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经管学院研究发现绿色助推可达致卓越环保效益

港大经管学院研究发现绿色助推可达致卓越环保效益

塑料废物污染威胁全球,严重危害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 2021年,全球产生超过4亿吨塑料废物。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外卖服务越趋受欢迎,导致即弃餐具产生的塑料废物激增,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近期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了题为《绿色助推减少即弃餐具:来自中国外卖行业的证据》的研究。该研究由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及管理与商业策略副教授何国俊带领,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潘聿航、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朴之水、东京大学教授泽田康幸和亚洲开发银行陈瑞娟。研究主要探讨绿色助推如何有效增加「不需餐具」订单的份额。

该研究的第一及通讯作者何国俊博士表示:「助推“Nudge”可以用作改变行为的强大诱因。 是次研究利用在中国收集的数据,发现绿色助推可以显著减少外卖产生的塑料废物。阿里巴巴的外卖平台透过把订单预设定为『不需餐具』,并向消费者派发绿色积分(蚂蚁森林绿色能量)作奖励(见图1),让选择无餐具的订单增加6.48倍,且效果持续。如将绿色助推推广至全国市场,估计每年将减少超过217.5亿套即弃餐具消耗,相当于减少326万吨塑料废物,或拯救544万棵树木,整体环保效益卓著。」

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源自阿里巴巴订餐和外卖平台「饿了么」,随机抽取近20万名用户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10个主要城市的每月点餐记录、绿色积分记录、植树记录和个人消费习惯的数据。这些用户均在研究期内至少下单一次。

为遵守各城市的最新环保规定,阿里巴巴就其应用程序进行了以下修改:(i) 增加弹出窗口,要求顾客在订单中明确选择所需即弃餐具的数量;(ii) 弹出窗口预设为「不需餐具」;以及(iii) 提供「蚂蚁森林绿色能量」作为非金钱奖励。

主要发现
1. 绿色助推带动「不需餐具」的订单比例倍增
不论是被选作绿色助推的试点城市,还是其他城市,用户在实施绿色助推前的下单行为大致相若。然而,在实施绿色助推后,试点城市选择「不需餐具」的订单比例立即显著增加。平均而言,绿色助推使个人订购「不需餐具」的比例增加20.1个百分点,比之前的 3.1 个百分点大增6.48倍。

2. 绿色助推未有影响业务表现
研究期间,试点城市和其他城市的订单总额和订单数目趋势相同。绿色助推对外卖平台业务没有负面影响,也未有出现消费者因不喜欢新的选择模式,而较少使用阿里巴巴外卖平台的情况。

3. 个别群组对绿色助推反应更正面
在实施绿色助推后,女性消费者选择「不需餐具」的订单增加21.4个百分点,男性消费者的增幅为18.4个百分点。至于中老年消费者「不需餐具」的订单比例显著增加30至34个百分点,而18岁至24岁的消费者仅增加11.9个百分点。经常性用户(即较少自行烹饪的用户)对绿色助推的反应弱于非经常性用户。若以手机价值和订单价值计算,结果显示,较富裕的消费者对绿色助推的反应较大。

建议
1. 鼓励其他网上外卖平台,例如DoorDash和Uber Eats尝试实施绿色助推以减少全球塑料废物
由于绿色助推并未对阿里巴巴的外卖平台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环保效益可观,因此建议其他网上外卖平台,例如DoorDash和Uber Eats,尝试实施类似的绿色助推,以减少全球塑料废物。

2. 私营部门和平台公司可在促进顾客支持社会行为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私营部门和平台公司可以更好地结合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措施,为地球带来更深远影响。

图1:「饿了么」界面的绿色助推修改。

 

Other Events
第六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 探讨中美贸易局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展望
2025 | 学院新闻
第六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 探讨中美贸易局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展望
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联同香港清华同学会举办的第六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于4月16日圆满举行。论坛汇聚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和工商界领袖,共同探讨在当前环球变局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及相关政策的方向与展望。一众讲者就时下关税战、贸易战、中国房产经济及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分享了深刻见解。论坛于香港大学创立方举行,共吸引近230位工商界领袖、杰出学者、校友和学生出席。
港大经管学院领袖企业家讲坛系列2025年第二讲 – 困难和失败往往是人生和事业的大机遇
2025 | 教与学
港大经管学院领袖企业家讲坛系列2025年第二讲 – 困难和失败往往是人生和事业的大机遇
港大经管学院很荣幸邀请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先生,参与学院于2025年4月8日举办的「港大经管学院领袖企业家讲坛系列 2025 - 第二讲」,并担任主讲嘉宾。俞老师以自身投身教育界和创业故事为基础,与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实务教授毛振华教授讨论如何在人生或事业低谷时保持积极心态,化挑战为机遇、锤炼韧性,并探索突破的方向,为与会者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人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