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Beta Gamma Sigma香港大學分會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學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EMBA-Global Asia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研究焦點
          • 知識轉移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媒體報導
          • 全球學者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 English
  • 简
輸入搜尋
logo
輸入搜尋
  • 港大經管學院
        •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港大經管學院是一所紮根亞洲、面向國際的頂尖商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Beta Gamma Sigma香港大學分會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設施
  • 課程
        • 課程 課程
        • 我們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培育人才。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學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EMBA-Global Asia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團隊
        • 學院團隊 學院團隊
        • 國際化的教職員團隊,積極推動課程發展,提供優質教育。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領知識創造的前沿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研究焦點
          • 知識轉移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媒體報導
          • 全球學者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活動
  • 媒體
        • 媒體 媒體
        • 促進知識交流,分享獨到的見解及構思,啟發社會大眾。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就業及工作 就業及工作
        • 加強與企業及夥伴的合作,攜手培育專業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招聘人才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HKU Business School
  • 港大經管學院
    • 概覽
      • 院長寄語
      • 願景及使命
      • 里程碑
      • 合作夥伴及環球聯繫
      • Beta Gamma Sigma香港大學分會
      • 排名及認證
      • 企業合作
    • 學院領導
      • 學院領導
      • 國際顧問委員會
    • 設施
    • 聯絡我們
    • 內聯網
  • 課程
    • 總覽
    • 本科生課程
    • 碩士課程
      • 會計學碩士
      • 經濟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
      • 金融學碩士(金融科技)
      • 環球管理學碩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碩士﹙市場營銷學﹚
    • 工商管理學碩士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
      • 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碩士(國際)
      • EMBA-Global Asia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團隊
    • 教學人員
    • 博士後研究員
    • 助教/教學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員
  • 研究
    • 思維領導
      • 學術論文
      • 研究焦點
      • 知識轉移
      •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 媒體報導
      • 全球學者
    • 學科專業
    • 學院團隊
    • 研究資助
    • 學術活動
      • 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觀經濟預測
    •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
    • 香港大學學術庫
  • 活動
  • 媒體
    • 學院消息
    • 媒體報導
    • 新聞稿
  • 就業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學生就業發展
    • 工作機會
      • 教員招聘
      • 香港大學招聘網站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首頁 研究 思維領導 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央行數字貨幣時代的來臨

央行數字貨幣時代的來臨

18 Aug 2021
分享到推特分享到面書分享到whatsapp分享到領英分享到電郵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早在北宋時期已有稱為「交子」的紙幣流通,比歐洲早了幾百年。中國也很可能是最先廣泛使用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CBDC)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民銀行(簡稱人行)早在2014年已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並在2020年4月開始,分別在4個城市進行試用,年底又增加了6個試點地區 【註1】。

人行在上月發表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是官方對數字人民幣在過去7年的研發、推行情況及前景的綜合報告。按白皮書所述,截至本年6月底,內地民眾已開立2087萬個人錢包,進行了約7000萬次交易,總額達345億元人民幣 【註2】。

除了人行,其他央行對推廣CBDC也相當積極。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去年底調查了全球65家央行,發現其中86%已開始研究CBDC,60%亦已進入測試階段。而巴哈馬更已在去年10月推出了Sand Dollar,成為首個全面使用CBDC的國家。巴哈馬的國土由約700個海島構成,CBDC將有助全國的金融聯繫和金融普惠。

交易成本大降

貨幣是方便經濟活動的工具。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貨幣自然應運而生。但近年各央行積極研發CBDC,主要是受市場上的電子支付平台和加密貨幣的發展推動,特別是臉書(Facebook)在兩年前宣布發行加密貨幣Libra(現改名為Diem)的計劃。臉書用戶眾多,每月活躍用戶達28億人,佔全球人口36%,是中國人口的兩倍。若臉書用戶廣泛地接受及使用臉書的加密貨幣,自然對各央行構成挑戰和威脅。各央行在打擊非法活動和施行貨幣政策的效率亦會被大大掣肘。此外,在目前中西競爭愈趨激烈的環境下,中國積極進取研發CBDC,亦對其他央行構成壓力、不能落後太多。

CBDC是主權貨幣的數字化版本,由有關國家的央行創建和發行。它是與現金等值的電子支付媒介,儲存於持有者的手機或其他裝置上的數字錢包中。相對於一些電子支付平台,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CBDC是法定貨幣,對方不能拒收。

眾所周知,在買賣過程中,要便利和完成交易程序,買賣雙方需要消耗有關商品價格之外的資源或費用,例如到商店購物所花的時間和交通費用,或將貨幣或某種價值由買方轉移到賣方的支付系統。現金是一種支付系統,但要使用這個系統,社會需要花上有關的印刷、儲存、轉運、保安、辨別真偽、註銷等成本。同樣,支票支付也有清算過程中的成本;在信用卡支付過程,發卡銀行亦會對商店徵收費用。

救濟直接到位

這些支付系統的交易成本,在跨境支付中更加明顯,不單雙方銀行會收取手續費,中間作為「訊息傳遞」的機構(如SWIFT)也會收取費用,而清算過程一般需要兩天或更長時間。如果涉及發展中國家或非主要貨幣,費用將會更高、耗時更長。上述種種,都說明傳統支付系統的效率有待提高。CBDC的一大貢獻,就是提升支付系統的效率。

