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投资基金未能有效鼓励企业肩负更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投资基金未能有效鼓励企业肩负更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投资(SRI)基金近年在金融市场越趋普及,投资者日益重视企业在减少环境污染丶提升雇员福利和客户体验、以及促进董事局多元共融等社会责任议题上的表现。然而,最新的研究却发现,SRI基金虽然在选择具社会责任的公司方面眼光独到,但这些基金的注资却未能有效鼓励企业在执行社会责任上更进一步。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Roni Michaely与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的Davidson Heath及Matthew C Ringgenberg,以及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的Daniele Macciochi开创先河,就着SRI基金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业界首个的研究及分析。SRI基金的总体市值在过去十年间翻倍,深受投资者追捧,以贝莱德集团(BlackRock)最近推出的一款SRI基金为例,基金在上市首周便成功集资近6亿美元,因此是次的研究对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

Michaely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SRI基金到底能否改变企业实际行为。我们发现基金虽然有正确投资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各项社会责任活动的企业上,但在获得基金投资后,这些企业却并未有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可见基金未能有效推动企业改善及进步。」

研究团队对比企业在SRI基金注资前后在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责任活动上的表现,发现SRI基金所挑选的企业相对于非SRI基金排污量更低丶董事局更多元化丶员工满意度及工作场所安全度较高丶顾客投诉亦较少。但在获得注资后,他们的社会责任表现却并未有进一步提升。

这些企业在减排方面的投资,在被注资前后几乎没有任何差异,意味着基金并未能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方面的投资或进一步减排;他们的雇员和客户满意度也没有太大差异,证明基金并未能激励企业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雇员和客户。然而,这些企业在获得SRI基金后,他们董事局中的女性和非白人比例分别有1.4%和0.5%的轻微增幅。只是这些增幅过低,并不能视为重大的变化。

Michaely教授续道:「SRI基金与企业持份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SRI基金的表现与非SRI基金其实并无差异,即俗称的「漂绿」;第二种,基金选择只对在环境和全球问题方面已有足够关注的企业进行投资;第三种,基金主动与企业合作,帮助他们降低风险并进一步优化其社会责任行为。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SRI基金的投资取向确实与非SRI基金不同,但它们的投资决定以及投资金额对企业的决策行为没有产生任何实际影响。换句话说,SRI基金与企业间只产生第二种关系中的「选择效应」(selection effect),而并非第三种关系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研究的结果向投资者发出一个重要的讯息,证明SRI基金未能改善企业的实际行为,因此投资者不应抱有过高期望。随着SRI基金在市场上利润日增,研究团队认为监管机构应要求这些基金提高更详尽、更透明的信息。

研究全文(只提供英文版本):
Does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Change Firm Behavior?
https://ssrn.com/abstract=3837706

 

Other Events
第六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 探讨中美贸易局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展望
2025 | 学院新闻
第六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 探讨中美贸易局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展望
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联同香港清华同学会举办的第六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于4月16日圆满举行。论坛汇聚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和工商界领袖,共同探讨在当前环球变局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及相关政策的方向与展望。一众讲者就时下关税战、贸易战、中国房产经济及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分享了深刻见解。论坛于香港大学创立方举行,共吸引近230位工商界领袖、杰出学者、校友和学生出席。
港大经管学院领袖企业家讲坛系列2025年第二讲 – 困难和失败往往是人生和事业的大机遇
2025 | 教与学
港大经管学院领袖企业家讲坛系列2025年第二讲 – 困难和失败往往是人生和事业的大机遇
港大经管学院很荣幸邀请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先生,参与学院于2025年4月8日举办的「港大经管学院领袖企业家讲坛系列 2025 - 第二讲」,并担任主讲嘉宾。俞老师以自身投身教育界和创业故事为基础,与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实务教授毛振华教授讨论如何在人生或事业低谷时保持积极心态,化挑战为机遇、锤炼韧性,并探索突破的方向,为与会者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人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