策 | 无障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