CBDC和現金都有「支付即結算」的方便。現金轉手後,其所有權亦隨即轉移,無需進一步核實,亦無需任何授權,便可隨即使用新持有的現金,CBDC亦如是。但現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買賣雙方需同時同地出現,才可將現金轉手。這當然不利於新時代數字經濟下的交易活動。相對而言,CBDC可以很方便地打破時空的限制,促進新經濟發展。

CBDC的另一個優點,是促進金融普惠化(financial inclusion)。它的使用無需通過互聯網,便利了互聯網覆蓋率低的偏遠地區和發展中國家人口的金融參與。此外,CBDC支付的雙方亦無需持有銀行戶口。按世界銀行的數據,在2017年全球人口約75億,其中竟有17億人沒有銀行戶口或使用銀行服務 【註3】。這是對「金融全球化」一詞的諷刺。金融不一定涉及複雜和巨額的資產。在去年新冠肺炎的影響下,美國政府以支票將救濟金寄給市民。但有1400萬美國人是沒有銀行戶口,他們總得花上一些心思和成本,才可將支票兌換為現金使用。若果CBDC已在美國全面流通,便無需費時失事了。同樣,若不幸遇上天然災害,CBDC可以便利政府及時、有目標地救濟災民,一來資金迅速到位,二來可以減少中介組織扣取的費用。

打擊洗錢有責

許多央行探索CBDC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有助調控經濟。適當的經濟政策,自然需要建基於對經濟及時和全面的了解。然而,經濟數據主要是季度和月度的,不如金融數據頻密。而且數據並非即時的,也常有日後修訂的需要。CBDC廣泛流通後,政府可以獲得有關經濟表現的實時情況。即使在全國總支付額中比例不高,CBDC的使用數據,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政策參考材料,特別是CBDC的數據可以細分至不同部門和行業的層面。同時,執法當局可以易於及早發現,並消除欺詐、洗錢、資助恐怖分子和非法賭博等活動。

當然政府的監管愈容易,市民會感覺到愈少私隱保障。而這也使一些人抗拒CBDC,傾向接受「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就這個議題,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第一,由於貨幣政策的需要,在數字經濟愈趨發達的情況下,相信沒有任何經濟體,只有市場提供的加密貨幣和支付平台;而央行只發行傳統的現金和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卻不發行CBDC;第二,即使沒有CBDC,也不代表央行不會監察經濟活動。CBDC的存在,只是減低監察成本而已。政府部門及央行有國內和國際責任,打擊洗黑錢(Anti-Money Laundering)和恐怖主義籌集資金(Counter Financing of Terrorism)。

很難想像有央行在建立CBDC系統時不把這兩點考慮在內;第三,CBDC的交易訊息由政府掌控,而在目前如支付寶的電子交易中,個人的交易訊息是由有關平台掌控。前者的保障私隱程度不一定比後者低,而後者會從用戶數據中受惠。這一點,也是人行推行數字人民幣的一個論點。

或呈金融脫媒

不過,CBDC亦有挑戰,就是要防範黑客入侵,保護訊息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另一個挑戰,是CBDC除了取代現金外,還可能取代其他形式的貨幣,特別是商業銀行的存款,造成所謂金融脫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和現金一樣,CBDC是央行的負債。另一方面,存款是銀行的負債,銀行可以倒閉而央行不會,因此持有CBDC比持有銀行存款穩妥。CBDC會否取代銀行存款,增加銀行經營的困難,要看銀行體系如何應對,例如提高存款利息,或改善對存戶的服務等。

數字人民幣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但即使日後廣泛應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全面取代人民幣現金。這一點,人行的官員早在不同場合指出,在上述的白皮書中也有重申。CBDC的推出,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都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但由於影響深遠,所以必須以金融穩定為前提來發展。同時,CBDC,特別是中國的數字人民幣,有一定的國際含義,這方面需要另文討論。

 

【註1】央行: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人民币发行流通

【註2】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註3】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

 

陸炎輝 港大經管學院榮譽副教授

(本文同時於二零二一年八月十八日載於《信報》「龍虎山下」專欄。)

強大的數字平台商業模式11 Aug 2021
港資廠商創新天25 Aug 2021
Trending
椅子經濟學:內捲、躺平和機會管理
椅子經濟學:內捲、躺平和機會管理
Prof. Jin LI
今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巴科(Lawrence Bacow)提到由於受疫情和供應鏈影響,校內摺椅短缺,要不是員工足智多謀,可能一半畢業生得坐在地上。巴科以椅子作為比喻,目的是向畢業生提出希望和挑戰。
22 Jun 2022
教學人員
狗屁工作與華麗浪費
狗屁工作與華麗浪費
Dr. Yanhui WU
開宗明義,這個俗得近乎粗鄙又雅得有點詩意的標題,不完全是筆者原創。《狗屁工作理論》(Bullshit Jobs: A Theory)是在2018年出版便迅速竄紅的社會科學書,內容痛斥當下歐美社會衍生出無數可有可無卻又報酬豐厚的狗屁工。作者是已故美國人類學者格雷伯(David Graeber),字裏行間怒氣沖天,不惜用上打手(goon)及幫閒(flunky)這些帶有羞辱性的詞彙。
15 Jun 2022
教學人員
Y. F. LUK
About Author
Dr. Y. F. LUK

Honorary Associate Professor

關鍵字
央行數字貨幣
我想了解更多學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動資訊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 2022 版權屬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所有 | 隱私政策 | 無障礙網頁